閱讀642 返回首頁    go 人物


證監會首發新三板審計風險提示 規範意識不足的掛牌公司要注意了

年報季剛結束,中國證監會會計部近日首次針對新三板審計業務下發了監管風險提示,督促會計師事務所中歸位盡責,提高掛牌公司財務信息披露質量。

今年年報季,有超過11000家新三板掛牌公司披露2016年年報,是中國資本市場曆史上最大規模的一次年報披露潮。其中有大約一半是第一次披露年報,絕大部分都是資本市場的新兵。因此,企業編寫年報的水平和規範意識參差不齊,會計師事務所也需要更加盡職盡責。

分析人士認為,加強審計監管雖然短期上會增加了會計所和企業的壓力,但能換來長期市場真實和效率,促進新三板分層製度全麵落地,吸引更多機構投資者和長期資金進入。

首次發文針對新三板審計

近日,中國證監會會計部下發了《會計監管風險提示第6號——新三板掛牌公司審計》(以下簡稱《風險提示》),督促會計師事務所中歸位盡責,提高掛牌公司財務信息披露質量。

《風險提示》指出,由於新三板掛牌備案速度快、公司存量基數大,部分會計師事務所為了搶占市場,隻重視業務承攬而忽視了業務質量控製,導致審計質量控製不到位,執業質量偏低。證監會會計部要求會計師事務所遵照相關準則提高新三板掛牌公司審計項目質量控製。

截至目前,新三板共有掛牌公司11283家,大約是A股上市公司的3倍,並且絕大部分是在過去三年中掛牌的。今年年報季,有超過11000家掛牌公司應披露2016年年報,是中國資本市場曆史上最大規模的一次年報披露潮。

一家大型會計師事務所新三板業務團隊負責人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2016年年報披露剛剛結束,每年年報審計完,證監會會計部都會就根據審計情況出台類似文件,要求會計師下一年按照新文件履責。這次是證監會會計部第一次針對新三板年報和申報審計專門發文提示風險。

監管者發現,部分會計師事務所在承接新三板掛牌業務的一開始既沒有評估好自己能否勝任,也沒充分估計被審計單位管理層的誠信情況,在審計過程中,也沒有嚴格執行複核程序。由於在新三板申請掛牌的公司通常時間緊迫,注冊會計師可能無法充分評估企業舞弊風險和內部控製有效性,導致審計結論失實。

因此,《風險提示》認為,會計師事務所原則上應將新三板掛牌公司審計項目分類為高風險業務。文件還就新三板審計業務中的持續經營、收入確認、關聯方認定及其交易、貨幣資金等具體會計科目詳細列出發現的問題並提出要求。

安信證券新三板研究負責人諸海濱認為,這份風險提示有些遲到的意味。他告訴第一財經記者,一些企業財務報表較為隨意、審計師草草走過場的現象,這就為未來業績變臉埋下伏筆。近期不少擬IPO企業頻頻發布財報修正公告也同樣顯示出這個問題。近期新三板市場的下跌與掛牌企業2016年業績整體不達預期,年報中暴露出很多問題有關。

在過去兩個月裏,三板做市指數從1159點跌至1165點,跌破了去年8月的最低點,一度連續有14個交易日下跌。

企業規範意識不足

6月8日,股轉公司發布第八波年報問詢函,累計向55家掛牌公司年報發出質詢,密集程度超過去年,重點關注企業持續經營能力、現金流、關聯交易、新興行業的商業模式等等。

有券商投行業務人士告訴記者,“部分審計團隊工作不負責任,隻是進行一下形式審核,沒采取太多實質性工作,把表麵做的沒問題就行。”

今年4月30日年報截止日前的最後一周,有4200家新三板掛牌公司集中發報。在應披露年報的11000多家新三板公司中,有大約一半是第一次披露年報,剛剛接觸資本市場。前述投行人士表示,最後一個月會計所工作強度接近“瘋狂”,而企業編寫年報的水平參差不齊,一些年報需要中介機構大幅修改。

前述會計所人士告訴第一財經記者,“新三板審計業務的主要問題在於企業在申報掛牌時財務基礎就比較薄弱,公司管理層不重視財務,很多事情一直拖到要披露時才會著急,財務規範的意識不足。”

近日,創新層企業天際數字(831478.OC)被發現擅自披露未經會計所審計的年報,並且將會計所出具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改為標準無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在年報中披露。由於年報隻是部分引用審計報告,沒有會計所蓋章,因此天際數字年報披露一個多月後事件才被發現。

天際數字將可能因為信息披露違規被采取自律監管措施等風險,同時麵臨被調出創新層的風險。

證監會會計部的《風險提示》指出,與A股上市公司相比,新三板掛牌公司通常業務規模較小,業績期間較短,且控製權較為集中,客觀造成了其麵臨更高的管理層舞弊風險。因此,在審計過程中,注冊會計師應對此有特殊考慮,並采取專門程序加以應對。

諸海濱表示,“投資者和研究員一般都隻能看到最終的財務報表,但是具體的問題因為沒有看到原始憑證無法判斷,因此財務報表的質量是決定一個市場能否長期健康發展的基礎。”

他認為,監管沒有因為市場下行而有所放鬆,雖然短期上一定程度增加了會計所和企業的壓力,但會換來長期市場真實和效率。也能促進新三板分層製度進一步完善。當把風險都逐漸排除掉後,就可能引入更多對股權市場有興趣的投資者,包括保險資金等長期的機構投資人。

也有市場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監管嚴格是對的,但是應該邊發展邊規範、逐漸趨嚴,如何把握節奏考驗著監管者的智慧。

(原標題:證監會首發新三板審計風險提示 規範意識不足的掛牌公司要注意了)

最後更新:2017-06-18 01:02:34

  上一篇:go 白馬股成“香餑餑” 5月以來北上資金淨流入逾300億元
  下一篇:go 萬億市場規模可期基建環保成大戶 60多家上市公司中標PPP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