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271 返回首頁    go 人物


掌握 “四點五度” 打窩技巧,實現爆護目標

野外垂釣,尤其是魚分布稀疏的水域,打窩聚魚十分關鍵。掌握好打窩技巧,做到精準打窩、打好窩,是暴護的前提。

一、綜合考慮“四點”因素,精準選擇窩點位置

1.根據食源選點

打窩不找草,多半是白跑。魚群多在水草較多的地方覓食,食源多,魚就多。窩點選在水草較多的地方,收獲一般也較大。另外,在水塘的進水口處,魚食來源豐富,也是打窩選擇的好點。

2.根據風向選點

風平浪靜時,餌料味的傳播無一定方向,緩緩地向四周擴散。有風時,窩點選在上風處,餌料味則順風迅速傳播,具有明顯的方向性,魚群會循味頂浪而上,聚到窩點。如果下風處魚多,聚魚就多,如果下風處魚少,則聚魚就少。因此,要根據風向選擇可能有較多魚的上風處為窩點。

3.根據季節選點

魚是變溫動物,隨著季節的變化,活動場所發生變化。春季,在側風一岸打窩。白天魚群大多聚在深水邊沿的淺灘處,在下風一側為寬闊水域的側風一岸打窩效果較好。夏、秋兩季,魚多在深水中和陰涼地方,因此餌窩打在下風處為寬闊深水或陰涼的一岸效果較好,側風的一岸反而較差。冬季,低溫時深水溫度高,魚多待在深水區,氣溫回升後,淺水溫度高,魚較多。

4.試鉤選定窩點

調試好釣組,選好釣點,進行試釣,在水深適宜、下鉤方便的地方選擇釣點。如果風較大、草較多、空間小、易掛鉤,就不宜作釣點,而應選擇水草間空隙較大、容易下鉤的地方作窩點。

二、適當控製“五度”,打好窩點質量

1.窩點大小適度

窩點大小在0.2平方米以內。窩點打得麵積太大,或在一地方同時打幾個窩點,可引來的魚多一些,但不能使魚兒集中在一個較小的範圍內,釣點魚的密度會相對減少,中鉤頻率會降低。一個窩點引來的魚的數量是有限的,要讓有限的魚分布在較小的範圍內。

2.窩點數量適度

根據垂釣時間長短確定窩點數量打在3〜4個為宜,其中較差的1個為輔助窩點。垂釣時間長如一釣一天的多打窩點,垂釣時間短,則少打窩點。輔助窩點可用作等待主要釣點魚群進窩時,消磨時間用,也可用做主要釣點收獲不佳時備選釣點。

3.窩點與釣點距離適度

窩點與釣點,不宜完全重合,窩點應在釣點近岸的內側15〜40厘米為宜。這和魚攝食習慣有關:魚膽子小,一般會小心翼翼地從邊緣開始吃食,到中心吃飽後,食欲下降,中鉤頻率會下降;而且大魚比較刁滑,多在外側,這樣中大魚幾率相對較高。每個窩點間距離要在10米以上。

4.餌料多少適度

餌料投放40〜50克為宜。一次投放太多,魚吃飽了,食欲下降;而一次投放太少,誘魚效果會降低,都會造成中魚率下降。2〜3小時後,每個窩點可補充餌料20克左右。

5.打窩時間適度

魚進窩有個過程,打窩後不能急於垂釣。春秋兩季,魚大量進窩約需30分鍾,夏天約需10〜20分鍾,而冬天需要60分鍾;魚口稀,時間還會更長。鯽魚等魚類多成群活動,魚群就像羊群一樣有領頭魚,領頭魚不進窩,多數魚也不會進窩。魚群進窩,水中出現魚星和許多細小氣泡,水麵波紋發生異常變化。如果不等魚大量進窩就迫不急待地下鉤垂釣,容易驚嚇魚兒,周邊魚兒不敢進窩。隻有等領頭魚進窩後放心攝食時,再釣效果會更好。

中國釣魚公眾微信號合作品牌

最後更新:2017-08-24 20:45:17

  上一篇:go 十條笑話:釣魚窮三年,文玩毀一生,摩托是個坑,攝影不能碰!
  下一篇:go 一邊罵一邊忍,釣魚這些糟心事,真TM是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