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7
人物
金融工作會議或聚焦監管協調和金融服務實體等五議題
近日,據媒體報道,第五次全國金融工作會議將於2017年7月中旬召開,大概率和上年經濟工作會套開。若按照曆次中央金融工作會議召開時間間隔五年的慣例,本次會議原定時間應在2017年1月。此前,有消息稱,金融工作會議提前至2016年召開,而且還流出“一行三會”合並傳聞。時至今日,中國金融監管體製改革風聲已久,雨卻未下,金融工作會議一再推遲。分析人士普遍認為,推動此項改革難度過大,受到較多阻力。從當前諸多表述來看,金融監管體製的改革或意在建立“監管協調機製”。為此,鳳凰網采訪交通銀行研究中心副總經理、中國銀行業協會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周昆平進行解讀。
鳳凰網:第五次全國金融工作會議即將召開,您對這次會議有什麼期待?會有哪些成果?
周昆平:縱觀此前召開的四次全國金融工作會議,會議往往對中國金融體係發展和完善產生了較大的影響,一些重大舉措包括剝離銀行壞賬、實現國有銀行股份製改造、構建一行三會的監管框架、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製、推動金融開放等。
第五次全國金融工作會議可能會有哪些議題?考慮到近幾年來股市波動、債市與理財等市場的調整以及影子銀行所暴露出金融監管協調方麵的問題,我們認為第五次全國金融工作會議的主要議題可能包括以下五個方麵:
第一,強化宏觀審慎政策框架。我國十三五規劃明確提出要加強金融宏觀審慎管理製度建設,目前已取得一定進展包括:構建宏觀審慎評估體係(MPA);引入社會融資總量指標等。因此,強化宏觀審慎政策框架可能成為會議布置的重點工作之一,繼續推動金融信息共享,豐富宏觀審慎政策工具,以防範係統性風險,保障金融穩定將成為此次會議的重要內容。
第二,建立協調統一的監管體係。結合近幾年來的金融行業監管實踐中暴露出的風險問題,分業監管的模式所產生的監管重疊、監管真空的問題,同時監管機構之間的協調困難的問題。如何綜合世界各國的經驗,結合中國金融市場自身的特點,協調各方權益,建立協調有效、以維持金融穩定、防範係統性金融風險為目標,實現跨機構、跨功能的信息共享和統籌監督,將所有金融領域納入監管範疇,彌補監管空白,協調監管衝突,減少監管失控的局麵。可能成為此次會議核心話題。
第三,進一步加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實體經濟是立國之本,是社會發展的基礎。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要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實體經濟是肌體,金融是血液,兩者相互依托、相輔相成,金融業在經濟升級發展和民生改善等方麵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會議有可能進一步推動提高直接融資比重,完善股票、債券市場發行交易製度,完善金融機構治理結構,構建有效競爭的金融體係,服務實體經濟健康發展。
第四,擴大金融開放。受全球宏觀形勢與國內市場波動的影響,中國金融開放受到一定的影響。當前,我國的金融開放已經取得重大進展,有了很好的基礎,如QFII製度的改革,滬/深港通啟動,人民幣加入SDR等等。今年,MSCI納入A股、債券通開通等,如何在這些基礎上進一步促進金融雙向開放、人民幣進一步國際化,如何結合“一帶一路”戰略和亞投行等機構,構建開放共贏的金融平台,使得金融在服務中國自身發展以及促進中國在全球金融體係中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也可能是此次會議將討論的話題。
第五,平衡金融創新、互聯網等新技術應用與金融安全和風險防範。近年金融創新與實現金融安全的矛盾日益突出。其中,以互聯網企業為代表的新興金融業態不斷湧現,第三方支付、P2P等新型金融服務快速發展,也暴露出一些問題和風險,亟需平衡金融創新與金融安全之間的關係。此次會議很可能會涉及這方麵的問題,應該討論落實互聯網金融的市場標準與管理規範,實現金融創新更好服務實體經濟的同時防範金融風險、維護金融安全等方麵的內容,出台新的舉措。
鳳凰網:分析稱此次會議會設金融協調委員會,旨在協調“一行三會”監管。現有的國辦金融事務局也充當了協調金融監管功能,有什麼不足?應該如何改進?
周昆平:有消息稱,第五次全國金融工作會議在金融監管體製改革方麵,或會在“一行三會”之上設立金融協調委員會。早在去年1月就曾有消息傳出,國務院已設立金融事務局。據悉,國辦金融事務管理局是從國辦秘書二局六處獨立出來的,主要負責協調金融和經濟監管機構工作,工作內容主要涉及“一行三會”的行政事務協調,但不涉及具體業務的執行落實。因此,從上述信息看,金融事務局不是真正實施金融監管的部門,而隻是整合先前分業監管的產品信息,並進行溝通,要承擔起協調“一行三會”的角色距離有點遠。
鳳凰網:如果建立統一的監管協調機構,這是否意味著央行可能在協調各監管機構方麵獲得更大話語權?
周昆平:據說協調機構辦公室設在央行,辦公室主任由央行行長擔任。協調委員會的負責人應該是國務院副總理。不過,這些都是傳聞,這個還要等到19大再確定。央行的地位應該會進一步提升。
最後更新:2017-07-10 13:3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