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980 返回首頁    go 人物


消息稱中國將於7月14日召開全國金融工作會議 協調金融監管

據知情人士透露,中國領導層將於7月14日舉行一次拖延了很久的政策會議,討論加強金融監管協調工作,為如何解決監管體係分散化這一問題奠定基調。創設“超級監管部門”可能不會是最終方案,但央行可能在協調各監管機構方麵獲得更大話語權。

【延伸閱讀】

未來金融監管體製怎麼改?“一行三會”釋放不同信號

6月20日,陸家嘴論壇在上海召開,“一行三會”各位高層代表出席。本次論壇主題為“全球視野下的金融改革與穩健發展”。從去年以來,關於“金融監管體製改革”都在業內引來熱議,從“一行三會”合並傳說到建立“金融監管協調機製”的討論,不一而足。按照慣例,今年將召開第五次金融工作會議,但至今並未有任何風聲。

今年以來,金融市場掀起了一輪金融去杠杆風暴,央行方麵表態貨幣政策“穩健中性”,並在上半年兩次上調公開市場操作工具利率;銀監會方麵,郭樹清上台不久,急發10多道令,重拳打擊市場上的三違反、三套利、四不當等行為;證監會方麵,除了高層不斷發話,今年以來對上市公司的違規違法監控嚴厲程度超往年;保監會層麵推出監管新工具,對上市公司的違規違法監控。

與此同時,債市和股市出現了應激反應,出現了大幅波動。值此期間,新華社發文談金融去杠杆,談到大方向明確,操作過程中把握好節奏、拿捏好“度”、引導好預期也很重要。

5月中旬,央行主管報紙《金融時報》很隱蔽的發布了一條消息:央行近期正在召集“一行三會”加強監管政策的溝通協調、統籌推進。結合臨近時期的政策,央行增加逆回購金額和MLF金額,三會方麵,監管政策似乎也有所放緩。這或意味著金融溫和去杠杆序幕拉開。更有討論稱,目前金融是去杠杆還是穩杠杆。

那麼,未來金融行業如何改革?“一行三會”在陸家嘴論壇釋放了什麼信號?

央行:穩定是前提,以“開放”思路推動金融改革

央行行長周小川在會議上表示,全球金融危機的經驗告訴我們,要防範金融危機首先要保證金融機構的健康性。對那些高杠杆、低資本、不良貸款等現象均不得寬容。其次,在此過程中,對外開放起到了重要作用。他總結道,“金融服務業是競爭性的服務業,90年代經驗也說明,金融如果不穩定,往往會出大亂子。”

他表示,國內商業銀行從競爭中學習到了很多內容,為我國金融業帶來了產品的演變、市場建設、業務模式、管理經驗等一係列的變化。後來又通過競爭性股改上市,國內銀行的經營效率、資產質量、公司治理等都有了較大的提高。外資銀行的進入也對國內政策帶來了改革的壓力,其中包括會計準則、監管標準以及最近所進展的營改增的改革。

“當然個別人也許會從自身行業的利益出發,主張對金融業進行保護,等成長壯大後了再開放、再參與國際競爭。各國的經驗也包括我們中國自身的經驗表明,保護導致懶惰。財務軟約束等問題反而使競爭力更弱,損害行業發展。市場和機構的不健康導致市場不穩定,容易產生危機。其中一個例子就是亞洲金融風暴前後所發生的那些現象。”周小川強調,目前,中國已經有五大商業銀行和保險公司,已經成為資本充足、金融穩健的市場化經營主體。金融市場的發展和健康化已經受到股票指數的關注。這些均說明金融服務業是競爭性服務業,受益於對外開放,今後還要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

同時,周小川還表示,將進一步推進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人民幣跨境支付係統CIPS近期將落戶上海,用以更好地為人民幣國際化和“一帶一路”建設服務。

總結,周行長論壇上的係列發言,可以看出央行強調“穩定”和“開放”。央行強調的改革思路或是通過對外開放推進金融改革,但是大前提還是“穩定”。對外開放包括什麼?堅定人民幣國際化道路、金融行業打破壟斷對國內國外資本開放,比如支持民營銀行等。

近期公布的5月M2數據來看,M2增速已經降至曆史最低,央行分析,主要是金融體係降低內部杠杆的反映,未來可能是常態。應該說,央行放水加杠杆是不太現實,穩杠杆意願可能更強。

銀監會:不能出現金融亂象和風險,就動搖金融改革決心

中國銀監會副主席王兆星20日在上海陸家嘴論壇發表主旨演講時指出,中國金融改革和創新不是過快,而是相對滯後。不能因為出現一些金融亂象和風險,就動搖已經在進行的改革和創新的決心。

他指出,要深化改革,使得銀行業金融機構出現高效完善的風險管控體係、激勵約束體係以及業務創新體係。要構建完善金融金融監管體係,包括金融監管政策,影子銀行監管、金融消費者保護加以協調和全覆蓋。要建立起金融數據、金融信息的集中與共享體係,同時也要真正建立起金融風險的有效化解和處置體係。

王兆星表示,要通過深化改革及金融宏觀審慎,形成利率調控、撥備調控等具有逆周期調節的宏觀金融調控體係,防止金融危機的發生和對經濟的重創。要將強監管與減杠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結合起來。

自銀監會主席郭樹清上台以來,銀監會主導的監管改革派路徑逐漸清晰,即堅定推進金融改革。用王兆星的話,就是“不能因為出現一些金融亂象和風險,就動搖已經在進行的改革和創新的決心。”從王兆星的發言可以看出,未來銀監會還將繼續完善監管體係,包括MPA、利率調控等行為。

另外,還得看實體經濟。近期,市場上出現了同期限Shibor與LPR倒掛的情況,債市也出現了利率一年期和十年期倒掛行情。二季度將迎來MPA大考,銀監會主導的銀行監管改革能否順利推進,還要看高層“穩增長”和“一行”“穩金融”的態度。

證監會:依靠央行牽頭金融監管協調機製,把握監管節奏和力度

證監會副主席薑洋在論壇上表示將繼續引導上市公司證券期貨機構回歸本源,嚴防資金脫實向虛,加強市場法治建設,加強監管信息共享和政策溝通協調,把握好力度。薑洋同時表示,將繼續全麵、依法、從嚴監管,保持監管定力,同時改進監管方式。督促上市公司回歸主業、嚴防投機炒作;將堅強法製建設,解決違法成本低、監管手段少的問題;同時還將依靠央行牽頭的金融監管協調機製,加強監管協調,把握監管節奏和力度。

薑洋還表示,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越往後難度越大,希望社會各界理解證監會的工作。從薑洋的表態來看,證監會的態度偏向“加強監管協調”、“力度不要太大”。前段時間,劉士餘發表了係列講話,今年以來對上市公司的違規違法監控嚴厲程度超往年,市場方麵,股市也出現了大幅波動行情。未來估計總結經驗,從規範股市、維護投資者利益等小處著手,比如減持新規等,大的改革估計會出,關鍵在於拿捏好度。從證監會的表態來看,未來短時期內“監管體製改革”的路徑應該是“央行牽頭建立金融監管協調機製”。

保監會:防控風險放在更加重要位置

保監會副主席黃洪在陸家嘴論壇的演講中表示,保監會要嚴查保險公司虛假注資和增資,統籌全係統力量,推動監管力量向稽查傾斜,把防控風險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他還表示,中國保險業的問題解決和風險防控有賴於繼續推進改革。保險業的發展曆程就是不斷解決問題,化解風險的過程。當前保險業也存在不少突出的問題。之所以存在這些問題,我認為恰恰是改革沒有到位所造成的。比如資本不實的問題,導致償付能力失真,就以市場準入退出和資本穿透監管不到位有關,違法違規運用資金的問題就以管住後端的改革沒有跟上有關。要真正解決這些問題,隻有靠進一步深化保險業的改革。

為了防範金融交叉風險,近日,保監會起草並發布《信用保證保險業務監管暫行辦法(征求意見稿)》,要求保險公司開展信保業務應當遵守償付能力監管要求,確保信保業務的整體規模與公司資本實力相匹配。業內人士指出,《征求意見稿》的出台,有助於提高行業的風控能力,降低行業整體的風險水平。

從保監會表態來看,保監會比較支持“改革”,認為改革可以降低風險。但保監會關注的更多是規範資金問題,對於深層次的監管改革並未有更多表態,這或意味著保監會不會有大的動靜,因為“防控風險放在更加重要位置”。(來源:鳳凰網)

(原標題:全國金融工作會議將召開 討論加強金融監管工作)

最後更新:2017-07-05 12:47:17

  上一篇:go 西氣東輸主力氣田克拉2氣田累計生產天然氣突破1000億方
  下一篇:go 今年上半年中亞天然氣管道向中國輸氣近160億標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