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565 返回首頁    go 人物


完善法治建設 護航資本市場發展

“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近年來,資本市場法治建設多措並舉全麵推進,成為支持資本市場健康、穩定、有序發展的堅強後盾和有效保障。專家認為,下一步,資本市場法治建設將突出功能監管和行為監管,處理好穩定、創新和發展之間的關係,不斷完善法律體係建設的總體規劃設計,全麵推動基本法律、行政法規、司法解釋和司法政策的健全和完善,進一步厘清投資者“合法”權益,維護金融安全,助力服務實體經濟、防控金融風險、深化金融改革三項任務的完成。

“四梁八柱”基礎建設不斷完善

資本市場的建設和發展,須臾離不開法律法規的保障和支持。近年來,證監會本著依法監管、從嚴監管、全麵監管理念,紮實推進資本市場法治建設,重點推動建好作為資本市場法律製度基礎的“四梁八柱”,完善資本市場頂層製度設計。

“幾年下來,《證券期貨投資者適當性管理辦法》等規章製定實施,健全了產品分級和風險匹配機製;上海法院審結了光大烏龍指事件引發的民事訴訟,實現了內幕交易領域投資者損害賠償上的突破;投服中心等機構嚐試開展持股行股、支持訴訟,為投資者維權提供專業化服務,行業協會、仲裁機構等積極探索投資糾紛的多元化解決。”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郭靂表示,從理念到實踐、從原則到舉措,有了很大程度的落實。

作為“四梁八柱”核心的《證券法》,其修訂工作進展備受各方關注。

“證監會根據2015年股市異常波動所反映出來的製度不足問題,結合實際情況,深入調查研究,形成了下一步《證券法》修訂工作思路和修訂重點的建議意見。”接近證監會的人士透露,積極配合立法機關開展《證券法》修訂相關工作,重點解決好證券市場規範發展與監管執法急需的製度供給、保障問題,進一步完善多層次市場體係、夯實市場交易製度、加強上市公司監管、發揮證券交易所一線監管職能作用、提高監管執法有效性、加強投資者特別是中小投資者權益保護,更好地實現“防範化解金融風險,加快形成融資功能完備、基礎製度紮實、市場監管有效、投資者合法權益得到充分保護的股票市場”的頂層設計目標要求。

期貨領域專家表示,2007年實施、2012年修訂的《期貨交易管理條例》,至今仍為我國期貨市場最高層級的立法,已不適應期貨及其衍生品市場深化發展的要求,必須加快推動製定《期貨法》。按照全國人大立法規劃,《期貨法》是本屆人大確立的一項重要財經法律。證監會一直積極配合立法機關推動這一期貨及其衍生品市場基礎性法律的立法進程。據了解,《期貨法》相關草案有望盡快提交審議。

業內人士指出,結合《證券法》修訂工作,證監會著手研究開展《公司法》聯動修改,重點圍繞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中小股東權益保護、股份回購製度、合並分立製度、重組上市製度等,推動修改完善《公司法》。

“此外,《上市公司監督管理條例(草案)》、《私募投資基金管理暫行條例》、‘新三板條例’、《證券、期貨投資谘詢管理暫行辦法》等一係列規章製度都在加緊推動出台或修改中。”接近證監會的人士指出,通過健全證券期貨規章規範性文件體係,確保相關法律法規有效實施,證監會還支持配合司法機關起草製訂有關打擊利用未公開信息交易和操縱市場犯罪的兩個刑事司法解釋。

加強新情況新問題法律研判

資本市場新事物、新業務、新業態層出不窮,監管麵臨的新情況、新問題、新矛盾紛繁複雜。

業內人士指出,證監會特別注重和加強從法律角度對資本市場相關問題的研究,為監管執法提供法律上的服務、支持和保障。如場外配資問題,非法經營證券業務問題,利用信息優勢、技術優勢操縱市場等新型違法犯罪形態問題等。

據不完全統計,2016年全年,證監會法製工作部門共提供法律谘詢、會簽審查等各類法律意見500餘份,各派出機構法製工作部門(小組)共提供法律意見2230餘份,證監會係統法製工作部門共形成約280份資本市場法製研究專項報告。這些法律意見和研究報告,為保障和提升證監會係統的監管執法水平起到了重要作用。

近年來,證券期貨矛盾糾紛數量不斷增加、範圍不斷擴大、類型日益複雜。為了進一步完善和發展證券期貨糾紛多元化解決機製,2016年證監會會同最高法院聯合下發了有關通知,開始在全國部分地區推動開展證券期貨糾紛多元化解試點,並健全訴調對接工作機製。應該說,這是證券期貨市場交易主體,特別是處於弱勢地位的中小投資者的“福音”。

“為統籌應對資本市場創新發展對法製工作的挑戰,提高資本市場法製研究的質量與效果,更好地服務監管執法需要,證監會於2016年設立了首屆資本市場法製課題研究計劃,標誌著證監會有了部級法製課題研究平台。”接近證監會的人士表示,首批已確定“完善證券期貨刑事犯罪法律製度研究”、“加強多層次資本市場體係建設的法律製度完善問題研究”、“證券期貨投資谘詢活動相關法律問題研究”三項課題,分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政法大學和清華大學承接並簽約,組織有關權威專家學者開展研究。同時,證監會還支持中證金融研究院設立了證券期貨法律研究中心,成為資本市場法製研究的一個新平台、新基地。

此外,證監會在加強境內外資本市場法製工作交流方麵也有新的舉措。在滬港通穩定運行、深港通成功推出的背景下,內地與香港地區監管部門之間包括法製工作層麵在內的監管協作和工作交流顯得尤為迫切。2016年,正式建立了證監會法律部與香港證監會法律服務部之間的雙向溝通交流機製。據了解,最近雙方已共同舉辦了首次研討會,對一些雙方關心的重要法律問題交換了意見。

進一步完善總體規劃設計

業內人士指出,證監會始終重視推進資本市場誠信建設,近年來證監會進一步加大了資本市場誠信建設工作力度,推出了一係列新的政策措施。一是出台了《資本市場誠信建設實施意見(2016-2020年)》,謀劃提出到2020年的資本市場誠信建設的總目標、線路圖、時間表。二是擴大了資本市場誠信數據庫覆蓋麵。三是誠信數據庫在服務市場和社會方麵取得實效。四是加強失信聯合懲戒機製建設工作。五是大力推動落實《關於對違法失信上市公司相關責任主體實施聯合懲戒的合作備忘錄》。

“過往五年中,國內資本市場法律體係建設取得了很大進展,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現實問題。”清華大學法學院教授湯欣表示,未來需要認真做好資本市場法律體係建設的總體規劃設計,全麵推動基本法律、行政法規、司法解釋和司法政策的健全和完善,有計劃、有步驟、有重點地清理整合現行有效的法律實施規範,不斷提升資本市場法律製度的係統性和科學性。

具體來說,湯欣認為,應該借證券法修改啟動的契機,鼓勵學術研究的進一步增厚,原則上每一個重要的立法修改要點,都應該先有研究探討作為鋪墊,並形成學界、市場與監管者之間的基本共識。同時,資本市場法製建設,應當遵循既定的“法治化”、“市場化”邏輯,服從公平(投資者保護與金融產業發展並重)、公正(遵循法治軌跡的金融監管)與公開(信息披露優先的監管思路)的“三公”原則,將修改完善後的注冊製條文寫入《證券法》,建立多元化糾紛解決機製以成本最小、收益最大的方式取得實效,全麵落實投資者保護的路線圖。

“不久前的全國金融工作會議強調,要形成融資功能完備、基礎製度紮實、市場監管有效、投資者合法權益得到有效保護的多層次資本市場體係,法治在其中無疑發揮關鍵作用。”郭靂表示,證監會長期以來以“依法監管”作為核心工作原則。近期資本市場法治建設應抓住《證券法》修改的契機,緊密依托實踐,廣泛參考借鑒,理順邏輯、統一規則,突出功能監管和行為監管,處理好穩定、創新和發展之間的關係,進一步厘清投資者的“合法”權益,維護金融安全,助力服務實體經濟、防控金融風險、深化金融改革等三項任務的完成。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劉俊海建議,完善“良法善治”,促進中國資本市場治理現代化和實體經濟發展,既要抓緊推出證券法的“升級版”以及盡快推出期貨法,同時又要廣義理解法律。行業協會、證券交易所、期貨交易所的自律規則也是法律規則的一部分,資本市場必須要有行業自律的規矩。

(原標題:完善法治建設 護航資本市場發展)

最後更新:2017-08-14 06:23:08

  上一篇:go “試水”京東閃付 銀聯籌謀賬基支付轉型
  下一篇:go 方大炭素擬豪擲60億理財 年內A股公司理財規模超6000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