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757 返回首頁    go 人物


房價上漲金融到底是不是原罪?房市陣痛機構喊出現金為王

高房價是土地問題還是金融問題?6月14日,在光大證券2017年中期策略會上,光大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研究所所長彭文生博士給出了明確答案:高房價是金融問題。

幾位機構首席經濟學家也齊齊將板子打在了金融問題上,他們認為這絕不是頭痛醫腳,而是對症下藥。

13日,海通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薑超也表示,在過去一年,金融市場又加了很大杠杆。人們發現房價大漲,地產繁榮,但這繁榮本質上是金融繁榮帶來的,不是可持續的。

兩年中入場資金翻倍,促進房市繁榮

彭文生指出,高房價的根本問題是金融,土地作為永續資產,價格天然對利率波動敏感,土地買賣依賴外部融資,結果是地產金融化。土地財政是加劇地產金融化的一個特殊因素。另一方麵,土地與房產是天然的優良抵押品,對金融資源有強大的吸引力,導致金融地產化。

房價上漲金融到底是不是原罪?房市陣痛機構喊出現金為王

▲ 過去十年房價、地價大幅上升(數據來源:光大證券研究所)

地產金融化與金融地產化的結合,就是金融周期。一個金融周期大約持續15至20年,地產泡沫和信用擴張相互促進、相輔相成,一方麵帶來房地產及其相關行業的不可持續的高杠杆風險,另一方麵導致房地產與金融行業過度擴張,對實體經濟造成擠壓。

房價上漲金融到底是不是原罪?房市陣痛機構喊出現金為王

▲ 房地產行業杠杆率高(數據來源:光大證券研究所)

他表示,要回歸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的初心。改進金融結構的最重要方麵是將金融的公用部分和風險部分進行切割,重回某種形式的分業經營,存款歸存款、投資歸投資。在財政方麵,引進房產稅、降低增值稅有助於打造更加公平的稅收製度。央行發行數字貨幣的宏觀含義值得關注,既有利於降低經濟對銀行信貸的依賴,也提高減稅空間。

對於房價上漲,薑超也給出了自己的解釋,就是人們的資金太多地流向了房地產。根據他的簡單統計,去年通過各種渠道投向房地產的資金總額在10萬億左右,但是在2014年,這個數字隻有5萬億。這意味著,在過去兩年中,進入房地產市場的貨幣資金翻了一倍,這就可以解釋為什麼房價漲了一倍。是金融體係的過度繁榮催生了房地產的繁榮,這種現象並不是中國特有的,在全球都發生過。

金融監管具有戰略意義

目前,業內更加關注的仍是有關部門對金融市場的監管。

光大證券董事長薛峰認為,維護金融安全,是一件關係到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帶有戰略性、根本性的大事。金融活,則經濟活;金融穩,則經濟穩。這就要求我們切實把維護金融安全作為治國理政的一件大事,紮紮實實把金融工作做好。“近年來,金融亂象已經到了非管不可的地步,麵對當前形勢,該如何去應對?我們左右不了行業,我們隻能做好自己。要想提高競爭力就必須提升我們自身能力。”

招商證券宏觀研究主管謝亞軒表示:當前金融監管推動金融去杠杆,其本質是讓商業銀行的資產規模與其資本金相匹配,不能通過信用創造過度擴張。

中央匯金投資公司前總經理謝平特別指出了一些房地產公司大辦金融的風險:如今萬達、恒大、寶能、綠地等房地產公司已經建立了金融控股公司,且都是全金融牌照,控製銀行、信托、保險、證券、基金、支付、交易中心、互聯網金融等。

地產調整,如何配置資產

光大證券分析師認為,房地產調整是一個風險釋放的過程。短期來看,麵對地產調整,抵禦周期成為配置上的首要建議。具體標的上,光大看好消費和科技領域的優秀公司,這類公司不僅業績穩健,估值也具備一定的安全邊際。同時,在全球再通脹的背景下,深度參與全球產業鏈分工的優勢企業有望受益。經過兩年調整,目前股票市場的估值已經修複到相對合理的水平,長期買點正漸行漸近。

港股市場方麵,光大分析師認為宏觀經濟降溫使得盈利增長麵臨壓力,但下半年地產能源等強周期板塊仍占主要地位,確定性較高的增長集中在少數重磅股。港股自去年走牛以來,估值水平已在近年均值的1倍標準差以上,下半年業績增長承壓使得估值繼續擴張有限。但從全球範圍內比較來看,港股估值相較於其他市場仍有不同程度折價,特別是近兩年來,內地資金通過港股通南下,對市場形成較大支撐。這種相對其他市場的估值優勢,使得港股雖短期內麵臨盈利增長壓力,但在更長時間跨度下值得期待。

海通證券研究所則表示,金融去杠杆會使得利率上升,對房地產尤其會造成衝擊。

對於大類資產配置,海通方麵認為,目前金融市場依然缺乏係統性大機會。在金融去杠杆時,利率短期內很難下降,所以債市目前還沒到大拐點。同時,經濟開始出現下行風險,股市缺乏整體性機會,因此,短期內現金為王才是主要策略。

薑超還給出了更多目前看好現金的理由:一是國內有很多現金類資產,例如貨幣基金,收益率一般能達到4%以上,是有一定回報的。二是持有現金類資產的機會成本很低,中國過去貨幣嚴重超發,導致資產大幅上漲,要麼是房地產漲、要麼是股市漲。今年房價和股市上漲有限,利率高了,匯率還在升值,短期內人民幣現金的機會成本非常有限。

那麼,長期投資機會何在?薑超認為:今年在中國A股市場,消費類資產包括食品、飲料和家電表現較好,而在海外,如美國中概股市場,服務業表現較好,如騰訊、微博、阿裏屬於遊戲、互聯網、社交行業,而教育,醫療、旅遊等行業都出現了表現不錯的公司。消費、服務、出口、進口替代、去產能出清、主動收縮的金融機構,都是值得長期關注的方向。“年內短期是金融市場一次出清機會,大家可能會比較難過,但是長期會迎來希望。”

房價上漲金融到底是不是原罪?房市陣痛機構喊出現金為王

(原標題:房價上漲,金融到底是不是原罪?房市陣痛,機構喊出現金為王)

最後更新:2017-06-18 00:59:19

  上一篇:go 兜底增持應者寥寥 11家公司增持不足5000萬
  下一篇:go A股衝關MSCI倒計時 21股已獲北上資金提前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