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1
人物
韓長賦:土地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已完成78% 五個省基本完成
目前,全國已完成農村土地確權麵積10.5億畝,占二輪家庭承包耕地麵積的78%。
作為解決農村土地承包現實問題、發展適度規模經營、推進農村集體產權製度改革、維護農民土地權益的迫切需要,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是一項曆史性、基礎性的工作。
9月29日,在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農業部部長韓長賦表示,農村土地是集體的,所有製不能變,同時又是家庭承包的,承包權也不能變,那就要把承包權落實到地,搞清楚究竟是多少,然後是誰承包的。包括土地的地籍、地力,這次有條件的地方也在把它搞清楚。
確權解決帳實不符
加快推進農村集體土地確權登記發證工作一直是中國政府在重點推動的事情。2013年“一號文件”要求,用5年時間基本完成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妥善解決農戶承包地塊麵積不準、四至不清等問題。
之所以要做確權工作,有業內人士稱,目前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證中,最大的問題是麵積不準。證書上記載的麵積與其實際承包的麵積嚴重不符,有些地方差距較大的達到25%。此外,就是四至不清,空間位置不明、登記簿不健全等問題。
2015年2月27日,在農業部的新聞發布會上,農業部農村經濟體製與經營管理司司長張紅宇曾解釋稱,開展土地承包經營權的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在於要解決現實中出現的帳實不符、數字不清,解決相關的權能,特別是農戶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權能,包括下一步解決流轉戶的權能。這個權能是要通過確權登記拿到一個權屬證書來解決的。
2014年底,中辦、國辦下發《關於引導農村土地經營權有序流轉發展弄業適度規模經營的意見》(中辦發61號文件),明確提出要把穩定承包關係、推進確權登記頒證作為引導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的重要基礎,擺在首先位置。
2015年,農業部等六部門聯合下發《關於認真做好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的意見》,對新增的9個省整省試點和其他非整省試點地區抓緊製定工作方案。
韓長賦強調,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是一項曆史性、基礎性的工作,是一件非幹不可、必須幹好的大事要事。這項工作政策性、專業性強,既要解決問題、保質保量完成任務,又要防止引發矛盾,真正做到群眾認可,經得起曆史檢驗。
為了給農民“確實權、頒鐵證”,他提到,各地要抓緊抓實抓細,穩妥審慎推進,絕對不能為趕進度放鬆質量要求,吃夾生飯,要積極穩妥開展工作,不求齊步走,不搞一刀切;要穩定現有土地承包關係,依法依規有序操作,經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民主協商,在現有法律法規和政策框架內,妥善解決;充分調動農民群眾積極性,變“要我確權”為“我要確權”,保護好農民工、農村婦女等群體的合法權益;從嚴掌控確權確股不確地,確保進度服從質量,把每個階段、每個節點的工作做細做實。
農民的事一定要依靠農民來辦
五年時間,意味著,到2018年,這項工作將基本完成。目前,全國已完成確權麵積10.5億畝,占二輪家庭承包耕地麵積的78%。韓長賦稱,現在已經有五個省基本完成了,全國已經完成78%了。雖然叫“試點”,也在“不斷地擴大試點”,主要是為了做得細致、深入、慎重、穩妥,但是基本所有的縣,有條件的農業縣都已經開展了。
那麼這些年來取得哪些經驗呢?
針對第一財經記者的提問,韓長賦強調稱,最重要的經驗是兩條:一是領導重視。按照中央的政策來組織落實、組織實施,然後支持提供工作條件,特別是領導深入基層調研,去了解情況、去解決問題、化解矛盾。二是依靠群眾。承包地確權登記頒證是中央給農民辦的一個大好事,是給農民的一個“定心丸”,農民的事一定要依靠農民來辦,讓農民有積極性。
他認為,這項工作做得比較穩妥,這麼大的一個國家、這麼多農民、這麼多耕地,沒有出現大的矛盾和社會不穩定的情況,在於各地從本縣、本鄉、本村的實際情況出發依靠群眾,來開展承包土地的確權工作。基層有創造,群眾有覺悟,各級幹部也有智慧。
最後更新:2017-09-29 21:4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