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867 返回首頁    go 人物


降成本效果初現 銀行理財收益大降

商業銀行年中考核之後,市場資金麵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寬鬆,但銀行理財產品收益卻降幅明顯。

據《中國經營報》記者了解,今年1月前,中國工商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中國銀行三家國有大行均有收益達到年化6%的理財產品,如今類似產品的最高收益卻僅能達到年化4.8%;股份製銀行和城商行的部分理財產品收益在6月末曾經一度“破7”,而今收益能夠達到年化5%的理財產品也已不多見。同時,市場上貨幣基金收益亦呈下降趨勢,收益率普遍維持在年化4%。

“銀行理財收益率的回調折射出市場資金麵有所好轉。另外,監管的一係列調控和指導也可能是一個重要因素。”工行相關人士認為,未來銀行理財產品收益還可能略有回落,尤其是保本理財收益率將在低位徘徊。

值得關注的是,商業銀行理財針對客戶的分類更加細化,量身定製已然成為趨勢。部分城商行正通過這種分類,嚐試以更精準的營銷來契合客戶需求。

監管防止同業空轉

繼6月份商業銀行理財收益比拚之後,如今漲勢明顯後勁不足。

據普益標準數據顯示,在資金麵改善傳導至理財市場後,商業銀行理財收益率在7月前三周已經連續掉頭向下,回調趨勢明顯。

記者走訪北京多家銀行亦發現,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的降幅很大,尤其是保本型理財。建行非保本理財收益率最高為年化4.7%,保本理財收益則在3.2%至3.65%區間徘徊。工行、中行與建行情況類似,但是今年1月之前,三家銀行均推出過年化收益達到6%的產品。

實際上,銀行理財收益率的調整在城商行中表現得更明顯。6月末,城商行發行年化收益超過5%的理財產品比比皆是,甚至部分理財收益衝刺年化7%,多款保本型的理財預期收益可達年化4%以上。而今,年化收益能突破5%的產品已經不多,保本型理財產品收益超過4%的也已難覓蹤跡。

據相關數據顯示,商業銀行各類理財的收益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而保本型理財產品收益的降幅更大。以7月份第三周的市場情況為例,364家銀行發行的人民幣理財產品2606個,平均年化收益率4.6%,其中,城商行發行的產品數量最多,達到了774個,南京銀行居首位;股份製銀行發行的理財產品數量為494個;國有銀行以發行306個理財產品位列第三,其中,建行理財產品的發行數量達到135個。

從銀行理財的標的看,目前市場上82.12%的理財產品含債權、利率、票據基礎資產,10.59%的產品中有股票投資;投資標的含股票的平均收益率最高,為5.04%;含信貸資產的位居第二,為4.74%。

“對於銀行理財收益率,監管要求調降,這可能與降資金成本、防止同業空轉相關。之前監管曾經提及,要查處用理財資金購買銀行理財產品的行為,而一直上升的銀行理財收益率卻為這種行為提供了可能性。”一家股份製銀行人士告訴記者,由於年中之前銀行理財收益率已經連續漲了8周,考核後的調整也屬必然。

此外,該人士還表示,銀行表內理財收益率的下調也可能是監管擔憂負債端的壓力。一旦收益率過高傳導至信貸資產端,那麼企業的融資負擔會更重。該人士告訴記者:“一些小微企業貸款年化的利率也就是5%,銀行理財收益率過高就會出現倒掛,會反過來推升企業融資利率。”

該人士向記者透露道,股份行發行銀行理財收益率過高的曾有被監管約談的情況,這也讓更多銀行不願去觸碰監管的“敏感神經”。

他認為,商業銀行的理財收益率短期內還有下降的空間,8月下旬可能會出現穩步上升。“這要看市場的資金麵。目前市場資金麵有了一定的寬鬆,但到底會寬鬆到什麼程度,暫時還不能確定。”

銀行細分客戶

對於銀行理財客戶的分類,多數銀行可能分為普通客戶和私行客戶、老客戶專屬和新客戶專屬等。記者在采訪中發現,杭州銀行等部分城商行對這種客戶的細分越來越多,包括小企業專屬等,亦成為銀行理財的一種趨勢。

記者在杭州銀行官網上了解到,在客戶的分類欄目中,公司業務、零售業務和小微業務是相對分開的。公司業務中涵蓋了公司理財,零售業務中涵蓋了私人理財,而小微業務中則涵蓋了小微理財。

7月27日,杭州銀行推出了5款固定期限理財產品,針對的客戶僅為小企業。這5款產品收益率在年化3.9%至4.6%,起購門檻為5萬元。另一款“金錢包”的理財屬於靈便型理財,同樣是小企業專屬,歸類在分保本收益浮動型,為T+0產品,單日單戶限3000萬元的贖回額度。

“大企業客戶、小企業客戶和個人客戶在資金量、收益要求、風險承受能力上均有所不同,針對特定客戶開發不同類型的產品已經成為一種趨勢。”一家城商行理財師告訴記者,銀行信貸的產品化非常成熟了,理財上針對客戶分類也在逐漸完善。

他認為,以企業理財為例,在行業的周期性、使用資金的時間和閑置資金的時間等方麵更容易確定,而個人客戶和私行客戶則沒有明顯規律性。同時,個人客戶和私人客戶的收益率要求可能更明顯,小企業客戶則更在意資金風險。

記者注意到,上市公司重慶啤酒近日發布公告,稱公司斥資1億元購買了巴黎銀行(中國)有限公司的理財產品,該款理財產品的期限為91天,年化收益率僅為3.9%,與國內銀行保本型理財的收益率相比亦不高。

但是,重慶啤酒稱,銀行理財業務並非以中長期投資為目的,隻是針對流動資金出現銀行賬戶資金短期閑置時,通過辦理銀行短期理財產品取得一定的理財收益,其賬戶資金以保障經營性收支為前提。

“根據不同客戶的不同需求定製產品,以此來提升銀行競爭力也是一種嚐試。未來,銀行還可能針對客戶的行業、地區等屬性來劃分,這將與需求更加契合。”上述理財師如是說。

(原標題:降成本效果初現 銀行理財收益大降)

最後更新:2017-07-29 14:17:55

  上一篇:go 我國人均乳消費量仍處於相對低位
  下一篇:go 孟加拉國調整手機進口關稅促本土化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