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233 返回首頁    go 人物


減持新規後大宗降溫 銀行券商基金勐推減持新打法

5月末,減持新規出台,大宗交易遇冷。今年1-5月份,大宗交易的月均成交金額基本上都在500億級別的水平,進入六七月份後,月均成交額降至300億左右,降幅高達40%。

在大宗交易遇冷的情況下,讓一些金融機構看到了機會,如此前銀河證券針對大宗交易減持主推的“買入轉售”業務。如今,又有更多券商甚至銀行加入了進來,券商PB係統“算法交易”業務也為大宗交易減持提供了便捷;也有股份製商業銀行開始探討銀行結構化產品參與大宗交易業務的可能性。

值得注意的是,4日的大宗交易數據有所異動:

兩市合計有招商銀行江蘇銀行溫氏股份瀘州老窖等18隻個股出現大宗交易,多隻個股出現大幅折價成交的情況。其中,溫氏股份、北京科銳天舟文化華鵬飛林洋能源、江蘇銀行、百川能源博通股份等多達8隻個股均以當日跌停價成交。折價方麵,北京科銳的折價率最高,為15.17%,百川能源、溫氏股份折價率也超過了10%。

此外,今年9月份,A股將有3524億市值的限售股解禁,是今年限售股解禁市值的第三高。而2018年全年,A股市場將迎來巨量的限售股解禁,市值高達3.48萬億。

近兩月大宗交易驟降40%

減持新規公布已經兩個多月時間,大宗交易市場降溫明顯。

數據顯示,5月大宗交易數量為1262筆,6月和7月降至871筆、702筆。5月的成交金額為519億,6月和7月降至331億和306億。

今年前5個月,大宗交易的成交金額基本上都在500億級別的水平,減持新規出台後,降至300億左右,降幅高達40%。為何降幅如此明顯?

一位此前專注上市公司減持的大宗交易商對券商中國記者表示,“一部分轉道二級市場,一部分利用大宗交易減持的需求被抑製或者延後了,這是造成近兩個月大宗交易成交額減少的主要原因。”

而另外一個重要的原因或許與近兩月限售股解禁的市值偏小有關。

下圖是今年各個月份限售股解禁的市值。值得注意的是,6月份、7月份之所以大宗交易成交額降低,或許也與這兩個月解禁的市值是一年中較小的兩個月有關。所以,接下來8月份,尤其是即將到來的解禁高峰9月份,大宗交易市場是否重新活躍值得市場關注。

大宗交易遇冷催生四大減持業務

鎖定期6個月,讓以往傳統大宗交易接盤難上加難。然而,大宗市場仍然在,大股東依然有減持需求,券商、公募基金、甚至銀行資金都在瞄準了大宗減持。

今年前7個月,大宗交易總金額為3348億,全年預計在6000億左右。明年,隨著解禁數量的增多,大宗交易額或將相應增加,而其中的一部分將成為券商等傳統金融機構的大宗交易業務。

業務一:買入轉售業務

此前券商中國已經介紹,券商可以通過買入轉售業務幫助大股東減持,如銀河證券前段時間通過部分營業部微信號熱推該業務,具體模式如下:

第一步,通過大宗交易賣出標的證券,90日內不超過2%賣給接盤方,一年累計可減持8%。第二步,客戶大宗交易後獲得60-70%的保證金,剩下的30-40%的保證金作為初始保證金留存在接盤方,待股票了結時進行現金結算,多退少補。第三步,接盤方自大宗交易6個月後接受客戶委托逐步賣出股票,待股票賣出後進行現金軋差了結。

這個就相當於接盤方設計了一個“假定增”,並有6個月的鎖定期。舉例來說,某上市公司大股東有意在某機構做大宗減持,達成協議後通過大宗轉讓1000萬股,交易價格為10元/股,交易總額為1億元。銀河證券先給付大股東6000萬-7000萬元,餘款當做質押金。

業務二:券商PB係統“算法交易”業務

不管怎樣,這些大額減持必將會對市場造成一定的衝擊,由此,券商PB係統的 “算法交易”業務目前也開始在市場興起。

中信建投證券經管委機構金融部高級副總裁賈東介紹說,“以二級市場減持為例,為了緩解大額賣出交易衝擊市場、打壓股票價格的問題,‘算法交易’可以將大單分拆成小單再報往交易所,從而減少衝擊成本,並且隨機化拆單不易被市場發現,整個過程由計算機全自動執行。”

根據上海證券交易所發布的2016年市場質量報告,目前大額資金的交易成本中,衝擊成本占比高達66%,價差成本占比28%,剩餘的6%則為傭金成本。幾千萬或者上億股票的賣出如果能夠降低減持的衝擊成本,這將獲得減持方的認同。

業務三:銀行推出結構化產品

另外也有股份製商業銀行開始探討銀行結構化產品參與大宗交易業務的可能性。

有機構向記者介紹了此類業務的開展模式。主要是以銀行資金作為優先級資金,與減持股東的自有劣後資金認購結構化資管產品。

結構化資管產品作為代持方,通過大宗交易接盤減持股東的股票,減持股東需承諾回購或提供擔保。結構化資管產品在受讓股票滿六個月之後大宗或二級市場賣出。這種模式下,減持方可以實現1:2甚至1:3的高杠杆,但需要付出一定的融資成本,審批時長也相對較長。

業務四:公募基金接盤定增產品

公募基金以往的定增產品鎖定期都是一年以上,9折的折扣也能賣出去。新規以後,傳統的套利大宗難以為繼,一些公募基金開始布局定增基金接盤大宗,鎖定期隻有6個月,而且可以重新定價,甚至拿到的大宗交易折扣低於9折,所以市場上如北信瑞豐等基金就一直在對接這樣的業務。

明年將有3.48萬億市值解禁

無論是大宗交易的需求是否真的被抑製或者延後,從去年到今年,大量的新股發行和上市公司的定增都將為以後帶來大量的限售股解禁。

今年9月份,將有3524億市值的限售股解禁,這是今年限售股解禁市值的第三高。2018年將迎來巨量的限售股解禁。數據顯示,2018年將有2899億股、3.48萬億市值的限售股解禁。

所以大股東減持需求仍在。這些解禁股如果減持主要有三種方式,大宗交易、集中競價和協議轉讓。

大宗交易減持每年能夠減持股份總數的8%,通過集中競價減持則為股份總數的4%。采取協議轉讓方式的,單個受讓方的受讓比例不得低於公司股份總數的5%,且受讓方在6個月內減持股份仍受新規限製。

顯然,協議轉讓的方式減持門檻高而且限製多。所以大部分減持依然是采取大宗交易和二級市場集中競價減持。隨著A股減持規則和監管政策的逐步趨嚴,二級市場的違規減持必然會受到限製。

尤其是,上交所和深交所正在加緊研發監控上市公司大股東減持的交易係統,大股東一旦觸及減持新規相關條款,將被限製交易,從技術層麵封堵大股東違規減持。

所以用完了集中競價減持的額度後,依然需要依賴大宗交易減持,這從新規後各上市公司的減持公告中就能看出。

(原標題:500億到300億,大宗驟降40%!銀行券商基金勐推減持新打法)

最後更新:2017-08-05 08:36:46

  上一篇:go 次新股遭“違法團夥”頻繁炒作 “溫州幫”身影若隱若現
  下一篇:go 中國基金業協會:資管應回歸本質本源 深化行業各項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