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6
人物
ST新梅短期深跌四成 炒作“恢複上市”值不值?

ST新梅(600732)的股價在恢複上市首日演繹“多翻空”逆轉大戲之後,又連續五日震蕩走低,從最高的10.77元到6月13日的6.56元,短短六個交易日,跌幅已經達到4成,遠超多數股票的同期跌幅。
ST新梅股價重挫,表麵上折射的是那些寄望於對“恢複上市股”短期炒作資金的折戟,而背後卻可以反映出A股投資風向的變遷。倘若投資者不理會“恢複上市概念”,將視角重新放在與其他A股公司同一條水平線上,即從ST新梅公司的基本麵來看,或許可以更為清晰地觀察到,公司複盤當日買入究竟值不值。
首先,ST新梅並非與部分恢複上市股一樣通過“賣殼”並注入優質資產來重返A股的,而是在控製權之爭化解後努力盤活既有資產,改善持續經營能力,並為公司可持續經營提供了良好基礎。這一方麵使其具有了恢複上市的敲門磚;另一方麵則淡化了公司的“殼價值”。此外,在公司暫停上市期間,監管層通過規範並購重組、限製重組融資、規範股東減持等組合拳給“炒殼”降溫,即便公司因重新獲得了上市公司牌照而再度擁有了一定的殼價值,這種殼價值也麵臨著較大的補跌風險。
其次,既然殼價值淡化了,那麼公司房地產主營業務的成長性是否值得投資呢?從2017年一季報數據來看,ST新梅確實保持了較高的增長率,但是一方麵整個地產行業正麵臨越來越明顯的不確定性,另一方麵ST新梅市盈率水平也並不算低,以28倍的PE在A股整個地產板塊中位於44位(PE數值從小到大排列)。即便公司控股股東新達浦宏就恢複上市後3年內的業績作了承諾,承諾每年扣非後淨利潤均較2016年度實現增長,並且3年增長幅度年均不低於10%,但前有招保萬金龍頭房企“擋路”,後有綠地控股、榮安地產等PE僅為10倍的房企“追擊”,公司主營業務的投資價值並不具備優勢。
因此,在這兩種因素夾擊下,在恢複上市首日,追高買入ST新梅風險實在不小。在對炒新、炒差和炒小的從嚴監管下,恢複上市的公司股票希望像過去那樣吸引資金跟風的難度明顯加大。
早在多年前,交易所在安排部分公司恢複上市之時,同時會發出警示,表示“當前廣大中小投資者參與新股交易的投機和盲目跟風心理仍較為嚴重,參與炒新賬戶總體表現為虧損”,為投資者參與恢複上市股票的炒作敲警鍾。
值得注意的是,*ST川化、*ST常林等前些年暫停上市的公司今年也陸續接到交易所受理股票恢複上市的申請,這些公司在2017年下半年重返A股市場的概率較大。同時,今年剛剛被暫停上市的*ST釩鈦等公司也在不斷為恢複上市采取的措施,以及公告有關工作的進展,明年或出現新一輪恢複上市小浪潮。在A股新生態下,這些公司能否續寫此前“恢複上市股”的輝煌,還是重蹈ST新梅的覆轍,依然需要看公司自身的盈利能力和成長性這些硬指標。
最後更新:2017-06-18 01:0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