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6
人物
人民幣暴漲引降準唿聲漸起 央媽有顧慮!
摘要
9月7日,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報6.5269,上調42點,連續九日調升。

點擊查看中間價走勢圖

點擊查看人民幣在岸行情

點擊查看人民幣離岸行情
點擊查看>>>外匯牌價一覽 外匯吧
人民幣繼續大漲,9月7日,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報6.5269,上調42點,連續九日調升,創2011年初以來最長連漲,在岸人民幣兌美元盤中升破6.50關口,繼續刷新去年5月以來新高。
離岸人民幣兌美元也升破6.50關口,最高報6.4983,刷新逾16個月高位,日內大漲逾400點。
人民幣升值擴大貨幣政策空間,市場上已經開始出現調整存款準備金率的討論,降準唿聲再起。
不少業內人士認為,人民幣企穩回升為貨幣政策的操作打開了空間,降低存款準備金率的同時,大幅壓縮短期公開市場操作工具餘額,可以達到“中性”降準的效果。
雖然“中性”並非“大水漫灌”,而是解決流動性結構性失衡的問題,不過,也有觀點認為,降準的寬鬆信號太大,且時機不對。
超儲率持續走低
銀行間市場流動性偏緊態勢明顯
目前來看,超儲率已經從2016年以來的最高值2.4%下降至2017年二季度1.4%的水平,且2017年一季度超儲率同樣低位1.3%,下降幅度達到42%,從市場流動性總量上看,銀行間市場流動性偏緊態勢明顯。
同時,流動性結構失衡情況嚴重。DR007與R007出現明顯分化,反映出銀行與非銀體係的結構失衡,同業存單發行量居高不下則凸顯了大型銀行相對寬裕、中小銀行負債壓力較大的現狀。

R007和DR007分別代表非存款性金融機構和存款性金融機構的融資成本,兩者從2015年底開始出現嚴重分化,2017年之後,兩者之間的背離愈發的明顯。
這意味著銀行與非銀之間流動性存在著明顯的失衡,非銀流動性緊張程度更要遠勝於存款性金融機構,且近期以來R007與DR007分離和修複的時間越來越長。
九州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鄧海清認為,一方麵DR007與R007偏離高企,反映銀行與非銀的流動性失衡;另一方麵大行與中小行流動性同樣麵臨較為嚴重的不均衡的問題,總體上,銀行間市場流動性體係同樣麵臨著較為嚴重的結構性問題。
何以解憂,唯有降準?
那麼,要想解決目前貨幣市場存在的流動性問題,政策上的對策又當如何?
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劉健表示:“人民幣企穩將打破匯率市場的單邊預期,減輕資本外流,進而有助於國內資金麵和流動性預期的改善,國內貨幣政策的獨立空間將繼續提高。”
外管局原國際收支司司長管濤表示,今年以來,隨著人民幣匯率企穩,外匯儲備止跌回升,外匯占款下降勢頭有了很大的改善,這在一定意義上擴大了國內貨幣政策的操作空間。
鄧海清認為,目前央行降準已經具備較好的政策窗口期,原因在於:一方麵,人民幣匯率已經進入趨勢性升值,匯率給予了央行政策足夠的降準空間;另一方麵,央行預期引導加強,“降準=寬鬆”的誤讀可能性降低。從解決流動性結構性矛盾、提高貨幣政策傳導效率、降低同業杠杆出發,在外匯占款下降情況下,進行“降準+公開市場回籠”操作是最佳貨幣政策組合
中信證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師明明此前提出了“中性”降準的說法。他認為,近年來,央行投放基礎貨幣的方式發生了轉變,由前期外匯占款增加被動投放轉變為近期公開市場操作主動投放。當前金融體係流動性壓力較大,在整體流動性水平並非十分充裕的情況下,金融體係內流動性還表現出結構不均衡的特點。
明明表示,所謂的“中性”降準,即是在全麵降低存款準備金率的同時,大幅壓縮短期公開市場操作工具餘額,通過公開市場操作淨回籠操作配合降準,能保證流動性總量基本不增加的前提下修複結構性失衡問題。
“首先,降低存款準備金率有助於釋放流動性支持;其次,降低存款準備金率惠及中小銀行和非銀金融機構。”明明認為,在當下金融體係流動性水平整體不高、流動性結構失衡凸顯的背景下,這種降準並不是“大水漫灌”式流動性投放,而是“中性”的流動性結構調整和修複。
央媽有顧慮
市場分析認為,當下降準已經具備了相當條件,但是由於降準可能傳遞出與當前貨幣政策基點不符的信號,央行因此將有所顧慮。
中國人民銀行參事、原央行調查統計司司長盛鬆成認為,降準的必要性主要在於當前銀行流動性的減少。
數據顯示,6月的商業銀行超額存款準備金率(指商業銀行超過法定存款準備金而保留的準備金占全部存款的比率)隻有1.4%,大大低於2010年以來超額存款準備金率的中位數2.4%,這表明,銀行流動性減少,應該降準。
但盛鬆成認為,目前降準概率不大。
理由一:降準的寬鬆信號太大,與當前穩健中性的貨幣政策和金融去杠杆的總體基調不符;
理由二:降準和降息一樣是有周期的,即開啟降準後,一段時間內就不能升準。但目前中國經濟還處於L形,L形還很長,沒有到降準的周期。
理由三:增加基礎貨幣供應能夠和降準一樣,起到增加銀行流動性的作用,因此央行會選擇政策信號沒有那麼強的貨幣市場工具(SLF、MLF等)點對點增加基礎貨幣供應,而不是降準。
而從央媽的表現來看,似乎也是傾向於選擇MLF、逆回購等操作。9月7日,中國央行進行一年期2980億元MLF操作,中標利率3.2%,與上次持平。當天有1695億元MLF到期,9月16日到期1135億元。
野村證券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趙揚也認為,今年不會降準。趙揚表示,“其實在去年年底時,野村本來對今年降準是有預期的,當時是基於對M2增速、流動性的一些判斷,我們認為從宏觀經濟層麵來說,中國央行如果要穩定流動性的話應該降準,但是現在麵臨更複雜的因素,包括經濟金融去杠杆等。所以除非有大的政策基調轉變,今年中國央行不會降準。”
趙揚指出,以往,降準的前提之一就是看超儲率。盡管超儲率位於曆史低位,且銀行間市場流動性也時不時偏緊,但是流動性的問題可以通過其他手段解決,中國央行可能會繼續通過公開市場操作來釋放流動性,可能不太願意降準。
(責任編輯:DF207)
最後更新:2017-09-08 09:1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