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83 返回首頁    go 人物


馬雲斷言“30年後孩子們找不到工作”!但父母們這樣做還來得及

2017年,美國財富雜誌將馬雲評為年度全球領袖人物。這樣一位全球領袖的觀點,總是很容易取得一票人的認同,同時,也會引發許多人的深度思考。

就在近日,貴州大數據峰會上,馬雲又說出一句令廣大群眾略顯恐慌的話:“我可以保證,三十年後孩子們找不到工作。”

而他的觀點,不是聳人聽聞,而是醞釀於人工智能發展越來越快的時代大背景下......

馬雲:隻靠死記硬背沒前途

近日,在貴州大數據峰會上,馬雲再次語出驚人,他說:

未來三十年是最佳的超車時代是重新定義的變革時代。如果我們繼續以前的教學方法,對我們的孩子進行,記、背、算這些東西。不讓孩子去體驗,不讓他們去嚐試琴棋書畫。我可以保證,三十年後孩子們找不到工作。

”因為他們無法競爭過機器、智能。"他堅定地表示。

的確,當人工智能AlphaGo打敗柯潔的那一刻,就已經有諸多聲音對人類未來產生疑慮。

那麼,人工智能技術將會首先衝擊哪些領域和行業呢?

對於未來最容易被替代的行業,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研究員李曉華認為主要有兩類:一是創新能力低的行業,二是重複性勞動較多的行業。

據中國青年網消息,根據《人工智能時代的未來職業報告》,技術革新的浪潮首先將會波及的是一批符合“五秒鍾準則”的勞動者。

“五秒鍾準則”指的是,一項工作如果人可以在5秒鍾以內對工作中需要思考和決策的問題作出相應決定,那麼,這項工作就有非常大的可能被人工智能技術全部或部分取代。也就是說,這些職業通常是低技能,可以“熟能生巧”的職業。

根據這一理論,翻譯、司機、保安、客服、家政、會計等職業在未來均存在被人工智能取代的可能。

據網易智能消息,穀歌委托戰略谘詢公司AlphaBeta編寫一份有趣的報告,該報告統計了澳大利亞近100種工作崗位可以被自動化技術取代的時間。

計算結果表明三類任務很難被自動化取代:人際溝通工作、創造性工作、決策和信息綜合類工作;以及三類易被自動化取代的工作:信息分析、非重複體力勞動和重複性體力勞動。

未來很多人不需要工作

新鬆機器人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總裁曲道奎在在世界機器人大會主論壇上表示,前三次工業革命中,機器取代的都是“人類的肌肉”,但四次工業革命將是對智能的取代。機器人的應用、無人工廠的出現無疑會使許多領域的傳統崗位消失。

針對如此多的職位將被取代,許多人開始擔心自己的下一代真的如同馬雲所說,找不到工作。

據中新經緯消息,對此,李曉華表示:“人工智能在應用中受三方麵因素推動:一是硬件技術,二是深度算法,三是大數據。但歸根結底,這些數據的整合和技術的統籌,還是需要人的控製,高技術產業很難被取代。”

對於馬雲說“我可以保證,三十年後孩子們找不到工作”的論斷,專家們並不認同。

李曉華認為,對於機器搶占人的工作的擔憂,從工業革命時期就開始存在的,那時還有手工業者去打砸紡織機。但從人類社會兩三百年的發展曆程來看,新技術、新機器取代一部人的工作的同時,也創造了更多的崗位。

“勞動力過剩的問題,現在也普遍存在於一些發達國家。隨著科技的發展,一個五口之家,可能隻需要一個勞動力參加工作,就足以支撐整個家庭的生活,其餘家庭成員不需要工作。” 中國電子商會副秘書長陸刃波補充說。

陸刃波還表示:“即使沒有人工智能,世界也會不斷發生變化。我覺得馬雲的意思就是告訴我們,世界在不斷變化,我們要去發現它的新趨勢。隻要能抓住新的趨勢,我相信我們的未來就不會像他說的那麼可怕。

“未來我們的閑暇時間會大幅增加,應該多培養一些愛好,不要把工作的目的鎖定在賺錢多少上。” 陸刃波如是說道。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綜合中國青年網、中新經緯、網易智能等

最後更新:2017-08-27 21:55:31

  上一篇:go 鹿晗都不敢對迪麗熱巴做的事,張彬彬做了:你別不好意思,我幫你脫!
  下一篇:go 王俊凱從小到大的願望,被這三個字承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