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0
人物
小米智能穿戴設備為何能做到世界第一,而蘋果卻不行?
前不久,雷軍在微博上興奮的宣布的宣傳小米成為全球第一大可穿戴設備廠商,已經超越了之前Fitbit,而蘋果智能位居第三。2017年第二季度全球智能穿戴設備的總體銷量是2160萬台,而小米以370萬台的銷量成為全球第一,市場占有率是17.1%。在第三方Strategy Analytics的調研中,小米也是首次登頂成為穿戴行業第一。
其實,智能穿戴設備的曆史很悠久,在上世紀60年代,智能穿戴設別已經開始出現。隻不過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智能穿戴設備與手機的結合才使得這個行業蓬發發展。智能穿戴設備有很多產品,比如我們見到的:智能手表、智能手環、智能眼鏡、智能服飾等產品。
但是智能穿戴設備沒火太久,又被看衰了。初開始的大火是用戶們的新鮮感,之後被看衰是因為這個行業還不成熟,還需進步。比如在智能穿戴設備的價格上,比較昂貴,2000多起的價格已經趕上了旗艦手機;而且在續航上,由於電池小,功耗大,一天一充電很是心累;功能也沒有設呢麼亮點,也就是看看時間,測測心率,計步,再多的話就是接受手機信息;而且這還麵臨著數據不準確,同步困難的問題。
作為曾經全球最大的智能穿戴設備廠商Fitbit,在經曆了一段輝煌之後,也不可避免的走向衰落。雖然Fitbit收購了Pebble,但也未能挽回頹勢。Pbbble作為智能手表的鼻祖,曾經是眾籌冠軍,隻不過隨著智能穿戴設備的降溫,最後落得倒閉的結局,被Fitbit2300萬美金收購。
那麼為何小米手環卻做起來了?
1,性價比。小米手環目前到第二代。第一代的小米手環,不帶顯示屏,通過藍牙與手機相連。沒有屏幕,這就相當於節約了大量的成本,而小米一貫的性價比作風,這款手環僅售79元,在市場大受歡迎,也積累了良好的口碑。在推出第二代手環的時候,加上了一個屏幕,雖然售價149元,在很久時間才現貨,因為供不應求。
2,續航。為何小米的手環的口碑爆棚,主要還是續航。為何蘋果的智能手表iWatch賣的很一般,還是因為續航,一天一充電的穿戴設備不像手機,它不是個必要產品,時間久了必將被用戶所拋棄,在推出下一代的手環,肯定不會有用戶再買單。而小米手環超長的續航才是產品的核心競爭力。
3,渠道。小米手環是旗下生態鏈華米的產品,小米有很多類似華米的生態鏈。小米用資金,人才,技術,供應鏈去幫助生態鏈公司成長,而華米也必須按照小米的要求做產品。之後在小米商城、小米眾籌、小米之家、以及小米的電商渠道售賣,小米作為中國第三的電商平台,而且有品牌背書,小米手環當然是不愁賣。
4,生態。小米手機的發展帶動了小米手環的發展,小米手機與手環的搭配是其他獨立的智能穿戴設備廠商所不具備的;而小米不僅僅是一家硬件廠商,還是一家互聯網廠商;小米手環AP的體驗,以及和其他服務的綁定,都使得小米手環在互聯網上有更多的實用性,比如手環解鎖手機,手環進行支付等等。
智能手環收取了用戶的海量數據,未來會與大健康、人工智能相結合,而這些變革才剛剛開始。
最後更新:2017-08-19 23:2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