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6
人物
投行告別過度激勵時代:內控指引帶“緊箍咒”
投行界戴上內控“緊箍咒”,投行人員引以為傲的高收入將受到挑戰。
9月8日證監會發布《證券公司投資銀行類業務內部控製指引》(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指引》)稱,近年來投行類業務快速發展,行業中普遍存在“重發展、輕質量”、“重規模、輕風險”,要著力解決業務活動管控不足、過度激勵等導致投行類業務風險產生的根源性問題。
在《指引》的規定下,投行團隊的收入將不再直接和項目收入掛鉤,獎金不再一次性發放,發放年限也不得少於3年。投行人士表示,這使得投行人員與項目之間不再是“一錘子”買賣,拿錢走人而將風險留下的情況將有效改善。二者的利益被長時間綁定加大了投行人員對項目從承攬到後續管理的負責度。
《指引》能在多大程度上發揮實效?投行人士對第一財經表示:“投行風控和業務的發展是此消彼長的關係。《指引》發揮實效的最大障礙則是投行部門要衝業績。而證券公司投行部要真正落實合規和風控,這勢必要‘砍’業績、要付出真金白銀的代價。同時,《指引》對投行存在的內控問題產生了震懾作用,促使人員更加注重合規和風控。”
風控缺失的怪圈
近年來,國海證券蘿卜章案、西南證券所涉九好集團忽悠式重組案等諸多實例無不反映出目前券商投行業務內控環節仍存在問題。
在此背景下證監會研究製定了《指引》,並於近日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證監會新聞發言人常德鵬9月8日在證監會新聞發布會上指出:“近年來隨著投行類業務快速發展,行業中存在‘重發展、輕質量’、‘重規模、輕風險’,主體責任履行不到位、執業質量良莠不齊、業務發展與內部控製脫節等現象,影響了投行類業務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某大型券商投行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作為資本市場的中介機構,投行承擔著對公司盡職調查職責。但當前市場屬於買方市場,投行競爭激烈,部分券商存在盲目爭取項目、爭取過會的問題,這使得上市公司質量容易出現問題,譬如造假上市,從長遠看這將影響資本市場的健康發展。”
值得注意的是,投行的風控缺失儼然形成了一個走不出去的“怪圈”。前述投行人士表示:“投行風控和業務的發展是此消彼長的關係。大型券商和小型券商風控體係不同,部分小型券商為衝排名、規模和業務,隻能降低風控——大券商幹不了的事情它們都可以幹。風控越鬆,項目越順。依靠風控換名次,部分券商站到投行業務上遊時就把其他券商‘比下去了’,為力爭上遊,‘落後’的券商也隨之放鬆了風控標準,這就形成了一個劣幣驅除良幣的惡性循環。”
承銷與保薦、上市公司並購重組財務顧問、公司債券受托管理、非上市公眾公司推薦以及資產證券化業務等4類投行業務的合規和風控問題亟待解決。對於此,《指引》主要規定了以下四項內容:一是通過明確業務承做實施集中統一管理、健全業務製度體係、規範薪酬激勵機製等方麵的要求,著力解決業務活動管控不足,過度激勵等導致投行類業務風險產生的根源性問題;二是突出投行類業務內部控製標準的統一;三是完善以項目組和業務部門、質量控製、內核和合規風控為主的“三道防線”基本架構;四是強調投行類業務內部控製的有效性,細化各道防線具體履職形式,解決實踐中“走過場”、“有名無實”等問題。
告別過渡激勵時代
投行人員的薪酬機製成為此次《指引》內容的重頭戲。
投行承攬承做一單項目收入頗豐致使投行人員會盲目爭搶項目。以IPO項目為例,根據第一財經記者統計,今年上半年國信證券通過一單IPO業務賺取1.12億元,成為上半年單個IPO業務收入最多的券商;而興業證券通過一單IPO業務收入為1000萬元,成為今年上半年單個IPO業務收費最少的券商。
“項目組按照比例分享項目獎這一模式在業內很普遍。通過一個投行項目賺取了費用按照‘三七分’,70%上交公司、30%則歸團隊所有。”前述投行人士表示。
《指引》規定:“證券公司合理設定考核指標、權重及方式,不得采取投資銀行類業務團隊按比例直接享有其承做項目收入的薪酬機製。同時證券公司應當建立業務人員獎金遞延支付機製,不得對獎金實行一次性發放。獎金遞延發放年限原則上不得少於3年。”
前述投行人士表示,這對投行人士薪酬收入帶來較大影響,但不同投行影響程度不同。部分大型券商對於獎金的發放已經采用了遞延支付機製,比如第一年支付獎金的70%、第二年支付20%、第三年支付剩餘的10%。部分小型券商為衝業績和排名則在當年發放全部的獎金,此做法下多是 “一錘子”買賣,拿錢走人而將風險留下。在《指引》下投行人員將僅拿到部分獎金,在後續的兩年中若項目出現問題,後續獎金或不再發放,這使得投行人員與項目之間的利益被長期綁定,加大了投行人員對項目從承攬到後續管理的負責度。
監管層表示,過去證券公司對投資銀行類業務內部控製的重視不夠,內部控製建設良莠不齊;合規、風控對投資銀行類業務介入的廣度和深度有所不足;內部控製執行不到位,有效性有待提高。那麼《指引》能在多大程度上促使投行內控機製發揮實效?
前述投行人士坦言,《指引》發揮實效的最大障礙則是投行部門要“衝業績”。證券公司投行部要真正落實合規和風控,這勢必要‘砍’業績、要付出真金白銀的代價,但《指引》對投行存在的內控問題產生了震懾作用,促使他們更加注重合規和風控。
(原標題:投行告別過度激勵時代:內控指引帶“緊箍咒”)
最後更新:2017-09-10 22:1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