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7
人物
深股通促成“深市新一哥”?北上者買入逾132億海康威視

通過港交所披露的數據,可以很清晰地看到港資變動情況。而海康威視本輪行情的起漲點,亦與深股通開閘節點相差不多。
“外資的選股標準,都是比較喜歡選擇一些行業龍頭,以及業績好的白馬股,因為行業龍頭本身具備比較大的競爭優勢。從這次納入MSCI的成分股來看,大部分也都符合這一特點。”前海開源基金執行總經理楊德龍6月23日向記者表示。
而部分港資,更是已經通過滬股通、深股通提前布局了一定籌碼,其中最為典型的公司當屬安防行業龍頭海康威視(002415.SZ).
截至23日收盤,海康威視年內漲幅已經達到104.87%,總市值逼近3000億元。經過近期的連續上漲,公司也超越了萬科A(000002.SZ)等競爭對手,成功加冕“深市一哥”。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調查發現,海康威視本輪行情與深股通密切相關,正是在“北上”資金的推動下,促使二級市場股價穩步走高。
根據數據統計顯示,截至6月22日,港資累計買入海康威視高達132.28億元,同時港資成交額,占海康威視總成交額的比例也在不斷放大。
對此華東一位公募計算機行業研究員23日直言,“海康威視、安防行業的爆發,跟公募沒什麼關係,現在隻能去尋找一些類似的標的。”
港資“洶湧”
2016年12月5日,深股通正式開閘,當日“北上”資金淨買入2.07億元。隨後的幾個交易日裏,港資均小幅買入海康威視,隻是流入金額並未過億。
直至今年1月初,港資流入速度出現加速趨勢,1月11日、2月3日、2月17日淨買入金額更是分別達到3.57億元、2.85億元和4.66億元。
自此開始,海康威視本輪翻倍行情正式啟動,截至2月17日,港資合計買入公司股票已經達到45.17億元。隻是不久後,港資流入速度開始放緩。
轉機,出現在4月中旬。雖然彼時A股指數跌幅有限,但是個股卻損失慘重,甚至出現了數十起上市公司兜底式增持事件。
賺錢效應的缺失,使得市場目光再次集中到了家電、白酒等白馬股身上,同時各方資金也開始向這部分標的流入。
統計數據顯示,4月12日開始,港資買入海康威視力度大幅增加,如4月12日至6月22日,港資日均淨買入金額達到1.41億元,而前期這一數字則為0.86億元。
尤其是進入6月,隨著A股加入MSCI指數消息的落地,港資買入力度再增。6月21日和22日,港資單日淨買入海康威視金額分別達到5.6億元和6.6億元。
需要指出的是,港資似乎是“隻進不出”,在納入統計的119個交易日裏,隻有14個交易日港資是淨賣出的,同時淨賣出金額也十分有限,最多不過1.5億元。
截至6月22日,港資累計買入金額已經達到132.28億元。隻是,這部分資金便能夠撬動海康威視近3000億的市值麼?
這從港資買賣金額,與海康威視的成交額比值可以找到一些線索。
統計顯示,2016年12月5日至2017年6月22日,海康威視日均成交額為7.73億元,而同期“北上”資金的日均成交金額則為2.32億元,占比達到30.1%。這一數字在6月22日時,更是上升至43.72%。
“從成交比例來看,港資確實有拉動股價上漲的實力,這與近期A股市場環境的改變也不無關係”,上述買方研究員評價稱。
財報數據也顯示,今年1季度,海康威視機構持股的增量主要來自於法人持股,而法人持股則是以香港中央結算公司為主。
另據不完全統計,4月至今,海康威視便接待了6次集體調研,調研機構中除了部分港資機構外,還包括高盛、野村、美銀美林等外資機構。
安防巨頭崛起
外資對海康威視之所以如此著迷,與公司所處行業,以及行業地位密切相關。
“最早期國內視頻監控領域,主要以泰科等美係廠商為主,2003年到2005年,三星、SONY等日係廠商開始崛起,不過從2005年開始,進入數字安防時代,國內迎來安防升級改造潮,海康、大華等公司迅速崛起。”深圳一位安防行業人士23日介紹稱。
權威市場調研機構IHS近期發布數據顯示,以2016年數據計算,海康威視再次奪得市場第一,全球閉路電視監控係統和視頻監控設備的市場份額達到21.4%,較上年提升近2個百分點。
“資金追捧海康威視的邏輯在於公司業績,很多人認為公司業績還會保持高速增長,這樣估值中樞也會繼續往上走。”前述買方研究員指出,未來公司的增量,可能來自於政府安防PPP項目。
海通證券計算機行業分析師鄭宏達23日也表示,目前國內正處於普通攝像頭向智能攝像頭替換階段,這有望為公司帶來新的增量。
數據顯示,自2010年上市以來,海康威視盈利規模呈逐年增長態勢,2012年-2014年,公司淨利潤增速更是高達40%-50%。雖然近兩年,公司利潤增速出現下滑,但是今年一季度,公司淨利潤增速仍然達到29.49%。
那麼從行業角度來看,海康威視還能否繼續保持高速增長?
對此前述安防行業人士認為,考慮到國內打造智慧城市,以及民用安防、智能家居所帶來的增量,預計安防行業還未度過高速增長階段。
他介紹稱,海康早期主要以政務市場、行業客戶為主,而如今已經開始布局一些家用、商用產品,同時還包括了新能源、機器人和人工智能領域的研究,“這與安防行業的特點有關,其本身涉及了IT、生物識別等多個行業技術,所以可以整合的資源很多。”
上述買方研究員也指出,市場對於安防行業所給出的估值一直都不算低,再加上海康屬於全球性龍頭公司,相應會給出一定溢價。
不過,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對比發現,目前海康威視估值要遠高於美股上市的泰科電子、霍尼韋爾等同行業公司,這兩家公司目前市盈率分別為14倍和21.14倍,而海康威視動態市盈率已經達到37.7倍。
對此前述安防行業人士表示,“三家公司的布局不一致,霍尼韋爾主要傾向於航空、建築智能化,泰科也是主要以工業控製為主,視頻監控隻是其一部分業務。”
他表示,從安防的發展趨勢來看,未來與IT行業的融合將更為密切,同時與人工智能的結合度也會進一步提高,“現在國內人臉識別技術的靜態布點,已經十分成熟。”
反觀海康威視,正計劃建立蒙特利爾研發中心和矽穀研究所,二者將分別專注於工程研發和技術研究。
北上資金動向>>>
A股納入MSCI彰顯市場化 吸引北上資金“回潮”
“入摩”助推銀行板塊大漲1.43% 近3億元北上資金盯上4隻潛力股
北上資金“開搶”萬科A 深圳地鐵賬麵浮盈超110億
(原標題:深股通促成“深市新一哥”?北上者買入逾132億海康威視)
最後更新:2017-06-24 14:3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