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5
人物
比特幣平台監管“半年報”:強化盡調、去杠杆
摘要
今年以來,比特幣價格高漲且波動劇烈,2009年1300個比特幣才值1美元,如今1個比特幣就一度突破3000美元。早前市場上對於“比特幣變相造成資本外流”的疑慮升溫,加上部分平台存在杠杆業務,央行營管部與相關單位組成聯合檢查組,自1月11日起進駐“火幣網”、“幣行”等比特幣、萊特幣交易平台。
今年以來,比特幣價格高漲且波動劇烈,2009年1300個比特幣才值1美元,如今1個比特幣就一度突破3000美元。早前市場上對於“比特幣變相造成資本外流”的疑慮升溫,加上部分平台存在杠杆業務,央行營管部與相關單位組成聯合檢查組,自1月11日起進駐“火幣網”、“幣行”等比特幣、萊特幣交易平台。
轉眼半年過去了,各大平台的情況究竟發生了什麼變化?隨著比特幣價格上漲,且8月1日的分叉時點將至,如何保證比特幣的安全?未來比特幣的命運又將如何演變?
就此,第一財經記者專訪了火幣網首席運營官朱嘉偉。“從央行進駐檢查,平台做了諸多整頓。主要包括:加強對用戶的盡職調查和身份驗證、反洗錢係統升級、抑製利用比特幣等數字資產交易在平台上進行非法活動。”他也表示,平台已經從1月開始停止了杠杆業務,此後對交易開征手續費(千分之二).
此外,鑒於比特幣分叉與否前景未明,上周加密數字貨幣出現了集體性暴跌。不過,投票網站顯示,截至本月21日11點,SegWit2x(擴容)方案支持率已達90.3%。市場認為,這意味著比特幣大概率將不會發生硬分叉,而是通過軟分叉實現平滑升級擴容。不過為了確保安全,火幣網等平台仍將在8月1日暫停充值提現業務。
強化盡調
央行上海總部年初稱,初步檢查發現,“比特幣中國”交易平台存在超範圍經營、違規開展配資業務、投資者資金未實行第三方存管等問題。其他平台也多少存在類似問題。
朱嘉偉對記者表示,“火幣網在2月對係統進行了升級,用戶信息中增加了職業、住所等,身份證信息會對接到公安係統上,並對提幣客戶需要進行視頻驗證。另外,平台對大額交易、可疑交易模塊係統也進行了升級,風控係統可以識別可疑交易和行為,甄別之後會和用戶進一步核實,要求提供補充材料,並實時和監管部門報告,同時也建立了反洗錢製度。”
具體而言,他介紹稱,平台主要針對資金安全、反洗錢方麵做了以下幾方麵工作:
1、用戶身份識別方麵:客戶識別姓名、性別、職業、住所或工作單位地址、身份證號碼、身份證有效期,並且接口驗證。身份證過期後係統自動要求用戶重新補充身份證照片與手持身份證照片的重新收集;
2、加大對於存量用戶身份識別的普及,最終做到所有用戶完全普及;
3、所有提幣用戶必須視頻認證;
4、健全用戶身份重新識別機製;
5、定義與收集並監測異常交易、可疑交易和全方位的運營數據,要求用戶提供補充材料;
6、建立對於可疑交易上報的製度和流程,內容永久存檔可查;
7、建立黑名單製度;
8、建立專門的反洗錢審查製度;
9、專人負責反洗錢法律法規的跟蹤,建立內部定期分享培訓製度。
不過,在正規平台的監管趨嚴後,場外交易量驟增。所謂場外交易,就是持有比特幣的人在交易平台之外私下進行的交易,這部分交易的比特幣流向無法追蹤,監管部門也難以監管。購幣流程可能就是到某網站簡單用郵箱進行注冊,且無需實名認證,隻要通過支付寶、微信轉賬,比特幣就可以到達錢包。
“場外交易都是點對點私下交易,很難監管,且場外存在價差,因此可以套利。不過,在國內幾大平台恢複提幣業務後,場外交易有所下降,”朱嘉偉表示,“集中、正規的交易場所,實名製和反洗錢做得較好,因此買賣比特幣的需求集中到大平台,可以減少監管成本。”
去杠杆持續
早前,“融資”、“融幣”是比特幣平台推出的放大投資者收益的服務。看漲的投資者通過“融資”從平台借入幾倍於本金的資金買入比特幣,待高價時賣出歸還平台借款、支付服務費,從而獲得放大的收益;同樣,看跌的投資者通過“融幣”借入比特幣賣出,待低點時買入歸還,放大收益。
然而,這種“加杠杆”相較於股市的“融資融券”風險更大。當時行業內普遍杠杆倍數約在3倍,但股市存在10%的漲跌幅限製,而1月5日比特幣價格全天振幅達32.55%。因此,當時不乏一些比特幣杠杆投資者爆倉。
比特幣中國負責人對記者表示,如今杠杆業務已經停止,且仍然在征收交易手續費。朱嘉偉也對記者表示,“平台在年初就停止了杠杆業務,此後對交易開征手續費,抑製了投機活動。不過VIP級別客戶的手續費可能有所不同。”
此前,央行參事盛鬆成也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虛擬貨幣的波動極大,動輒一日30%,加之其仍算是監管空白地,因此需要適當監管、去化杠杆,但對於創新性的事物也應該交給市場競爭和時間來檢驗。
硬分叉風險暫消
從7月9日起比特幣連跌四天,一度比6月12日峰值3000美元回落22%,當時市值跌至386億美元,約等於推特的市值。
原因在於,7月21日以後比特幣試運行SegWit+2x版本,如果到8月1日選擇使用新版本的礦工少於80%,此版本將廢棄,比特幣區塊容量仍為1M。但同日開發者將激活UASF,隻有符合SegWit(隔離見證)標準的交易可被記錄,默認的區塊容量大於1M,由此導致硬分叉。
過去,其他虛擬貨幣硬分叉後製造的兩種貨幣表現都不盡如人意。去年6月以太幣史上最大的眾籌項目DAO遭遇攻擊,逾5000萬美元以太幣被盜。以太坊官方強製硬分叉,但分裂出的“正統以太幣”價格暴跌逾20%。市場據此也擔心比特幣一旦分叉後價格將走向不明。
不過,本周初的投票數據顯示,已有超過90%的礦工支持擴容,因此硬分叉風險暫時消除。但盡管如此,平台方仍然建議用戶把比特幣放在交易平台,保證分叉日時不會丟失,且在分叉時間段,交易平台不允許充幣或提幣。
“以太坊分叉是為了防止黑客盜幣,不是為了擴容。而比特幣分叉是因為,在堅持比特幣信仰的一群人裏,發生了分歧,部分也體現在利益訴求上。”朱嘉偉表示。
具體而言,比特幣的交易數據都保存在區塊中,區塊的大小限製了保存數據的多少。目前區塊大小是1M,每個字符最少250KB,一個區塊每秒最多處理7筆交易。相比之下,VISA平均每秒交易量上萬,支付寶峰值接近9萬。
“因此,那群持有‘比特幣是未來貨幣’信仰的人必然支持擴容,因為1M大大限製了支付場景。但如果隻是用比特幣進行價值存儲,其實1M並沒有什麼問題。”朱嘉偉分析稱。
(責任編輯:DF318)
最後更新:2017-07-27 09: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