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1
人物
四季度策略展望:藍籌股能否崛起?A股吃飯行情還有嗎?

A股市場即將進入2017年最後一個季度,曆史數據顯示,四季度多數是由機構主導的藍籌股行情,過去10年大盤藍籌股的表現通常好於中小股。展望四季度,券商分析師們的觀點依舊謹慎,招商證券、天風證券等都認為四季度市場仍將維持震蕩,大級別行情仍需等待。
曆史規律揭示四季度走勢
從曆史上A股四季度走勢看,多數是由機構主導的藍籌股行情,過去10年大盤藍籌股的表現總體好於中小股。通常來說,公募基金等機構投資者為了比拚淨值,在最後一個季度很可能會加倉自己的重倉股。同時,一些機構投資者也會進行調倉換股,為下一年提前布局。
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以上證50為代表的白馬龍頭股,在過去10年中有6年表現為上漲,除了2008年、2011年等這些單邊下跌行情的年份外,其餘多為紅盤報收。過去10年中,四季度平均上漲7.84%,遠高於其他指數。
同時,根據曆史數據,上證指數、滬深300、深證成指在四季度上漲概率更高,皆為6年上漲4年下跌,過去10年四季度平均漲幅分別為5.32%、6.23%、5.71%。
中小板指和創業板指過去10年四季度走勢相對較差。其中,中小板指過去10年中有5年表現為下跌,創業板指過去7年中有4年表現為下跌。
(數據來源:東方財富Choice數據)
(數據來源:東方財富Choice數據)
周期龍頭能否再續升勢?
8月經濟數據連續2個月下滑,市場對需求端預期趨向悲觀,疊加環保督查的影響,上遊強周期股及相關大宗商品價格均出現明顯回調。展望四季度,周期板塊經調整之後,是否依然存在結構性機會?
上海證券指出,四季度周期龍頭走強的邏輯尚未徹底動搖。首先,經濟數據表現出足夠的韌性,下半年宏觀經濟不悲觀。需求端韌性疊加供給端在供給側改革與環保督查的雙重壓力之下繼續收縮,行業的報表修複仍有空間。其次,周期板塊產業集中度提升,馬太效應將會日趨明顯,行業龍頭的優勢地位將越來越凸顯,中期看修複的可持續性更強。因此,周期龍頭公司,報表修複+估值修複的雙重邏輯尚未動搖。
不過,也有券商分析師對周期股的未來走勢持相對謹慎的態度。
銀河證券表示,若上遊資源品價格繼續大漲,並逐步向中遊向下遊行業傳導,帶動經濟體通脹上行,政策會進行相應的轉變。首先是貨幣政策將不會放鬆,會繼續收緊;其次是去產能有可能弱化。在麵臨需求下滑的情形時,單純供給端收縮帶來的上遊資源品價格的上漲不具有持續性。
銀河證券強調指出,本輪周期股行情已經走過接近4個月,部分強周期品種麵臨三四季度盈利增速回落、估值優勢不再的問題,我們對上遊強周期資源品股票持謹慎態度。
四季度策略展望:A股震蕩格局延續
從三季度市場表現來看,市場整體較為活躍,無論是大盤藍籌還是中小市值都出現了上漲,並且漲幅差別不大。展望四季度,券商分析師們普遍認為,A股震蕩格局延續。
招商證券:四季度大級別行情仍需等待
招商證券表示,根據現有的數據,我們推測進入四季度,投資增速邊際回落,前一輪固定資產投資的刺激效應逐漸削弱,企業盈利增速麵臨下行。投資需求回落後,四季度流動性開始有望迎來冰封,利率拐點將現。
招商證券認為,四季度後政府投資將會保持穩定,繼續大幅增加的概率不大,如果四季度地產投資下滑,生態環境、環保水務、旅遊等方向政府項目可能會成為優先支持的對象;十九大後科技創新、消費等成為經濟發展的重要方向。
投資策略上,建議配置風格以穩為上,從“綠色中國”、“可選消費崛起”兩大思路進行布局。
天風證券:新經濟將驅動結構行情
天風證券表示,舊經濟難再“春”,新經濟將驅動結構行情。舊經濟和舊產業雖然有供給側改革帶來的紅利,但低資本支出和高資產負債率顯示其“春意不再”;新經濟是新周期的主角,技術是產業更替的核心。
天風證券強調,今天這個時代的漂亮alpha,來自消費升級、技術進步和全球化需求所驅動的新經濟產業。消費、科技、金融三者的相互結合和融合,不僅誕生出新零售、消費金融和fintech等投資機會,也孕育了新能源、環保等投資機會。隨著新舊動能的轉化加快,權益的alpha策略逐漸清晰,將出現新經濟驅動的結構性行情。
渤海證券:四季度仍為震蕩市
渤海證券指出,四季度,業績方麵,由於上市公司受到供給側改革和環保督查的影響偏弱,循著“剩者為王”的邏輯,反而部分上遊和中遊的上市公司成為了限產和環保政策的受益者。未來上市公司總體業績雖有下行,但預期降幅正在收窄,A股全年有望實現15%左右的盈利增長。
估值方麵,目前A股的估值分化問題仍未得到根本解決,創業板中存在商譽減計風險的公司估值依然處於下行過程。進入四季度,在經濟維穩動力減弱的背景下,金融去杠杆的力度存在進的可能,因而整個市場的估值都將承壓,特別是創業板中有商譽風險的個股估值承壓將更為明顯。
渤海證券認為,總體來看,A股業績增速雖將回落,但全年看依然能獲得不錯的增長,估值則有小幅下行的風險,因而總體來看兩者的作用接近抵消,A股總體依然是震蕩市的格局。
愛建證券:市場以穩定為主
愛建證券同樣認為四季度市場以穩定為主,預計下半年GDP會較前期有所回落,但年GDP增速基本維持在6.7%左右,基本上呈低位徘徊的趨勢。這也決定了市場上行的基礎不強,同時雖然監管趨嚴和去杠杆是大的趨勢,但前期政策效果已經顯現,預計4季度也不會有大的變動,市場流動性來也不宜過於悲觀。在前期風險有較大釋放之後,未來所以市場以穩定為主,上行動能和下行空間都有限。
後市分析>>>
大數據揭秘:A股國慶節後上漲概率大 這些板塊蘊藏機會
六大券商四季度策略:以穩為進 未來走勢仍舊樂觀
四季度宏觀麵整體向好 板塊輪動中延續慢牛行情
【延伸閱讀】
東方紅資管:中國版“漂亮50”在未來一兩年可能成為趨勢
國慶前夕,中國基金報記者專訪了東方證券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私募權益投資部投資主辦人李競,就前三季度行情和四季度投資主線及市場邏輯等問題進行探討。李競認為,長期投資是“稱重機”,價格終將反映價值,在長期投資中,控製風險、選擇勝算概率比較高的投資方式是獲取穩定投資回報的重要要素。
“不虧錢才能一直留在牌桌上,維持賺錢的可能性”,在李競看來,隨著市場資金機構化趨勢越來越明顯,白馬成長股的估值適度泡沫化可能會成為現實,中國版漂亮50在未來一兩年可能成為趨勢。
訪談過程幹貨滿滿,基金君大致梳理了下,李競的主要觀點如下:
1、在幸運的行業找好公司;
2、隨著市場資金機構化趨勢越來越明顯,白馬成長股的估值適度泡沫化可能會成為現實,中國版漂亮50在未來一兩年可能成為趨勢;
3、電子和新能源板塊有被過度博弈化的傾向,但真正質地好的優秀龍頭公司長期依舊可以配置;
4、從投資研究方麵來看,當前港股部分優質公司的估值窪地尚未被開發;
5、不虧錢才能一直留在牌桌上,維持賺錢的可能性,並有利於保持好的心態;
6、股市短期看是‘投票器’,不可測因素多,很難把握;長期看是‘稱重機’,價格終將反映價值;
7、優秀企業不等於優秀股票,市場往往在某些階段會給予優質企業過高的定價。
8、本輪反彈更多的市場基礎在於政策預期差的博弈,反轉的基礎並不夯實,中長期仍然受製於估值和盈利的雙重製約。
以下是對話實錄
中國基金報記者:您認為做投資什麼因素是最重要的?
李競:巴菲特有一句著名的投資名言:第一條是永遠不要虧錢;第二條是永遠不要忘記第一條。誠如巴菲特所言,最重要的首先不是怎麼賺錢,而是考慮如何不虧錢。
中國基金報記者:但是對於投資來說,投資是要賺錢而不僅僅是不虧錢。
李競:在長期投資中,控製風險、選擇勝算概率比較高的投資方式是獲取穩定投資回報的重要要素。
不虧錢才能一直留在牌桌上,維持賺錢的可能性,並有利於保持好的心態。選擇優秀的公司為伍,保持耐心,一旦上市公司業績變好,投資機會來臨時,不虧錢才能有足夠籌碼,才能保留全力揮杆的機會。而一旦虧損較多,沒有籌碼以合理的價格買入,就很難再把握住好機會。
中國基金報記者:您在選擇股票和行業上有哪些堅守的原則?
李競:我們在實際的投資中嚴格控製風險,精選行業護城河較深且管理層高效的優質公司,以合理的估值買入並長期持有,做大概率的投資,為投資者努力賺取長期收益。
首先,在幸運的行業尋找好公司。幸運的行業裏的龍頭公司相當於正和博弈,買入後伴隨著公司的成長和市占率的提高可以獲得良好的股東回報,為投資人真正賺取長期可持續的收益。而挑選非優質企業則是零和博弈甚至負和博弈,賺的是其他投資者的錢,這種情況下,不確定性大,勝率會低很多。
第二,尋找能幹的管理團隊。優秀的管理團隊,能夠製定明確合理的公司發展戰略,有高效的執行力和強大的競爭優勢,使公司具備長期可持續發展的能力,長期回報會高於社會平均水平。
第三,多維度評估公司的內在價值。優秀企業不等於優秀股票,市場往往在某些階段會給予優質企業過高的定價,但如果實際價值偏差太多的話,就很容易產生估值泡沫,影響投資概率,以較低的價格買入好公司。此外,還要重視夏普比率,構建合理的投資組合,在有限的風險敞口中獲得盡可能多的收益。
業內有句話,股市短期看是“投票器”,追漲殺跌在所難免,一隻股票短期買的人多了就會漲,短期價格走勢並不能完全反映價值;但長期看則是“稱重機”,優秀的公司能夠穿越市場牛熊,價格終將反映價值。
中國基金報記者:如何評價今年前三個季度的市場特點?
李競:今年A股前兩個季度市場主線以價值股和藍籌股為主,進入7-8月份以新能源汽車、鋼鐵煤炭為代表的周期股行情啟動。但本輪反彈更多的市場基礎在於政策預期差的博弈,反轉的基礎並不夯實,中長期仍然受製於估值和盈利的雙重製約。
中國基金報記者:這一時間公司在投資上有哪些思考?
李競:公司堅持的價值投資風格,中長期能較大概率地戰勝市場,短期的組合收益率受市場偏好影響無法保障,因此我們更注重擇股而不是擇時。從三季度看市場依舊在有限的時間和空間內進行複製著兩年前創業板大牛市的一些行為模式,但由於市場參與者的變化和兩年來經濟背景的演變,博弈的難度無疑在加大,因此對我們而言就更要堅持價值投資風格,在價格低於公司價值時介入,分享優質公司的成長收益。
中國基金報:白馬股上半年積累了不少漲幅,到了三季度中小創崛起,針對市場風格是否會切換也有不同的聲音,在您看來,市場背後的投資邏輯是否在發生變化?
李競:站在當前時點,由於前期機構投資者抱團取暖過於集中,三季度白馬藍籌類股票已經釋放了一定的回調風險。中期來看,家用電器、汽車食品、高端裝備製造、移動互聯網等增長確定的行業白馬龍頭公司由於相對估值吸引力依舊比較明顯,仍舊是市場抱團配置的首選。隨著市場資金機構化趨勢越來越明顯,白馬成長股的估值適度泡沫化可能會成為現實,中國版漂亮50在未來一兩年可能成為趨勢。
此外,電子和新能源汽車兩大板塊有被過度博弈化的傾向,但真正質地好的優秀龍頭公司長期依舊可以配置。
中國基金報記者:港股不斷創出新高,您認為是否還具有估值優勢?
李競:我們於2016年初率先判斷香港市場的主流品種存在一定的估值優勢和分紅率優勢,領先於市場加大港股通的配置,在2016-2017年取得較為可觀的超額收益。
內地資金受資產荒和人民幣貶值因素影響將持續南下,港股的資金結構正在發生變化,本土機構定價權能力提升;而從投資研究方麵來看,當前港股部分優質公司的估值窪地尚未被開發,而未來隨著A股投研力量的同時南下,以及內地和香港互聯互通機製的實施,越來越多的內地資金正在布局港股窪地,香港市場或在迎來中長期配置良機。
目前來看港股優質品種的估值優勢依舊存在,我們會繼續加強港股公司研究和配置。
中國基金報記者:您對四季度的行情怎麼看?比較看好哪些行業呢?
李競:巴菲特、彼得林奇等投資大師都從來不對短期的市場進行預測,我們也不認為自己有比他們更強的智慧去對下一個季度進行準確的預測和布局。
我們始終堅持長期價值投資,以客戶長期財富增值為目標,關注客戶資產長期淨值的增長,不會跟隨短期的市場偏好去進行大規模資產配置的切換。
板塊來看,家用電器、汽車食品、高端裝備製造、移動互聯網等增長確定的行業白馬龍頭公司由於相對估值吸引力依舊比較明顯,中國版漂亮50可能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成為趨勢。(來源:中國基金報)
私募展望後市:或許我們又一次站在曆史長牛的起點
回顧今年前三季度市場,周期股爆發和優質藍籌續創新高共同推動市場普漲,基本麵驅動上漲的特征明顯。
三季度市場較二季度的冰火兩重天相比,結構分化有所減弱,創業板止跌反彈,市場呈現普漲行情,上證指數上漲5.05%;創業板指數上漲2.95%。
三季度市場上漲的主要推動力量來自於供給側改革背景下煤炭、有色、鋼鐵和化工等周期性行業的上漲,以及經濟企穩回升預期下金融藍籌股的共同推動;消費品領域除食品飲料上漲較好外,家電和汽車等上半年漲幅較大的行業處於調整中;主題方麵,AI(人工智能)和蘋果產業鏈相關的電子類企業表現不俗,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相關公司受到市場追捧。
很明顯,三季度市場上漲的脈絡繼續呈現出基本麵驅動股價上漲的特征,主要的驅動因素一是經濟基本麵的企穩複蘇,二是增量資金主要來自加入MSCI預期推動下的北上資金,他們基於基本麵分析為基礎持續買入性價比全球最佳的A股優質龍頭公司,使市場呈現龍頭不斷創新高和概念股不斷創新低冰火兩重天的分化行情。
正如我們在年初的回顧與展望中已經指出,市場正在發生諸多結構性的變化:投資者結構趨於機構化和專業化,散戶逐步退出市場;價值投資理念逐步深入人心,投資和投機的天平終於開始向投資傾斜;市場化改革逐步讓製度套利失去土壤,殼資源炒作降溫,優質企業價值重估麵臨機遇,優質優價將取代劣幣驅逐良幣。未來預計仍然是結構性的機會,傳統產業的龍頭優質公司業績和估值的戴維斯雙擊,中小型真成長公司跌出來的機會都值得我們關注。
展望後市,也許我們又一次站在曆史長牛的起點。
(1)製度環境改善,未來中國股市將真正成為資源配置和價格發現的場所,也將成為全球投資者財富配置的主要場所。
股市既是中國經濟轉型和結構升級的資金融通渠道,又是承載中國居民財富的重要載體,未來具有重要的戰略價值。遺憾的是,由於發行體製和監管不嚴等問題,長期以來存在內幕交易和炒殼炒重組實現短期暴利的示範效應,加上85%的個人投資者占比,中國股市一直充斥著投機炒作風,價值投資者被邊緣化,劣幣驅逐良幣,股市不具備價格發現和資源配置功能,也沒有成為中國居民財富保值增值的主要載體。
但隨著劉士餘主席的上任,管理層在發行製度和監管領域重拳出擊,未來發行注冊製的推行和嚴格監管,以及機構投資者占比的提升,價值投資者將逐步成為市場主流,基於基本麵驅動的定價模式成為主流,未來股市真正成為資源配置和價格發現的場所,也成為投資者財富配置的主要場所。
一旦股市成為財富配置的主要場所,將引爆國內和國際兩大配置需求的覺醒。未來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中國中產階級的人數會從目前的2億快速增長到5到8億,大量的居民財富配置需求給中國股市帶來源源不斷的投資需求,中國居民財富80%配置房地產而隻有5%配置資本市場的結構必將向歐美25-30%的配置資本市場的結構看齊;作為第二大資本市場的中國股市,目前國際投資者占比2%,未來有可能提高到20-30%,國際投資者配置的需求也有極大的潛力。
(2)經濟基本麵和估值角度看,中國經濟仍然走在轉型升級的道路上,跨過中等收入陷阱是大概率事件,整體市場估值不貴,優質公司性價比突出。
做投資控製風險是第一位的,我們先看風險。特朗普當選總統後的全球經濟出現逆全球化潮流,受益於全球化的中國經濟麵臨貿易保護,匯率貶值和房地產泡沫等諸多擔憂;中國經濟本身的結構性矛盾日益突出,產業升級和結構調整壓力凸顯;全球利率在美國加息周期啟動過程中麵臨緊縮的環境,利率走高直接打擊股市債市預期;媒體報道也是愁雲慘淡,大有山風欲來大廈將傾的感覺,移民換匯漸成風潮。至少從感覺來看,我們感覺處處是風險,步步驚心,因此股市債市都經曆顯著調整。
但我想說的是,感覺到的風險不一定是真風險,真的風險是我們沒有感覺到的,出乎意料的事情。也許,風險已經充分釋放,至少是部分釋放,巴菲特說過,“在別人恐懼時貪婪,在別人貪婪時恐懼”,在人人防風險之時,也許正是有心人人棄我取,適時播種的季節。
麵對逆全球化,我們的一帶一路建設和供給側改革正在逐步推進,化解風險,隨著全球經濟複蘇的步伐和國內改革的推進,傳統行業盈利狀況正在改善,全球製造業競爭優勢被顛覆的概率很小;中國經濟產業升級和結構調整的變化也不小,湧現出不少具有全球競爭力的公司,後續還有改革釋放的製度紅利和人口素質紅利值得期待。
目前,真正不利的是利率環境有可能處於緊縮周期,隻要不引發係統性的金融風險,相信中國經濟度過坎坷是坦途。更重要的是,我們的上證指數和上證50無論從PE還是PB較道瓊斯指數和標普500指數都低很多,便宜就是硬道理,目前的市場或許已經充分反映我們麵臨的風險和挑戰,即便是估值較高的創業板也有不少真成長公司逐步進入可投資區域。特別是今年漲幅較大的上證50中的很多優質龍頭公司,具有全球競爭力的基本麵,兩位數的盈利增長匹配的是個位數的估值,全球比較都具有極高的性價比,是股價能夠不斷創出曆史新高的主要原因。隻要你相信中國經濟不會崩潰,也許現在正是播種中國股市的黃金季節,我們需要的隻是一點耐心,等待優秀企業成長,待到山花爛漫時你在叢中笑。
(3)微觀市場看,股價結構分化仍是主基調,價值投資回歸是未來市場主要的結構變化,基本麵驅動的定價模式將成為未來市場演化的主流模式,優質龍頭公司將成為投資者爭奪的稀缺資源而由折價轉溢價。
我們要關注各個行業內的龍頭企業基本麵的變化,基於基本麵定價尋找才貌雙全的優質公司投資。具體而言,未來中國經濟進入消費驅動的發展階段,中國社會進入老齡化,消費升級和醫療保健,教育、體育、旅遊、金融等服務行業也是值得持續的關注領域;傳統行業購並重組提高行業集中度是趨勢,優質龍頭是研究的重點;新興行業如手機產業鏈,新能源汽車產業鏈,AI產業鏈,先進製造業等都是值得關注的領域。特別是市值較大的行業龍頭公司,一直以來由於投資者結構和投資理念等原因表現為優質公司折價現象,這為基於基本麵投資的價值成長投資人創造絕佳的投資機會,但隨著國際投資者的加入和機構投資者的增多,優質溢價將成為新常態。永遠不變的是變化,中國的變化往往以更快的速度實現,因此大家要做好迎接基於基本麵分析的價值成長投資的準備。
投資感悟:知行合一是價值成長投資者必須跨越的門檻。好的收益是知行合一的結果,知行合一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啊!難在知是行的前提,但在知的層麵,我們是真知嗎?一方麵,未來是不確定的,好公司一直處於變化過程中需要深入認知和緊密跟蹤,你是否具有真正的認知能力,識別出好公司仍然處於好的狀態;另一方麵在遇到短期的波動時,你是否有能力分辨出這種波動或變化是趨勢性的還是暫時性的影響?行在知的基礎上,但行的時候,我們自己知道自己是真知還是假知嗎?回答這些問題需要艱苦的研究和邏輯分析過程,以及不斷的驗證過程。特別是你的認知和市場的表現出現重大差異的時候,你如何保持定力和耐心?
在知的層麵,2017年5月赴美參加巴菲特股東會,使我對價值成長投資有了新的理解。奧馬哈之行給我的最大收獲是:投資一要活的久,二要耐得住寂寞。今年巴菲特87歲,芒格93歲,以如此高齡的合夥人從上午9點到下午4點半中午隻休息1個小時午餐的答投資者提問使我明白了,價值投資者隻要活得長那麼隻有20%的年複合收益就可以成為世界首富;奧馬哈是個隻有不到20萬人的寧靜小鎮,在這樣的環境做投資,無形中屏蔽了很多短期機會的誘惑,或許是巴菲特能夠有足夠的耐心堅持等待企業成長獲利的重要原因,大多投資失敗的案例是經不住各種各樣的暴利誘惑而丟失了投資最需要的耐心。
巴菲特的投資到底是價值投資還是成長投資?我認為是價值成長投資,既有價格低於內在價值買入等待價值回歸的所謂價值型投資,也有價格和內在價值接近但成長價值突出的所謂成長投資。我們學習巴菲特一定要明白價值成長投資的內涵。
16年機構投資研究的曆練告訴我,成功投資靠的是好公司+好耐心,長期而言選股(才貌雙全的好公司)是投資超額收益的源泉,也是風險控製的重要手段,選時往往是市場的魔鬼誘惑,由於再投資風險的存在使得選時很難成為持續超額收益的來源。但認識到這一點和在任何時候做到這一點是需要良好的心態和定力的,需要我們克服來自客戶的壓力和短期機會的誘惑等等。知行合一是價值成長投資者必須跨越的門檻,要通過實踐不斷提高真知的能力並堅決貫徹執行。
誠樸方法:抱樸守正,知行合一,與優秀企業共同成長。投資本身是一個科學和藝術、體力和腦力結合的工作,誠樸資產認為,作好投資也要爭當三好學生:好的理念,好的方法和好的風控。
(1)對於好的理念,其實簡單地說就是要做確定性高的投資而非投機,確定性高意味著風險低,隻有穩中求進才能在投資市場中活得長,而隻有活得長短期看似低的收益率在複利的神奇魔法下才能變成財富的真正增值。對於專業投資人而言,理解“慢就是快”是一個非常困難但必須完成的轉變,否則投資永遠是停留在投機和業餘的邊緣;而真正做到這一點,又需要投資人的理解和支持,公募基金的很多優秀的基金經理都明白這樣的道理,但由於體製機製原因無法知行合一,而私募基金的管理人如果能遇到理解自己理念的投資人,是有可能踐行這種理念,重現巴菲特的傳奇也不是沒有可能。
(2)對於好的方法,見仁見智。對於我踐行的價值成長方法而言,核心是找到好的企業在一個好的估值(性價比)下買入長期持有,分享企業的成長創造的價值,我把他總結為選擇才(公司質地和成長性佳)貌(估值合理即性價比佳)雙全的好企業長期投資。
好企業一方麵是收益的源泉,另一方麵也是基本麵投資者主要的風險控製手段。對於好企業有很多定性和定量的標準,其實好企業業餘投資者都很容易識別出來,一般具有核心競爭力的行業龍頭企業都是好公司,難點在對未來的預期和判斷,因為投資是買企業的成長,而公司的成長是否持續需要對公司所處行業趨勢,以及公司的業務模式和核心競爭力的持續性有深入的理解,這需要深入的基本麵研究和持續的跟蹤實地調研,是腦力和體力的結合,沒有捷徑;好的估值除了可以用市盈率等相對估值指標和DCF(現金流折現模型)等絕對估值方法評估之外,也需要一些創新的方法對一些新興產業進行評估,這裏麵就是科學與藝術的結合,但總體而言買得便宜是很關鍵的因素。
對於好的方法,其實爭論比較大,對於專業投資人而言,理解“少就是多”很重要,其實投資之道,大道至簡,很多時候less is more;在執行層麵,誠實麵對,知行合一很重要,唯有誠實才能知錯就改,堅持真理,唯有誠實才能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3)好的風控其實關鍵要理解永久性本金損失和短期浮虧的差別,對於long only的投資人而言選擇好的企業投資是風控的核心,其次才是資產配置、組合投資和公司製度等層麵的風控措施。如果讓我用一句話總結我的投資方略,伴隨優秀企業共同成長是我的方法,就像交朋友要和優秀的人做朋友,我們投資也要和優秀的公司同行,倘如是則時間就是我們最好的朋友,給一點耐心讓優秀企業成長,我們收獲的將是財富的穩健成長。(來源:中國基金報)
(原標題:四季度策略展望:藍籌股能否崛起?A股吃飯行情還有嗎?)
最後更新:2017-10-06 17:3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