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4
人物
百億機構定製基金再現江湖! 委外資金卷土重來
自3月17日《機構監管情況通報》(以下簡稱“3·17新規”)下發以來,曾經火爆異常的機構委外定製業務迅速冷卻,但時隔3個月,隨著市場對委外監管新規的逐漸適應,一度沉寂的委外定製業務似乎有卷土重來之勢。
上周,百億定製基金再現江湖,分別有一隻100億和60億規模的疑似委外定製發起式基金成立,引發市場關注。而近期一些中小公司也開始大手筆增加注冊資本,同時定開委外基金也陸續密集申報或實施變更注冊。種種跡象標明,受到嚴格監管的委外定製業務開始有反彈回升勢頭,下半年單一機構超50%的定製基金有望迎來密集發行。
百億定製基金再現
公開信息顯示,上周有20餘隻新基金募集成立,合計募集資金規模達到275億元,創出“3·17新規”以來單周募集資金新高。特別值得注意的是,上周再現一隻百億新基金,即6月21日成立的中銀豐實定期開放債券型發起式基金,成立規模達100.1億元,而最近一隻百億新基金成立是在3月17日成立的招商招享純債基金。上周成立規模第二的新基金同樣來自中銀基金,即6月23日成立的中銀豐和定期開放債券型發起式基金,成立規模為60.1億元。
根據“3·17新規”的要求,新設基金擬允許單一投資者持有基金份額比例達到或者超過50%的,應當封閉運作或定期開放運作(定期開放周期不得低於3個月),並采取發起式基金形式,而且此類產品不得向個人投資者公開發售。
記者查看中銀豐實和中銀豐和兩隻基金的成立情況,比較符合新規關於單一機構持有份額超50%的要求,兩隻基金都采用了定期開放發起式基金的形式運作,均在基金合同中披露基金單一投資者持有份額可達到或超過50%,不向個人投資者公開發售。中銀豐實認購人戶數為2戶,管理人認購1000萬元,其餘100億元來自單一機構;而中銀豐和基金認購人戶數同樣為2戶,管理人認購1000萬元,管理人股東認購60億元。兩隻基金都是典型的機構定製基金。
根據記者統計,自“3·17新規”之後,陸續有多隻疑似機構定製基金成立,隻是一些疑似委外基金成立規模為整數、持有人戶數剛超過200人,很可能采取了拚單模式規避“3·17新規”。而首隻變更注冊為定開發起式的定製基金當屬光大保德信尊盈半年定開債基金,該基金成立規模35億元,認購人戶數為2戶,管理人認購1000萬元,其餘資金由單一機構認購。
增資的同時申報新產品
按照“3·17新規”,基金公司發行委外定製基金,要麼采取拚單模式,使得單一機構投資比例不超過50%,從而可以采取普通公募基金形式,並向個人投資者公開發售;要麼采取封閉式或者定開發起式基金的形式,並不得向個人投資者發售。新規之後的3個月間,這兩種形式的委外定製基金都已出現。
在今年普通基金銷售總體慘淡的情況下,機構委外業務依然受到不少基金公司重視。不僅僅是實力較強的銀行係基金,一些中小公司也在布局委外業務,一方麵增加注冊資本以參與發起設立新基金,另一方麵則密集申報新基金或者變更注冊為定開發起式基金承接委外資金。
6月以來,有兩家基金公司宣布增加注冊資本,其中,固收業務具備一定實力的華富基金上周公告,經公司董事會及股東會有關決議,公司注冊資本由人民幣2億元增加至人民幣2.5億元,增資完成後,各股東出資比例不變。6月10日紅土創新基金也發布增資公告,由公司單一股東方深圳市創新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向公司增加注冊資本金5000萬元,增資後公司注冊資本為1.5億元。
記者注意到,和紅土創新基金增資形成唿應的是,5月24日,該基金一口氣申報了4隻定開債發起式基金,托管人均為興業銀行,如果這4隻發起式基金均由管理人參與認購,則要耗資4000萬元,可見,紅土創新基金此次增資可謂是一場“及時雨”。
單一機構超50%的定製基下半年將密集出現
業內人士表示,由於“3·17新規”明確了單一機構持有份額超過50%的新基金必須采取發起式基金的形式,發起式基金需要公司股東資金、公司固有資金、公司高級管理人員和基金經理等人員認購的基金金額不少於1000萬元。總體來看,公司管理人參與認購占據了主流,因此,委外定製基金對基金管理人的資本實力提出了更高要求,那些有意該項業務的基金管理人大多要采取增資的方式來增加公司可運用資金。
在已經申報或申請變更注冊的新基金中,包括廣發基金、長江證券資管、安信基金、匯添富基金、長信基金、海富通基金、紅塔紅土基金、國壽安保基金、中加基金、國投瑞銀、中銀基金、工銀瑞信基金、興銀基金、博時基金等等規模不等的管理人,可以預見的是,隨著這些產品的獲批,單一機構占比超50%的委外定製基金將會在下半年不斷出現。
(原標題:百億機構定製基金再現江湖! 委外資金卷土重來)
最後更新:2017-06-26 07:3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