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961 返回首頁    go 人物


2017年最後一季狂想曲 全球市場要點提前把握

摘要

歐洲民粹主義的代表維爾德斯所在的政黨未能如願當道。這或給了歐洲一個短暫的喘息時間。

  大選之年即將落幕,日本政壇能否再掀高潮?

  論2017年最為火熱的基本麵事件是什麼,也許有人會說是特朗普的“大嘴”,也許有人會覺得是朝鮮局勢,但其實應當數大選。不論是既定的選舉,還是提前大選,對於那些贏家來說似乎是輸了大選;而對於那些輸家來說,卻反而是掙足了人氣。

  今年發達國家的第一場大選由荷蘭拉開帷幕,之前的首相呂特所在的政黨保住了優勢,從選舉中勝出。而歐洲民粹主義的代表維爾德斯所在的政黨未能如願當道。這或給了歐洲一個短暫的喘息時間。

  然而緊接著的法國大選,歐洲第二波民粹主義來襲。不過,雖然最後極右翼勢力最終未能如願上台,但是法國主流的兩大政黨均遭淪陷,獨立候選人馬克龍最終勝出。

  剛過完法國大選沒多久,英國首相特雷莎·梅卻宣布了提前進行大選。原本她對於大選信心滿滿,私以為可以通過提前大選來鞏固自身地位,為其能在之後和歐盟的脫歐談判中掃清國內障礙。但最終結果卻未能滿足特雷莎·梅的如意算盤。盡管她所在的政黨贏得了選舉,但獲得的選區數遠不及以往,而且還不得不與其他黨派聯合組閣。而英國最大的反對黨工黨的支持率卻較此前大幅增加,特雷莎·梅見此景也隻能咽下自己當初的選擇。

  英國大選完之後,上半年的大選步伐暫告一段落。不過隨著夏休期的結束,新西蘭德國相繼在同一個周末舉行了大選。雖然目前新西蘭還沒有正式公布選舉的結果,但是至少可以肯定的是勝出的國家黨已經無法獨立組閣了,需要和其他小政黨進行聯合組閣。本次選舉中,我們同樣可以看到,執政黨的獲得的依稀數量較上次選舉出現了下降。

  緊隨其後的德國大選,現任總理默克爾所在的政黨基民盟毫無懸念的贏得了大選,但同樣麵臨著無法獨立組閣的窘境。當然在德國大選中,最大的贏家不是默克爾的傳統的對手——社民黨的舒爾茨,而是極右翼勢力選擇黨。自第二次世界大戰,首次有極右翼勢力在議會中獲得席位,盡管數量極少,但這卻是一個標示性的事件。隨著歐洲大陸的民粹風潮愈演愈烈,選擇黨的異軍突起,似乎正在為歐洲敲響了警鍾,或許也為今後的市場埋下了產生“黑天鵝”的種子。

  就在大家認為德國大選將會選舉之年畫上句號之時,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突然宣布將在10月22日提前進行大選。而且按照流程,他已經將內閣解散,迎接大選。安倍晉三的如意算盤其實打的很好,就是趁其民調支持率大幅回升、沒有有效的競爭對手之際,借提前大選進一步鞏固自身的實力。由於此前醜聞纏身,若按既定節奏在2018年下半年進行大選的話,安倍晉三可能不會有太多底氣勝出。但其實,提前大選對他來說也是一場豪賭,就像上半年時的特雷莎·梅那樣。對於每一個想進行提前大選的人來說,無不都是建立在其對現有局勢評估的樂觀結果之上的。然而真實情況是否會想他們預想的那樣發現,這就很難說了。

  但對於市場來說,日本提前大選結果的影響其實很好來預測。

  ★ 情景一:安倍晉三順利連任

  如果安倍晉三在選舉中一如民調預測的那樣成功連任日本首相一職,那麼無疑“安倍經濟學”將得以繼續。“安倍經濟學”中一個重要的內容就是使日元貶值,那麼隨著安倍鞏固了日本的政局,對於具有避險屬性的日元來說可謂是雙重打擊。

  ★ 情境二:安倍晉三引咎下台

  在宣布提前大選之際,安倍晉三也表示,如果他所在的自民黨要是無法贏得多數選票,那麼他將辭任首相。從中我們看出,似乎他的信心要比之前英國首相特雷莎·梅還要足。但萬一他無法勝出大選,在沒有強勢政黨的情況下,日本政壇也許又會開啟以前那種“跑馬燈”式的換首相的節奏。日本政局的不穩定,加上失去了“安倍經濟學”打壓日元的理由,想必日元將會開啟一輪瘋狂的上漲模式吧。

  當10月的日本大選結束後,今年已無會對主要市場產生明顯影響的大選了。下一次或許要等意大利大選,來繼續觀察民粹主義對於歐洲乃至世界的影響,不過這已經是明年的事了。

  選舉影響減退,“特朗普交易”再起

  隨著主流國家的政治選舉漸漸落下帷幕,美國的稅改計劃將在今年第四季度進入衝關階段。

  9月的最後一周,特朗普的稅改計劃在拖延了大半年後,終於開始變得清晰起來。在稅製改革方麵,共和黨提出,計劃將企業稅率從35%降至20%,小企業稅率從39.6%降至25%,個人最高稅率從39.6%降至25%。但在展開實際的稅改立法之前,參眾兩院將必須采取一項2018財年的預算決議,當中包括了一稱之為“協調”的程序工具,如果共和黨打算無需支援下在參議院推動稅法法案,該程序是至關重要的。

  由於特朗普支持大幅減稅,而市場預計減稅可以提振美國未來的通脹水平,因此在今年年初的時候曾引發過一波押注通脹上升的所謂“特朗普交易”。然而隨著美國稅改計劃遭遇重重阻力、一再拖延,市場對“特朗普交易”失去了信心。

  現在,美國稅改獲得進展,至少在最終獲得國會批準前,料市場還將會繼續押注“特朗普交易”。換句話說,也就是押注美國通脹終將會大幅上升的這個預期。美國通脹上升,將更加堅定美聯儲收緊貨幣政策的信心。一旦落實,從長遠來看,必定會影響到美聯儲後續的加息節奏。

  央行唱回主角,收緊政策“新時代”

  在政治事件一件件得到落實的時候,全球主流央行的一舉一動又重新回到了人們的視野中。美聯儲在9月的會議上一如市場預期,選擇了暫緩加息的同時,開啟了縮減資產負債表的計劃。此舉是具有裏程碑式的意義的,在於美聯儲正式開啟了貨幣政策正常化的“大門”,也預示著全球收緊貨幣政策的“新時代”的到來。

  考慮到美聯儲今年的政策幾乎已經是路人皆知了,而且變數較小,那麼到了第四季度,需要將焦點漸漸地轉向該聯儲明年的貨幣政策路徑。而這個路徑又可以從那些明年具有政策投票權的人的公開發言中尋找。

  目前,在全球央行中,跟隨美聯儲收緊貨幣政策較緊的便是加拿大央行。考慮到該央行在今年第三季度已經連續兩次加息了,想必他們會在第四季度早些時候維持現狀不動,然後對經濟運行觀察一段時間再做決定。那麼對於加拿大央行來說,想要知道他們的政策,隻需要盯著加拿大的經濟數據表現即可。如果數據在第四季度延續了此前強勁的表現,那麼就有理由相信他們可能會在靠近年底的某個時候進一步加息。

  而遠在大西洋彼岸的英國央行,可能是第三個采取加息行動的央行,理由非常簡單,那就是控製通脹率的繼續上升。自從脫歐公投後,英鎊的暴跌,使得英國的通脹不斷提升,預計很有可能在今年第四季度的某個時候超出了央行可以承受的範圍——2%的通脹目標向上浮動1個百分點。那麼應對通脹,最常規的做法就是加息。所以想要把握第四季度英鎊的總體走向,個人認為隻要關注英國的通脹水平即可。

  對於歐洲央行來說,在今年第四季度的風頭可能會蓋過美聯儲。焦點在於他們究竟會在何時結束資產購買計劃。此前在第三季度這個問題就引發了市場不小的行情,隨著歐洲央行對此抉擇的時刻越發臨近,市場走勢亦會進入白熱化的階段,所以對於那些具有投票權的管委們的言論需要格外留意,或許可以從他們的講話中,尋找出關於歐洲央行未來貨幣政策的具體線索。至少有一點可以肯定,那就是隨著歐洲經濟持續複蘇,倘若通脹得以進一步回升,該央行收緊貨幣政策基本上可以認為是“鐵板釘釘”的了。

  不過,對於和歐洲央行一樣實施負利率和資產購買計劃的日本央行來說,想要收緊貨幣政策也許就沒有那麼容易了。盡管日本通脹在今年以來得到連續回升,但是卻仍然遠遠低於央行所設定的2%目標的一半以上。這就讓日本央行顯得很尷尬了,甚至讓他們開始質疑將通脹設於2%是否真的合適。那麼在第四季度或許我們可以看到,或許那些央行官員們口頭會一直保持寬鬆的基調,甚至有可能加碼寬鬆,但在實際行動上可能仍然會非常老實地按兵不動。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假如安倍晉三在10月22日的提前大選中無法順利連任的話,也許我們可能需要推翻前麵做出的這些預測了。

  至於南半球的兩個央行——澳洲聯儲新西蘭聯儲,在今年剩下的時間裏,想必會繼續按兵不動。在第三季度,鐵礦石價格再度陷入了熊市,那對於鐵礦石出口大國澳大利亞來說,繼續將貨幣政策保持在非常寬鬆的水平是有需求的,從而為他們轉型經濟提供給多的時間。而新西蘭剛剛舉行了大選,組成新的內閣尚待時日,在完成組閣前,新任聯儲主席任命幾乎是不可能的一件事。因此,預計新西蘭聯儲會一直按兵不動到至少是明年3月份左右。

  朝鮮局勢,一個不是歡迎的攪局者

  在關注全球主流央行動態的時候,需要留意一個市場的攪局者,那就是朝鮮。

  今年第三季度時,朝鮮局勢一度升溫,並且進行了第六次核試驗,這引發了市場不小的恐慌情緒,讓諸如美債、日元、黃金等傳統避險資產的價格出現了跳漲。但是,朝鮮局勢畢竟是短期影響因素,隨著全球對於朝鮮的策略趨於一致,想必朝鮮想搞大動作的難度會越發加大。而市場行情在下意識的反應過後,大概率還是會向著之前的節奏來運行,並且會將焦點落於比較各大央行之間的貨幣政策差異上。

  今年餘額雖剩不多,但市場仍有最後的瘋狂

  綜上所述,從全球範圍來說,央行之間的貨幣政策差異或將是主導市場第四季度走勢的主旋律,但其間也需要關注美國稅改進程,因為可能會從美元作為切入點來影響全球市場走向。而從區域範圍來說,需要關注的是日本大選和朝鮮局勢。

  最後,想提醒大家的是,第四季度實際有效的交易時間可能隻有大概兩個半月左右,因為在美聯儲12月的利率決議之後,市場將進入聖誕-元旦的漫長假期之中,交投應該會變得非常清淡。

(責任編輯:DF307)

最後更新:2017-10-02 20:58:23

  上一篇:go 全球基金將股票持倉提至高位 稱歐元未被高估
  下一篇:go 陳冠希:要向世界證明 中國製造不低於世界製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