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243 返回首頁    go 人物


經濟觀察:中國工業趨穩 民間投資增速下滑待解

2017年前五個月中國工業經濟企穩,但工業的民間投資增速下滑。原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李毅中認為,這需要引起警惕。

2017年1-5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7%,比去年上升0.8個百分點。由於供給結構改善,大宗商品上漲,5月份PPI(全國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同比上漲5.5%,行業景氣度提升。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李偉在15日舉行的第十三屆中國工業論壇上判斷說,“去產能深化推進,供求失衡矛盾繼續緩解,新供給進入擴張周期,2016年下半年以來工業生產、就業等經濟指標明顯改善。”

值得關注的是,中國工業投資的民間投資呈下滑態勢。李毅中注意到,2016年,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增長8.1%,工業投資增長3.6%,工業投資中的民間投資隻增長2.6%。

2017年1-5月,民間投資狀況有所好轉。固定資產投資增長8.6%,工業投資中的民間投資同比增長4.3%。“這仍然偏低”,李毅中認為。

“就工業經濟而言,無論是加快發展新興產業,還是加快傳統產業的改造升級,都需要依靠投資,國民經濟和行業企業補齊短板,消除瓶頸仍然需要投資來支撐”,李毅中表示。

“工業投資低落是實體經濟‘脫實向虛’,工業被‘空心化’、‘邊緣化’的表象。”李毅中說。

據測算,目前工業行業平均利潤率在6%左右,而銀行業營業利潤接近40%,是工業行業的7倍。這也是造成工業投資不振的原因之一。

“工業投資民間投資增幅持續走低,會影響發展路徑,甚至可以影響這兩年的經濟穩增長。”李毅中表示。

在中國的經濟結構中,工業作為第二產業的比重持續下降。2005年到2008年,工業占GDP比重保持在42%到41.2%的平台,2016年降到33.2%,平均每年降一個百分點。

李毅中認為中國仍然需要大力發展工業經濟。發達國家是在實現工業化後,工業所占比重才開始下降,而中國要到2020年才基本實現工業化。

現在,美國、德國、韓國的製造業比例仍然較高。2015年,美國製造業占GDP比重為13%,日本19%,德國23%,韓國27%。金融危機後,發達國家紛紛重返製造業,美國製造業比重有所提升。而中國,如果持續以每年1個百分點下降的話,“到2020年工業占GDP比重不到30%,這是個警戒點。”

目前,《中國製造2025》任務分解完成,共有165項重大項目,中國多省打造先進製造基地、智能製造中心、創新中心等,都需要企業的大力參與。

李毅中認為,要進一步增強民營企業家對經濟預期的信心;保護知識產權,解除民營企業後顧之憂;改革措施落地生根,不打折,不拖延,不推諉,不過多設置邊界條件,不抬高門檻;要深入推進壟斷行業改革,為民資提供更多有利商機。

李偉則表示,要加大簡政放權力度,營造穩定透明的政策環境,提供高效規範的行政環境和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

(原標題:經濟觀察:中國工業趨穩 民間投資增速下滑待解)

最後更新:2017-07-15 23:53:50

  上一篇:go 布萊爾稱英國應對“脫歐”計劃進行重新評估
  下一篇:go 李揚:加強監管已成為中國金融發展的主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