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906 返回首頁    go 人物


煤企追捧去產能置換:一個指標引9家企業300次競價

一邊“去產能”,一邊釋放產能,2017年的煤炭市場量價間博弈不斷。

8月12日,中國神華(601088.SH)發布公告稱,內蒙古新街台格廟礦區總體規劃獲得國家發改委的批複,礦區麵積約766平方公裏,煤炭資源總量約144億噸,這個特大型煤礦將使神華集團煤炭保有資源量提升60%。

同樣在不久前,廣匯能源(600265.SH)表示,公司通過產能置換建設的白石湖露天煤礦一期工程獲批,建設規模600萬噸/年。

此前,國家發改委在迎峰度夏電力煤炭供應專題會議上透露,今年上半年已新增煤炭產能9000萬噸左右,下半年還有部分建設項目陸續投產,即使考慮去產能因素,也可淨增有效煤炭產能約2億噸左右。

截至今年上半年, 煤炭去產能累計超過4億噸,占“十三五”8億噸目標任務的50%。隨著國內新建煤礦以產能置換的方式密集開建,新建煤礦審批重新開閘。

受此影響,煤炭“去產能”指標置換交易也先後在河北、四川“試水”,河北的指標賣出了181元/噸的高價,這種市場化交易也將為更多省份的煤炭“去產能”提供借鑒。

新建煤礦審批“開閘”

新街台格廟礦區位於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境內,是神東礦區周邊尚未開發的大型整裝煤田,煤炭資源豐富,開采條件良好,屬於低瓦斯、低硫、低灰煤層,煤種以不粘煤為主。

煤礦開發主體為中國神華控股子公司神華新街能源有限責任公司。該礦區預計6200萬噸的年煤炭生產量,將占中國神華商品煤2016年產量的21.4%。

2011年,新街台格廟礦區就被確定為國家重點開發項目。2017年5月3日,內蒙古鄂爾多斯發改委公布了這個項目的環境營養評價。

8月12日,中國神華表示,公司將繼續推進新街台格廟礦區新建煤礦項目的前期工作。目前礦區規劃環評尚未獲得批複,項目核準時間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開工建設時間尚無法明確。

“礦井在前期會麵臨較多審批,需要耗費大量時間。” 大宗商品服務機構生意社分析師盧興俊告訴《中國經營報》記者,礦井從開始建設到建成一般是2~3年。所以短期來看,神華的這個超大型煤礦還不會對煤炭市場的供給產生影響。

8月11日,國家發改委表示,上半年共退出煤炭產能1.11億噸,完成全年任務的74%。加上去年的2.9億噸,累計退出煤炭產能超過4億噸,占到了“十三五”煤炭“去產能”目標8億噸的50%。

在去產能的同時,煤礦產能又在進一步釋放。今年以來,國內多個煤礦已經通過減量置換的方式,獲得了新建煤礦核準。

自2016年下半年煤炭市場供應偏緊,煤價出現快速上漲之後,國家發改委明確先進產能可以釋放產能。根據相關的規定,“先進產能”在機械化程度、煤礦回采率、能耗、環保等方麵都有相關的標準。

2017年6月,國家發改委召開煤礦核增產能工作專題會議,鼓勵具備擴能條件的優質產能煤礦盡快開展生產能力核增和產能指標置換工作,盡快釋放產能,保證煤炭市場供應。

除了現有煤礦加大生產外,新建煤礦的審批也在提速。

“新建的煤礦一般資源條件好,環保標準也高。”山西一家煤炭企業人士告訴記者,由於煤礦審批程序多,“未批先建”是煤炭行業的潛規則,但是隨著去年去產能工作的開展,未獲批準的煤礦一律停產停建,國家相關負責組先後對全國煤礦進行了多次督察,企業的新建煤礦也隻好停產。但是今年上半年,公司有幾處煤礦已經獲批。

“一個感受就是煤礦審批比原來快多了。”上述山西企業人士表示。

陝煤集團一位人士表示,自從國家發改委發布多項文件明確新建煤礦可以減量置換落後產能指標後,陝煤和重慶進行了合作,將重慶的“去產能”指標免費置換給陝煤,雙方共同建立了物流公司,並向當地保證一定的煤炭供應量。通過這種方式,陝煤在今年獲得了曹家灘、小保當一號等5個煤礦的審批核準。

國家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表示,2017年預計可以新增煤礦產能合計2億~3億噸。除了“去產能”因素外,可淨增有效煤炭產能約2億噸左右。

市場化交易“去產能”指標

在廈門大學中國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長林伯強看來,合理的煤炭產能應該是動態的,需要根據市場的現實情況進行不斷調整。去年實施的煤礦“276個工作日”等行政式限產措施造成了煤炭市場供需失衡,煤炭價格大幅上漲在所難免。

8月17日,秦皇島港煤炭價格:6000大卡報660元/噸,5800大卡報654元/噸,5500大卡620元/噸。這一價格相比月初漲了20元/噸。據媒體調查,目前的出礦價為580元/噸,而去年同期僅為270多元/噸,漲幅超過1倍。

受益於去產能政策推進,今年上半年煤炭開采和洗選業利潤總額同比增長19.7倍,在41個工業大類中高居首位。煤炭企業業績普遍轉好,剛剛發布中報業績的冀中能源(000937.SZ) 淨利潤甚至同比增加61倍。

在此背景下,釋放煤炭先進產能、加快煤礦審批,某種程度上也可看做對於去年政策的“糾偏”。 由於2016年國務院在《關於煤炭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實現脫困發展的意見》中,提到從2016年起,確需新建煤礦的,一律實行減量置換。

在此背景下, 煤炭“去產能”指標開始受到企業追捧。

近日,西南聯合產權交易所推出煤炭去產能指標交易平台,並對四川省2016年~2017年煤炭去產能計劃內指標、四川省2017年煤炭去產能計劃外指標掛牌交易。

據了解,這次四川轉讓的指標,是由煤礦企業通過其所在地的化解煤炭行業過剩產能領導小組辦公室逐級請示申報,由四川省化解煤炭行業過剩產能領導小組辦公室統一牽頭組織。

計劃內指標的轉讓主體為列入四川省2016年~2017年計劃內關閉退出的185家煤礦企業,指標共計847.9萬噸。計劃外指標有34家煤礦企業,指標供應量441萬噸。掛牌的價格都為130萬元/萬噸。

這一價格是根據四川省2016年中央財政獎補資金總額與退出總產能的比例和計劃內指標折算比例,和此前河北的指標的交易底價確定的。

記者注意到,這些轉讓指標的煤礦分布於四川多地,共有14家國有企業,205家民營企業。關停計劃內的產能折算比例不超過50%,而計劃外的煤礦產能折算比例多為實際礦井總產能。

按照相關規則,收買人需要交納最低不少於5萬元/噸的保證金,買賣雙方在確定了交易結果後簽訂《煤炭去產能指標買賣合同》。

西南聯合產權交易所相關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現在掛牌正在進行中,不方便對外透露報名企業情況等進展。

四川進行煤炭產能指標交易並非先例。

在此前的6月17日,河北省公共資源交易中心舉行了“河北省煤炭產能置換指標交易網絡競價會”, 58家煤礦企業合計932萬噸煤炭產能指標進行交易,掛牌價同樣為130萬元/萬噸。

這場競價交易非常火爆,來自山西、內蒙古等地的9家企業先後競價300多次,持續了5個多小時,最終以181萬元/萬噸的價格成交。

以冀中能源張家口礦業集團141萬噸的指標計算,通過這次交易,該公司獲得了超2.55億元的收益。

山西一家煤礦企業人士認為,企業在建煤礦需要指標置換,關停企業通過賣指標也能獲得收益用來人員安置,這是一個“雙贏”的交易。

中國大宗商品發展研究中心秘書長劉心田告訴記者,現在煤炭價格上漲,以煤炭價格近600元/噸的現價看,企業以181元/噸的價格獲得指標置換,仍然有著很大的利潤空間。

但劉心田也認為,企業以近200元/噸的價格獲得指標,但長期來看,這或許不是一種常態,因為會推動新建煤礦企業的成本。當前煤價仍偏高,如果煤價回到每噸400~450元的價格中樞,再加上煤炭產能置換指標交易量放大,預計交易價格也將隨之下降。

最後更新:2017-08-19 07:47:17

  上一篇:go 強監管下的銀行業:銀監會首次曝光三大數據 變化驚人
  下一篇:go 證監會核發7家IPO批文籌資額不超34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