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3
人物
“降成本”一周年 5500亿为企业释放红利
去年8月,国务院印发《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工作方案》,成为 2015 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之后“降成本”的第一个系统性文件。
时隔一年,“降成本”的各项举措在企业层面已全面推广。作为“降成本”实施的第二年,今年我国将继续多措并举降成本,全年可以再减少企业税负3500亿元左右、涉企收费约2000亿元。
此前,国务院文件要求,经过一两年努力,取得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工作的初步成效,经过 3 年左右使实体经济企业综合成本合理下降,盈利能力较为明显增强。
不过,中国财政科学院在对东、中、西、东北地区的降成本调研中发现,个别地区劳动力成本偏高的问题仍然存在,而在东北地区却存在“窝工”的现象,人力成本的结构性问题仍然存在。
区域结构矛盾
“企业降成本六大要素中,东北地区的人工成本一直比较高,而且企业窝工现象比较多,从降低人工成本的角度看,差不多需要裁掉一半的人,但现实情况并不允许。”辽宁省一位钢铁企业的财务人员告诉记者。
该人士所说的“窝工”,主要就是企业工人比较多,本来一个人的工作量,但因为各种条件制约,安排了三个人来做,出现劳动力剩余的情况。
“目前人工成本占企业总成本的比例差不多在10%,大量剩余劳动力的出现挤压了企业利润。”上述财务人员表示。
记者了解到,目前企业成本主要分为税费负担、制度性交易成本、融资成本、人工成本、用能成本、物流成本等六大类。
对于东北地区来说,因为上世纪90年代国企改革遗留的历史问题,通过大规模裁员的方式来提高企业活力,显然不合时宜。在3个月的实地走访后,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也注意到上述现象。
通过对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四个区域的“降成本”调研后,中国财政科学院认为,企业对用工成本高的问题反映依然强烈,在东北尤为突出。
从全国数据来看,2016 年全国实体经济企业用工成本同比增长了6.84%。从区域来看,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四个区域企业的用工成本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升。其中,东部和东北地区2016 年用工成本增速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分别为9.84%和7.7%。
中国财政科学院院长刘尚希在接受专访时表示,国家为了降低企业的用工成本,降低了企业的社保缴费率,但随着工资的刚性增长要求以及用工市场的紧张,使得这两年实体经济企业的用工成本在持续上升。
6月底,发改委、工信部、财政部、央行四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做好2017年降成本重点工作的通知》。在“降低人工成本”部分提出,要继续适当降低“五险一金”有关缴费比例,允许失业保险总费率为1.5%的省(区、市)将总费率阶段性降至1%。
然而,因为东北地区企业的盈利能力并不乐观,要降低人工成本存在诸多难题。
调查结果显示,从企业经营及效益情况看,2014年至2016年,全国样本企业中约有70%的企业是盈利的,约有30%的企业是亏损的。东北地区的盈利企业比重显着低于全国,约为60%,表明企业的经营状况遇到的困难较为严重。
深挖企业内生动力
在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企业“降成本”任务依然繁重。要实现3年内实体经济盈利的目标,降成本仍然需要从企业内生动力入手。
作为衡量企业活力的一个重要标准,用地及房租成本变化则直接体现企业在挖掘自身潜力方面的意愿。
中国财政科学院报告显示,2016 年全国实体经济企业(剔除了房地产开发和建筑施工企业)用地及房租成本同比上升了 9.7%。其中,西部地区实体经济企业用地及房租成本上升最快,2016 年同比上升了 43.8%;而东北地区仅上升了 0.92%,这说明东北地区实体经济企业活力不强,用地或租房意愿较低。
刘尚希表示,东北地区的“降成本”思路要实现多元化创新,政府可以采取多种措施鼓励服务业和民营经济发展。“必要时,可以允许下岗再培训,然后重新就业,鼓励创业同时可以给予创业企业一定的税收优惠,多种举措来降低企业成本。”
在他看来,推动企业降成本的根本路径是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制度创新,形成激励机制,让企业发挥其作为市场主体的主观能动性。
以企业降低管理费用为例,中国财政科学院调研数据显示,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管理费用额最高,三年数据分别是13.97元、16.2元、17.48元,平均增速为11.93%。
中国财政科学院研究生部主任傅志华表示,进一步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依然是大多数企业的诉求。但不少企业注重产品创新,而忽略了管理模式、运营模式创新,这导致管理费用占成本比重,远高于税费、融资费用,企业应该挖掘潜力,降低管理费用。
1.5万家的样本企业调研结果显示,80.4%的企业认为需继续降低企业税费负担。52.7%的企业认为需进一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26.3%的企业认为需继续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44.7%的企业认为需进一步降低企业人工成本,41.6%的企业认为需继续降低企业用能用地成本,40.9%的企业认为需进一步降低物流成本。
记者了解到,自去年国务院提出“降成本”要求,一年时间,包括发改委、财政部等在内的多个部委制定了具体落实措施。主要包括降低工商业电气价格和银行刷卡手续费,降低企业社保缴费费率和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实施煤电联动、推进电力直接交易、完善两部制电价用户基本电价执行方式,下调非居民用天然气价格,推行大规模结构性减税,清理规范涉企收费等。
从实地调研情况看,山东、福建、内蒙古等调研省区实现了 2016 年拟定的减轻实体企业成本的政策目标。
(原标题:“降成本”一周年 5500亿为企业释放红利)
最后更新:2017-08-20 03:1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