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5
人物
非息收入大增 外資銀行迅速“回血”
不同於2016年的慘淡業績,近日公布二季度業績報的外資銀行,盈利增速多恢複漲勢。
根據二季度業績報告數據顯示,恒生銀行股東應得溢利、除稅前溢利、營業溢利均增加23%;匯豐控股亦表示,該集團2017年上半年的列賬基準除稅前利潤上升至102億美元,較2016年上半年增長5%。
《中國經營報》記者注意到,外資銀行多將迅速“回血”的原因歸於財富管理、商業銀行業務等非利息收入的增加。
同時,近期內地資本市場頻繁為外資銀行開綠燈,包括香港上海匯豐銀行有限公司、東亞銀行分別獲得匯豐前海證券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匯豐前海證券”)、 東亞前海證券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東亞前海證券”)的牌照,為外資銀行獲得非息收入、拓展市場帶來更多可能。
非息收入拉動盈利
7月31日,恒生銀行公布了該行二季度業績報,數據顯示截至6月底,恒生銀行除稅前溢利為港元116.46億元、營業溢利為港元117.32億元,均增加23%;營業收入淨額上升17%,為港元169.87億元;淨利息收入增加7%,為港元118.14億元。與2016年下半年比較,除稅前溢利、營業溢利、營業收入淨額、淨利息收入分別上升21%、23%、15%及5%。
同日公布二季度業績報的還有匯豐控股。匯豐控股業績報數據顯示,公司列賬基準除稅前利潤達到102億美元,增加5億美元,增幅為5%;經調整除稅前利潤為120億美元,較2016年上半年增加13億美元,增幅為12%;與2016年第二季比較,列賬基準除稅前利潤為53億美元,增加17億美元;經調整除稅前利潤為60億美元,增加7億美元。
其中,匯豐控股經調整收入為261億美元,增加8億美元,增幅為3%。匯豐控股表示,主要來自零售銀行及財富管理業務的製訂保險產品業務和往來賬項、儲蓄及存款增長,以及環球銀行及資本市場業務的定息產品、外匯及大宗商品和股票業務。
匯豐控股主席範智廉將該公司業績表現歸因於其市場份額的擴大,商業銀行業務客戶活動的增強、香港財富管理和保險收入的顯著增加等。
記者注意到,恒生銀行業績拉動亦有非利息收入大幅上漲的功勞。恒生銀行數據顯示,零售銀行及財富管理業務帶來非利息收入上升74%,為港元31.86億元;商業銀行業務營業溢利及除稅前溢利均上升21%,為港元29.93億元,該行發展中小企業的策略性措施,帶動淨利息收入及非利息收入分別增加9%及36%;在環球銀行業務方麵,來自貿易融資及交易銀行服務之傭金收入有所增加,令非利息收入增加1%至港元1.71億元;環球資本市場業務之營業溢利及除稅前溢利均按年上升7%,為港元16.28億元,非利息收入增加18%,為港元8.39億元。
在非利息收入增加的同時,是利息收入的受限。某香港證券公司策略師告訴記者,很多外資銀行對於按揭業務較為依賴,不過從2016年開始,香港特區政府祭出打擊樓市炒作之風大招,比如提高買賣住宅物業印花稅率,同時,今年5月香港金融管理局再宣布3項物業按揭逆周期監管措施,他認為這些政策或會使香港地區的按揭貸款繼續收緊。
而根據香港金管局公布的2017年6月份住宅按揭統計調查結果顯示,6月份新申請貸款個案較5月份按月減少1.2%,至1.4654萬宗。
內地機會
同時,記者注意到,外資銀行更注重對於內地資本市場的開發。
恒生銀行副董事長兼行政總裁鄭慧敏認為,強大的跨境及跨業務聯係,是該行爭取新業務之重要競爭優勢,並確保該行能為長遠的持續增長打好基礎。恒生銀行在內地加強提供投資服務方案,零售投資基金的銷售因此有所增加。2016年,恒生銀行已於內地開展基金發行業務,鄭慧敏介紹道,4月該行在內地的外資控股合資基金管理公司——恒生前海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推出旗下首隻公募基金。
範智廉亦表示,匯豐控股集團一項最重要的發展機遇,是參與中國內地逐步開放的資本市場。
今年上半年,匯豐控股中國內地開放資本市場的工作取得多項重要進展,包括放寬外資機構對境內企業債券的承銷業務,以及建立債券通機製,讓境外投資者能夠透過香港,在中國內地的銀行間債券市場進行交易。股市方麵,摩根士丹利資本國際於6月份決定首次將部分A股納入其全球基準股票指數,推動相關股份價格上升。
在上述發展情況下,範智廉介紹道,香港上海匯豐銀行在6月底獲得批準,成立首家由外資控股的合資證券公司,即匯豐前海證券,使匯豐可以在內地提供廣泛的證券及投資銀行服務。
除匯豐前海證券外,另一家由東亞銀行設立的東亞前海證券亦獲得牌照。匯豐前海證券、東亞前海證券注冊地均為深圳市,注冊資本分別為人民幣18億元、人民幣15億元。
對於此事,中國證監會發言人曾表示,匯豐前海證券、東亞前海證券是根據2013年8月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CEPA)補充協議十設立的兩地合資多牌照證券公司,批準該兩家港資金融機構入股境內多牌照證券公司,是證監會落實CEPA對港擴大開放政策的重要舉措,立足於實現內地與香港證券市場共同繁榮、共同發展。
根據規定,允許符合設立外資參股證券公司條件的港資、澳資金融機構按照內地有關規定在上海市、廣東省、深圳市各設立1家兩地合資的全牌照證券公司,港資、澳資合並持股比例最高可達51%,內地股東不限於證券公司。
此次成立的匯豐前海證券是境內首家由境外股東控股的證券公司,港資股東香港上海匯豐銀行持股51%;東亞前海證券的港資股東東亞銀行持股比例為49%。
值得一提的是,如今外商獨資銀行、中外合資銀行也可以發起或者戰略入股中資銀行。根據7月20日中國銀監會此前發布的《關於修改<中資商業銀行行政許可事項實施辦法>的決定》顯示,“外商獨資銀行、中外合資銀行作為發起人或戰略投資者入股中資商業銀行,參照關於境外金融機構作為發起人或戰略投資者入股中資商業銀行的相關規定”,亦為外資銀行發展提供更多方向。
(原標題:非息收入大增 外資銀行迅速“回血”)
中資商業銀行行政許可事項實施辦法>最後更新:2017-08-06 11:4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