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
人物
監管非理性對外投資是治虛火而非急刹車
國家發改委昨日強調,為防範對外投資風險,有關部門將繼續關注房地產、酒店、影城、娛樂業、體育俱樂部等領域非理性對外投資傾向。這一表態,實際上回答了去年底以來市場流傳的關於“部分境外直接投資業務可能麵臨急刹車”的疑慮,該疑慮指向“六類特殊性質的對外投資業務,原則上將不予備案或核準”。從今年上半年我國非金融類對外直接投資大幅下降的數據來看,有關部門對某些企業的瘋狂跨境並購行為,實質上或已采取了一些“治虛火”的舉措。
以近幾年來在境外娛樂、體育及房地產領域投資最為激進的萬達集團為例,我們不難發現,從2012年收購全球排名第二的美國AMC影院公司以來,萬達集團在海外的投資總額或已接近2500億元。董事長王健林今年初也曾公開表示,萬達集團對外投資中,娛樂及體育產業等是最為側重的領域。
國際評級公司標普日前將萬達商業地產的長期企業信用評級BBB-,列入負麵觀察名單,這加劇了萬達係金融資產價格的下跌,萬達旗下美股AMC娛樂控股、港股萬達酒店發展大跌。此外,數隻萬達係公司債,頻頻下跌,看空氛圍濃厚。
我們不知道其他的“萬達們”是否正在被看空或做空,但可以明確的是,國內企業今後從事與酒店房地產、影視娛樂等跨境並購,將會受到更嚴格的限製。2013年迄今中國企業海外投資井噴式的非理性增長,也將會得到有效遏製。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國內企業通過“走出去”方式進行資本項下的海外並購或投資,無論是最初由央企等主導的資源能源類對外投資,還是隨後的高端製造業跨境並購,以及以響應國內消費升級為初衷的食品飲料、醫療技術、金融服務類的跨境交易活動,其根本都是從市場需求以及企業盈利為出發點的市場化選擇。
巨額海外並購與投資,某種程度來說也是企業實力的象征。換句話說,有資本市場強力支持的上市公司,從事海外投資無疑具有天然優勢。資質一般的中小企業與海外並購基本是無緣的。據統計,2013年以來國內企業所有跨境並購交易中,民營企業占到交易宗數的70%左右,占到交易金額的50%以上。民營企業參與度高,表明這本身具有一定的“市場化”特征;同時,積極參與海外投資的上市公司,也是內部治理相對完善、經營信息披露最為透明的一類企業。
毋庸置疑,幫助企業進行充分的技術與產業升級,正是順利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必要步驟。與當年的商品全球化類似,今天我們也必須直麵並迎接資本全球化的浪潮。因此,從相關部門的政策初衷來看,沒有也不會對國內企業海外投資“踩刹車”,對某些非理性對外投資行為的關注,更多隻是一種對虛火過旺的辨證治療手段。
(原標題:監管非理性對外投資是治虛火而非急刹車)
最後更新:2017-07-19 08:4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