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6
人物
海外市場外匯期貨是怎樣發展起來的
從歐美發達國家外匯市場和外匯期貨發展路徑來看,外匯期貨作為場內衍生品是在外匯遠期、外匯掉期等場外衍生品已經相對成熟的情況下推出的。1972年5月,芝加哥商業交易所正式成立國際貨幣市場分部,推出了七種外匯期貨合約,揭開了外匯期貨市場創新發展的序幕。自1976年以來,外匯期貨市場迅速發展,交易量激增了數十倍。1978年紐約商品交易所也增加了外匯期貨業務,1979年,紐約證券交易所亦宣布,設立一個新的交易所來專門從事外幣和金融期貨。1981年2月,芝加哥商業交易所首次開設了歐洲美元期貨交易。隨後,澳大利亞、加拿大、荷蘭、新加坡等國家和地區也開設了外匯期貨交易市場,從此,外匯期貨市場便蓬勃發展起來。

表為全球外匯場外衍生品成交情況(單位:百萬美元)
從市場格局來看,截至2017年,全球外匯衍生品市場仍以場外交易為主,其中外匯遠期和掉期交易最為活躍,近年來場外市場交易量增速開始加快。
雖然外匯期貨交易在全球外匯交易總量中占比不足5%,但外匯期貨產品作為對現貨產品的必要配套,相比外匯場外交易產品具有標準化與規範化的特點,因而具有較大的發展潛力。
據芝商所提供的數據,2017年6月14日,芝商所外匯期貨及期權成交量創新紀錄,達到260萬張合約,較2016年3月10日創下的紀錄再度增長3%,名義金額達到2670億美元。截至2017年5月,芝商所外匯期貨日均成交量達到749422張合約,名義金額達到720億美元,較去年同期增長16%。

圖為芝商所(CME)外匯期貨日均成交量和持倉量
外匯期貨作為期貨品種之一,也同樣具備期貨市場規避風險的作用。目前,外匯期貨交易的主要品種有:美元、英鎊、歐元、日元、瑞士法郎、加拿大元、澳元、新西蘭元等。據CME提供的交易數據,一開始場內外匯期貨成交並不如意,投資者主要是通過外匯場外衍生品來管理風險。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後,場外衍生品暴露信用風險等問題,場內外匯期貨成交開始不斷攀升,其功能才得到體現。
對比2016年英國脫歐公投、英國大選、美國大選等一係列重要事件爆發事件段和外匯期貨成交情況之後,我們發現,外匯期貨及期權成交量放大基本上都是發生在重大事件日。以英鎊期貨為例,自2015年至2017年6月8日,芝商所英鎊期貨綜合增長27%。在2017年英國大選和2016年英國脫歐公投期間英鎊期貨一度大幅攀升,這說明外匯期貨發揮了較好的風險管理功能。

圖為英鎊期貨日均成交量和英國大選、英國脫歐公投的時間點對比
(作者單位:寶城期貨)
(責任編輯:DF306)
最後更新:2017-07-21 09:0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