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4
人物
李迅雷談IPO降速:股市漲跌不在於新股發行多少
“中國股市在過去27年當中,大概有九次暫停新股發行,但是沒有改變這個市場的趨勢,該漲的還是漲,該跌的還是跌,所以我始終的一個觀點就是認為,股市的漲跌,不取決於新股發行多少。因為我們價值還是第一位的,上市公司價值,它的價值還是第一位的。”6月17日,中泰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齊魯資管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在2017青島·中國財富論壇上表示。

“為什麼對股票分紅要征那麼高的稅?為什麼股票交易反倒不用繳稅了?美國個人投資的股票交易要繳稅的,分紅幾乎是不征稅的,這樣的話就鼓勵你長期投資了。”李迅雷指出,我們總是喊著我們要理性投資,價值投資,“但是在這個製度設計上,中國股票的換手率全球最高,2016年中國股票交易金額占到全球股票交易額的1/3,這是一個奇觀。但是投資者對分紅這方麵都沒有太大的需求,在香港上市的國有企業,一年要被要求有兩次分紅,在國內,大家更加願意看到的是送股,資產注入,並購重組等等”。
李迅雷認為,在今後的製度設計上,應該更多考慮鼓勵理性投資,不是隻喊口號,“不是讓機構投資者數量增加,我們市場就理性了。事實上,這幾年來,機構投資者數量也很多,如果製度設計不合理,恐怕還是會趨於散戶化的思維。所以製度還是關鍵因素。”
以下為部分發言實錄:
王波明:下麵是李迅雷先生,他是在證券行業,最近證券行業比較熱鬧,有很多的聲音,對於證監會,幸好方主席已經走了,咱們可以說說證監會的事情,韓誌國出來公然挑戰證監會主席劉士餘,關於新股上市的速度關於市場的問題,關於大股東減持的問題,一係列,包括了還有吳曉求,也是寫信出來,很多人出來,去挑戰目前的管理方向,政策,所以李迅雷先生,你現在對這個問題怎麼看的?
李迅雷:很敏感,然後在市場上你如果說一些比如還是要堅持新股發行,會遭到很多人的反對,所以我在想的問題,我們到底需要什麼,是為了穩定市場,不讓指數下跌,然後暫停新股發行,健康發展,讓居民財產性收入得到比較健康的增長,這方麵我覺得還是一個製度問題。中國股市在過去27年當中,大概有九次暫停新股發行,但是沒有改變這個市場的趨勢,該漲的還是漲,該跌的還是跌,所以我始終一個觀點就是認為,股市的漲跌,不取決於新股發行多少。因為我們價值還是第一位的,上市公司價值,它的價值還是第一位的。比如說像騰訊在A股上市,很多投資者都能享受到它成長的紅利。更早的時候,比如說一大批藍籌股,為什麼不敢在A股上市呢?中移動、中電信、中石油,在增長最好的時候,國內消費者用汽車、汽油大量消費的時候,電信大量使用的時候,沒有享受到它發展的紅利,因為抵製它上市。所以為了短期穩定失去長期利益,這個值得商榷,所以把短期目標看得過重,恐怕是一個問題。
另外一方麵,我覺得我們有些製度上的設計,是不是可以考慮一下,比如說我們的許善達局長也在,為什麼對股票分紅要征那麼高的稅?為什麼股票交易反倒不用繳稅了?美國個人投資的股票交易要繳稅的,分紅幾乎是不征稅的,這樣的話就鼓勵你長期投資了。我們總是喊著我們要理性投資,價值投資,但是在這個製度設計上,中國股票的換手率全球最高,2016年中國股票交易金額占到全球股票交易額的1/3,這是一個奇觀。但是投資者對分紅這方麵都沒有太大的需求,在香港上市的國有企業,一年要被要求有兩次分紅,在國內,大家更加願意看到的是送股,資產注入,並購重組等等,我想我們在今後的製度設計上,應該更多考慮鼓勵這樣的理性投資,不是隻喊口號,不是讓機構投資者數量增加,我們市場就理性了。事實上,這幾年來,機構投資者數量也很多,如果製度設計不合理,恐怕還是會趨於散戶化的思維。所以製度還是關鍵因素,比如說國內市場幾乎沒有退市,我們有退市的製度,但是退市的案例非常少,而美國市場為什麼能夠長期健康繁榮增長是相關的,如果退市會注重企業的成長性,如果沒有退市,還是一脈相承的,還是出於穩定的目的,避免大家鬧事等等,所以我想這方麵還是要處理好短期跟長期之間的關係。我就說這些。
(原標題:李迅雷:股市漲跌不取決於新股發行多少,上市公司的價值是第一位)
最後更新:2017-06-18 00:5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