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4
人物
新技術衝擊零售商,京東欲做零售變革中的基礎設施服務商
京東集團CEO劉強東在《財經》雜誌發表《第四次零售革命》後,7月11日,京東集團首席戰略官廖建文首次對外深度解讀了零售革命的本質。廖建文對《財經》新媒體記者表示,零售革命將會從未來、新範式、產業、融合與盟國等五個維度和當前零售行業的一些概念有所區別,同時這場革命將會為行業帶來顛覆式的改變。
未來,京東的角色是零售基礎設施服務商,通過價值的共創,形成生態共生、互生、再生,並賦能給其他零售商。廖建文透露,京東將從一體化走向開放,把鏈條切斷變成積木,隨意組合,形成更多服務板塊。
新技術衝擊零售業 “無界零售”時代到來
新技術正在給各行各業帶來巨大衝擊,也把零售業推到了風口浪尖。今天市場上會不斷地出現和零售有關的新名詞、新標簽、新概念、新模式。一個明確的共識是:零售業正處在變革的前夜。
事實上,零售業公認的革命有三次:百貨商店、連鎖商店和超級市場。但談及第四次零售革命是誰以及何時會到來,行業內至今難有公論。但隨著電商在零售行業中扮演的角色愈發重要,有越來越多的研究機構和行業研究者會將電商視為第四次零售革命。而有趣的是,作為依靠電商平台與自建物流平台起家的劉強東,卻並不認為電商出現是一次零售革命的過程。
“可以看到,從百貨商店、連鎖商店、超級市場,再到電子商務,零售曆史的發展一直圍繞著‘成本、效率、體驗’在做文章。每一次新業態的出現,都至少在某一方麵有所創新。”劉強東近日在《財經》雜誌發表《第四次零售革命》中表示,零售的本質一直都是成本、效率和體驗,而上世紀90年代開始的電商大潮雖然改變了零售業的很多方麵,但還不能算作一次零售革命,這是因為電商對體驗和成本效率的升級還不徹底。在體驗方麵,純虛擬空間的展示有局限性;在成本效率方麵,電商雖然可以砍掉層層分銷的環節,但是履約成本並不低。
此外,縱觀曆史不難發現,人類社會的每一次技術革命都在時間方麵有著共同點,從時間特點看,零售革命的到來也仍待時日。廖建文介紹稱,第一次工業革命是18世紀60年代左右,珍妮紡織機和瓦特改良蒸汽機讓人類進入“蒸汽時代”,大大解放了人類的雙手。蒸汽時代100多年後的19世紀60年代後期,人類社會生產力發展又有一次重大飛躍,開始第二次工業革命,人類進入了“電氣時代”。電氣時代100多年後的20世紀60年代出現第三次工業革命,計算機、空間技術得到發展,人類的大腦得到進一步解放。
廖建文認為,從事物規律來看,新事物一般在舊事物漫長的發展中誕生。目前距離智能微型計算機的廣泛應用僅過了30餘年,電商隻是零售革命的開端。
不過劉強東和廖建文均不否認,第四次零售革命即將到來。同時在他們看來,這場革命將會是建立在互聯網電商基礎上,又超越互聯網的一次革命。“下一個10年到20年,零售業將迎來第四次零售革命。這場革命改變的不是零售,而是零售的基礎設施。零售的基礎設施將變得極其可塑化、智能化和協同化,推動‘無界零售’時代的到來,實現成本、效率、體驗的升級。”劉強東說。
廖建文則表示,“電商是第四次零售革命的上半場,而產業互聯網零售基礎設施的改變才是這場變革的下半場。”在他看來,目前行業正在為第四次零售革命準備所需要的基礎設施:數據、算法、算力,數據是最重要的戰略資源,數據和算力代表目前提到的“雲”,“以上三點基礎設施準備好,智能商業時代也將到來。”
用新地圖尋找新大陸 成本效率融合發展是關鍵
對於即將開啟的零售新時代,廖建文充滿了期待,同時他認為這次的零售變革和一些時下流行的零售概念有著五大不同,而這些不同將會從為行業帶來顛覆式的改變。
首先,零售革命是站在未來的角度解讀當前行業的發展走向。未來零售不是目前電商發展的單純延續,而是無界零售,零售與所有行業的跨界,與當今有巨大差別。這也是零售革命基於“站在未來看現在”的視角所分析的結果。
其次,零售革命代表著新範式。任何一個行業發展中都有戰略拐點(inflection point),麵對戰略拐點,企業要麼脫胎換骨高速成長,要麼開始衰退。整個零售行業也已走到拐點,不能用過去的商業範式去思考新的商業範式,依照舊地圖找不到新大陸。企業尋求突破,要用新的地圖尋找新的大陸。
第三個方麵是對產業的影響。目前的電商與互聯網都在影響消費端,紅利也被互聯網企業拿走,產業很難從中獲益。而零售革命不僅影響消費端,更要通過消費端影響產業端,告知企業需要生產什麼樣的產品,何時生產,何時投放到何種市場等。零售革命將為產業端提供巨大價值。
此外,零售革命意味著融合。在傳統零售的時候,企業要在成本效率曲線上做取舍,降低成本意味著犧牲體驗,提高體驗意味著增加成本。零售革命將打破在成本效率之間的取舍,走到一個更高的融合,從大眾市場(mass market)走向一個人的市場(market of one),實現“千人千麵”。
廖建文還表示,第四次零售革命不僅提高了生產力和生產效率,也將改變生產關係,將過去的“帝國式”變為“盟國式”。他認為,帝國模式不是好的生態,健康的生態是盟國式的共生、互生、再生,共同創造價值,互相依賴,不斷地創造價值,而帝國式的生態則是一場劣幣驅逐良幣的惡性競爭。
“未來零售”技術是核心 下半場定義基礎設施服務商
值得注意到是,在談到零售革命下半場的走向時,劉強東和廖建文都反複強調了技術的重要性,並稱這將是京東的未來。
今年以來,劉強東多次在公開場合和致員工的一封信中強調了技術對於京東的重要性。同時據廖建文透露,在今年2月份的京東年會上,劉強東更是直接講道,“京東過去的十二年一切歸零,未來發展的三個關鍵詞是技術、技術以及技術。”
對於未來零售行業的技術發展,廖建文著重強調了數據協同的重要性。“大家可以看到,現在所有的消費場景都在被數據化,並且在數據化後通過數據的協同最後形成智能。”同時他還表示,在零售革命的的下半場,人、貨、場的去中心化將更加明顯,這將進一步體現出數據協同的重要性。“人被分流到社交網絡、短視頻、線下場景等;交易場景正變為無人超市、AR、VR、叮咚;貨品方麵也由中央倉儲變為分布式。在數據的幫助下,人、貨、場的無縫匹配使交易完成,這種匹配不是在中心化環境下完成,而是在分布式環境中即時完成,使得用戶體驗最佳。”
此外,廖建文稱,去中心化對數據化、網絡化和智能化的要求非常高,將從根本上打破對中心化思維。未來分布式發展的時候,企業必須做數據的協同,由此,消費與產業也將更好地結合。電商走向零售革命不是簡單地延展,而是模式上的變革。
當然,單純技術層麵的突破並不能滿足劉強東對於京東未來的期待,他和他的團隊更多希望京東在技術層麵有所突破後,成為第四次零售革命中的零售基礎設施服務商,“未來京東要做的是RaaS(RetailasaService),零售即服務。我們將通過零售基礎設施去賦能零售行業,讓零售技術和資源不僅為我服務,更是為別人服務。”廖建文說。
同時,廖建文還向《財經》新媒體記者透露了京東在未來行業中的定位。“未來京東的角色可以總結為CEO。C是Co-create,價值的共創,為品牌方創造價值,消費者創造價值,讓消費者有參與感,形成生態共生互生再生;E代表Empower,賦能,代表基礎設施會分享給其他的零售商使用;O是代表Open開放,共同構建零售基礎設施。”廖建文介紹到。
目前,隨著零售基礎設施建設日趨完善,京東集團會從一體化走向一體化開放。廖建文理解的一體化開放意味著把鏈條切斷,變成積木,這些積木組件就變成了未來零售的基礎設施。無數個積木組件隨意組合,變成一套套積木,形成不同的服務,組建無數種可能。
最後更新:2017-08-30 09:57: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