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2
人物
保監會扶實體控風險:加強對重點公司和領域的風險監管
保監會辦公廳副主任張忠寧表示,強化財產險產品備案管理,2017年上半年備案產品5478個,發現問題不予備案產品293個。指導中國保險行業協會對71家保險公司4427個保險產品和700個銷售方案進行全麵審查,發現問題494處,要求相關保險公司進行整改。
“保監會還將繼續出台支持保險業服務實體經濟的具體配套措施,如在支持債轉股、軍民融合、雙創上。”9月21日,在“保險業補短板、支持實體經濟落實效果階段性評估”新聞發布會上,保監會資金運用部副主任賈飆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提問時如是回答。
5月4日、7日,保監會印發《關於保險業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指導意見》、《關於彌補監管短板構建嚴密有效保險監管體係的通知》。在支持實體經濟上,保監會隨後陸續印發《關於保險資金投資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項目有關事項的通知》、《關於債權計劃投資重大工程有關事項的通知》等係列配套文件,指導中國保險資產管理業協會印發《關於建立債權投資計劃投資重大工程業務受理及注冊綠色通道的通知》。
保監會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已完成續簽的大病保險項目共覆蓋了8.46億城鄉居民;截至2017年7月末,農業保險累計為190餘種農作物提供風險保障1.32萬億元,承保農戶1.44億戶次;截至2017年8月末,累計通過基礎設施債權計劃、股權計劃等方式,直接服務實體經濟重大建設項目金額超過4萬億元。
財險不予備案產品293個
推動保險產品回歸本源已是大勢所趨。根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梳理,保監會先後印發《關於規範人身保險公司產品開發設計行為的通知》、《關於商業車險費率調整及管理等有關問題的通知》,修訂《財產保險公司保險條款和保險費率管理辦法》。
保監會辦公廳副主任張忠寧表示,保監會規範人身險產品開發設計行為,科學厘定費率,發揮保險產品風險保障和長期儲蓄功能;強化財產險產品備案管理,2017年上半年備案產品5478個,發現問題不予備案產品293個。指導中國保險行業協會對71家保險公司4427個保險產品和700個銷售方案進行全麵審查,發現問題494處,要求相關保險公司進行整改。
此外,《關於規範人身保險公司產品開發設計行為的通知》即將落地,這將對保險公司明年年初的“開門紅”產生一定影響。某保險公司精算師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目前市場熱銷的以輔促主(以附加險形式設計萬能保險產品或投連保險產品)、快速返還形態的保險產品將會退出舞台;重疾、健康和醫療保險產品將會成為主推保險產品。
渤海人壽回複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稱,截至目前,在售的30款產品中,保障類產品的占比達73%。根據監管要求,正在開發一款分紅型終身年金保險,其主打養老保障,並在養老責任上進行了創新。
值得一提的是,在互聯網平台購買保險產品的風險不容忽視。9月20日,保監會官網發布信息稱,目前,有的保險公司為片麵追求爆款、吸引眼球,存在保險產品宣傳內容不規範、網頁所載格式條款的內容不一致或顯示不全、未對免責條款進行說明、保險責任模煳等問題,容易造成誤解。
養老社區計劃投資678.2億
在保險業支持實體經濟上,關於健康、醫療和養老的話題備受關注。賈飆表示,“保險業可以發揮保險產品和資金優勢,推動健康、養老產業發展。”以養老產業為例,保險業可以通過與養老社區合作或自建養老社區的模式,實現與養老產業的有機結合。泰康人壽便是典型案例,目前,其已在北京、上海、廣州、三亞、蘇州、成都、武漢、杭州養老社區8個城市布局,北、上、廣一線城市養老社區開業運營。在此基礎上,將累計提供130萬平方米、13000戶養老單元。目前,泰康人壽累計投入養老社區建設資金超過200億元。
不過,人保財險監事會主席王和提醒,基於中國國情,保險業必須認識到家庭和社區養老是我國養老的主戰場,是養老基礎資源建設的重點,應當以社區為中樞,建立養老資源保障和供給體係,特別是社區養老服務中心、托老所和虛擬養老院等。
此外,賈飆表示,“可以發揮保險資金規模大、長期可持續特點,參與投資、參股醫療機構和公立醫院改革,推進社會辦醫。”例如,陽光人壽投資建設陽光融和醫院、泰康人壽收購南京仙林鼓樓醫院等。
保監會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6月末,共有中國人壽、泰康人壽、太平人壽等8家保險機構投資29個養老社區項目,分布於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蘇、海南等東部沿海的18個省區,占地麵積超過1200萬平方米,計劃投資金額678.2億元,床位數超過4萬個。目前,部分養老社區項目已投入運營。
此外,對於保險業另類投資持續增加的現象,賈飆認為,這是保險資金運用多元化的結果,也是服務實體經濟的必然結果。“保監會對大類資產配置有比例上的監管,既要看到另類投資增長有利的一麵,也要更密切關注另類投資增加引起的信用風險、流動性風險等增加的趨勢。事實上,保監會始終加強對重點公司和重點領域的風險監管。”
(原標題:保監會扶實體控風險: 加強對重點公司和領域的風險監管)
最後更新:2017-09-22 06:1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