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226 返回首頁    go 人物


股票質押違約,保薦踩雷,兩融違約……多家券商訴訟纏身!

3.09億元!

在上半年行業整體經營承壓的情況下,有券商又攤上了巨額訴訟支出。

券商是怎麼惹來這些麻煩的?

《國際金融報》記者梳理多家券商半年報發現,近年來,券商訴訟案件多集中在股票質押回購、兩融糾紛、以及投行保薦失職被罰等方麵。

股權質押業務麻煩不斷

-

-

-

牛市中如火如荼的股票質押式回購業務,在市場下跌過程中風險加大。由於存在客戶無法履行合同約定而帶來的損失,證券公司麵臨較大的信用風險。

通過梳理券商中報,《國際金融報》記者發現,東吳證券、西南證券、東海證券、申萬宏源證券等四家券商,仍在進行股票質押回購交易糾紛的後續處理。

1

東吳證券

東吳證券已在蘇州中院向張躍飛就股票質押式回購業務違約提起訴訟,訴訟涉及金額5000萬元及相應利息、罰息、費用等。該案尚未開庭審理。

資料顯示,張躍飛為飛耀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曾為積成電子第一大股東,共持有積成電子1950萬股,占總股本的5.15%;後因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被東陽市人民檢察院批準逮捕。

據悉,張躍飛所持積成電子股份市值約為3.159億元,所持股份已被多個法院司法輪候凍結。

2

東海證券

東海證券在2013年為練衛飛提供股票質押回購交易業務,初始交易金額為人民幣2億元,以練衛飛持有的2500萬股零七股份作為質押,到期未能贖回。

2017年6月7日,常州市中級人民法院根據東海證券的申請,裁定“拍賣練衛飛持有的3750萬股零七股份”(因分紅配股原因,質押的2500萬股零七股份現為3750萬股)。8月25日,常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在淘寶網發布拍賣公告。

3

西南證券

西南證券在申請執行蔡開堅股票質押式回購交易糾紛案,以實現蔡開堅質押給其的3700萬股中捷股份的優先受償權。

此前,西南證券已經申請執行銅陵市三佳電子(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上海中發電氣(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陳鄧華股票質押式回購交易糾紛案。雙方已達成還款和解協議。

4

申萬宏源證券

申萬宏源因股票質押回購之融資方王濤違約,於2017年7月5日,接到委托人指令,提起三項訴訟並申請財產保全。

此前有統計,自2016年以來,A股合計發生1.4萬多筆大股東質押融資,1700多家上市公司牽涉其中。據民生證券策略估算,截至2017年5月23日,跌破股票質押警戒線的市值規模接近3000億,跌破警戒線的個股平均跌幅達5%。

國泰君安等多家券商研報表示,根據目前券商股票質押部分的業務政策,對已觸及平倉線或接近平倉線的股票,協商解決是普遍的出路。

兩融業務是糾紛高發地

-

-

-

融資業務在市場低迷的情況下,帶來的不是收益,而是風險。

兩融業務也是糾紛高發業務,方正證券、光大證券、東海證券都在中報中披露了兩融業務糾紛進展。

1

方正證券昆明三市街營業部客戶劉冬成融資買入分級基金B後,因分級基金B下折,導致信用賬戶維持擔保比例不足130%,被強製平倉,產生糾紛。

2016年6月7日,劉冬成就本案向長沙市天心區人民法院提交變更後的起訴狀,將本案案由變更為融資融券合同糾紛,並將訴訟請求變更為要求方正證券賠償2587.4916萬元。

2017年1月,長沙市天心區法院一審判決駁回劉冬成的訴訟請求。劉冬成不服一審判決,向長沙市中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

2017年6月26日,長沙市中級人民法院二審開庭審理本案,目前尚未收到法院判決。

方正證券上半年在“打官司”上花銷巨大,中報顯示,其訴訟支出為3.09億元。

這不禁令人發問,如此龐大的訴訟支出從何而來?

《國際金融報》記者注意到,方正證券上半年身涉多宗業務訴訟官司中,如山東東營中拓訴公司合同糾紛案、政泉控股糾紛案、航天科工資產管理有限公司訴公司及火箭公司債權轉讓糾紛案等。此外,方正證券子公司民族證券也陷入訴四川聖達債券交易的合同糾紛中。

除去多宗訴訟案件本身產生的訴訟費用外,2017年4月,方正證券收到了最高人民法院的終身判決書,需在判決生效後十日內,返還航天科工資產管理有限公司1.4億元及其利息。

“計提的預計負債也將構成訴訟支出的一部分。”一位財務專業人士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

方正證券2017年上半年營業收入29.68億元,同比下降33.86%;實現淨利潤8.24億元,同比下降61.71%。

《國際金融報》記者注意到,在整體經營業績承壓的情況下,巨額的訴訟支出占到了方正證券上半年營收的10.41%,淨利潤的37.5%。

2

光大證券於2016年1月26日收到上海市靜安區人民法院發出的應訴通知書。公司某客戶稱光大證券違反了融資融券業務中有關暫緩平倉的約定而致其損失,遂將光大證券訴至法院要求賠償人民幣3939萬元,並承擔相應訴訟費用。

2016年11月30日,靜安區人民法院對該案作出一審判決,對原告的訴訟請求不予支持,原告不服一審判決,並上訴至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

2017年4月28日,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作出終審判決,駁回原告訴訟請求,維持原判。

3

東海證券也被融資業務糾紛拖累。因春和集團到期未能兌付麵值總額為1個億的短期融資債券,東海證券作為分銷人承擔連帶責任。

2017年4月17日,寧波市中級人民法院駁回了要求東海證券承擔連帶責任的訴訟請求。

上海一位券商人士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因為有較為全麵的法律條款,券商多數在此類訴訟中有勝算。”

相對於券商的遊刃有餘,投資者在此類業務中卻要小心謹慎。在簽署兩融業務風險揭示書時,投資者是否明白可能承擔的後果呢?以券商強行平倉是否妥當為例,有分析認為,如果該券商與兩融客戶的合同裏說明了可以視情況調整強平時間,客戶在簽字時意味著已經同意和接受證券公司擁有此項調整權力。

投行業務成潛在高危區

-

-

-

2016年7月,欣泰電氣因欺詐發行被證監會重罰,其保薦機構興業證券設立了5.5億元先行賠付專項基金,賠付金額約為保薦收入的46倍,也成為了監管部門對券商的最大罰單。

2017年上半年,興業證券繼續推進欣泰電氣欺詐發行先行賠付工作。然而,麻煩事卻接連不斷。

2017年2-3月,趙大偉等26名欣泰電氣投資者因欣泰電氣IPO申請文件存在虛假記載和重大遺漏,向沈陽市中院提起26宗訴訟,要求欣泰電氣賠償其損失合計約294.72萬元,興業證券作為保薦機構和主承銷商,承擔連帶責任。沈陽中院已正式立案。

2017年3月至6月,侯海波等18名欣泰電氣投資者,向福州市中院提起18宗證券虛假陳述責任糾紛訴訟,要求興業證券作為欣泰電氣的保薦人及主承銷商賠償因欣泰電氣虛假陳述給其造成的損失382.66萬元。

同時,興業證券向上海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請求裁決欣泰電氣賠償公司因其違約行為而遭受的損失3600萬元,並支付公司因簽字保薦代表人職業資格被撤銷的補償金360萬元。

然而,欣泰電氣卻提出反申請,要求興業證券賠償因違約給欣泰電氣造成的損失1972萬元(包括保薦費用1200萬元和772萬元行政罰款)及相關合理費用。

伴隨2016年“最嚴監管年”序幕拉開,監管層對券商IPO等多項投行業務加大核查力度,並公開對多家券商的投行業務進行了處罰或立案調查。投行業務或將成為引發訴訟糾紛的潛在高危區。

2016年以來,信達證券、西南證券、新時代證券就分別踩雷了振隆特產、大有能源、登雲股份IPO,並遭到了監管層處罰。

其中,*ST大有及為其違規定增事項提供服務的西南證券雙雙收到證監會罰單。這意味著,在當年違規事件中受損的人們,也已獲得了訴訟索賠的必要條件。

記者 王媛媛

最後更新:2017-09-05 03:25:41

  上一篇:go 恩寶識曲 Old MacDonald Had a Farm
  下一篇:go A股強勢突破後,瘋牛要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