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5
人物
受累新能源補貼調整 比亞迪戰略轉型引入“雲軌”

8月28日,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002594.SZ,01211.HK,以下簡稱“比亞迪”)發布半年公告。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450.38億元,同比增長0.20%,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17.23億元,同比下降23.75%。
2017年8月29日,比亞迪股份開業績發布會,比亞迪董事長兼總裁王傳福表示,受相關補貼大幅下調、產品準入規則調整的政策影響,以及市場競爭的加劇,比亞迪的汽車業務的收入及盈利都受到了一定的影響,間接的導致了整體業績增長乏力。
業績下滑
比亞迪主要經營包括新能源汽車和傳統燃油汽車在內的汽車業務、手機部件及組裝業務,以及二次充電電池及光伏業務,並通過跨座式單軌(雲軌)進軍城市軌道交通領域。三大業務板塊收入占總收入的比例分別為51.49%、40.49%和8.02%。今年上半年,比亞迪的汽車及相關產品業務的收入約為人民幣231.89億元,同比下降4.15%。其中新能源汽車業務整體收入為157.7億元,占集團總收入的35%。
公告解釋,報告期內新能源汽車銷量的下降主要受到補貼退坡和產品準入規則調整的政策影響。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公布的數據,比亞迪2017年上半年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市場份額約為19.5%,在新能源乘用車領域的市場份額約為21.7%。此外,比亞迪方麵向《中國經營報》記者透露,報告期,比亞迪的傳統燃油車的銷量約為12.5萬輛,同比下降4.37%。
汽車行業知名評論員顏景輝認為,今年年初新能源補貼目錄的不確定直接導致企業無法給產品定價,更不敢接收訂單,對產品投放顧慮比較多。加上補貼的退坡,使得新能源汽車的銷售有所下滑。第一季度前一個半月沒有銷量,對業績的影響比較大,第二季度即便銷量有所回升,也不能在短時期內彌補前期的業績不理想。
仍具潛力
上半年並不亮眼的成績,似乎並未影響市場對比亞迪的信心。記者翻閱多家證券機構的研報發現,近期市場對比亞迪的未來依舊樂觀。聯訊證券研報稱,在政策調整期,公司總銷量有所下滑,但新能源汽車業務收入仍實現了同比增長。未來隨著地方補貼政策的不斷落實,以及雙積分製度的實施,新能源汽車預計重返高增長時代。
平安證券認為,比亞迪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市場份額為19.5%,銷量再次奪冠,而且該公司正積極推動汽車業務供應鏈市場化,提升質量並控製成本,增強公司的綜合競爭能力,因此對其發展前景依舊看好。
顏景輝表示,比亞迪是最早進入新能源汽車的企業,在國家政策不明朗的時候就率先開始新能源汽車的研發了,在國家提到戰略層麵時就開始快速發展,在新能源汽車的國產品牌中比較領先。另外,比亞迪的產品線也相對完善,有和奔馳合資的高檔電動車品牌騰勢,也有中檔的E6,以及經濟型的E5,發展後勁比較大。
數據顯示,截至7月,新上市的比亞迪宋DM已經連續3月登頂插電混動汽車銷量榜首,並在7月以5069輛的成績奪得國內新能源汽車月銷量第一名,也刷新了插混車型的單月銷量紀錄。“比亞迪有較為成熟的電池技術,銷量也非常領先,形成了較強的品牌力,這是資本市場看好的主要原因。”全聯車商投資管理(北京)有限公司總裁曹鶴說。
錯位競爭
事實上一向以低調、專注產品研發和具備戰略眼光示人的王傳福也早已開展相關工作。8月末,王傳福向社會高調宣布企業短期的戰略布局,稱未來將在公交車、迷你型電動車、雲軌等領域發力。
在新能源汽車市場,比亞迪將在10萬元、以三四線城為主市著重發力。王傳福稱,在新能源車消費占比中,14萬元以下的A0級別的車占據整體的70%。比亞迪計劃推出售價在10萬元以下的A0級新能源汽車,細分市場增加占有率。和該戰略布局配套的,就是在非地補城市,比亞迪成立了“未來基金”自掏腰包補價差,以此來縮小與地補城市的“不公平”。
對於該戰略布局,顏景輝表示,10萬元以下車型的推出,是產品線的進一步豐富,對應的市場就是三四線城市。但是新能源汽車除了車輛本身,還需要完善的技術設施的投入。
此外,比亞迪在去年開始就開始對城市軌道交通的布局。比亞迪方麵稱,雲軌業務目前有意向合作的城市有60多個。9月1日,比亞迪在銀川雲軌項目正式開始通車運營。王傳福表示,雲軌是另一種新能源車,解決城市擁堵的痛點。曹鶴告訴記者,雲軌業務隻是一個新的嚐試,更多體現了畢業地戰略布局的前瞻性。這個業務模塊目前對比亞迪的價值是,公司可以借著這個項目進行融資,開展資本運作,至於未來是否成長起來地還是兩說,但是目前資本市場比較支持這樣前瞻性的嚐試。
(原標題:受累新能源補貼調整 比亞迪戰略轉型引入“雲軌”)
最後更新:2017-09-10 02:0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