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2
人物
日本人問:中國人哪來這麼多錢?中國學者回應
如果誰能說清楚中國人的收入,應該離諾貝爾經濟學獎就不遠了。
作者:陳平
為什麼人均隻有8000多美元的中國人,看起來比自己收入多4倍以上的日本人還有錢?這是一個日本人對於中國經濟和發展的思考。
複旦大學中國研究院研究員陳平,以物理和經濟的跨界思維,以及在西方求學、教學40餘年的親身體驗,給我們提供了一個不一樣的認識中國模式的視角和思維。
以下為演講全文:
01
中國發展的秘密在哪裏?
我1962年讀中國科技大學物理係,後來分到成昆鐵路的眉山電務段,當了五年鐵路工人。後來又在中國科學院做了5年氫彈和平利用。我在上世紀80年代去美國留學做經濟學研究,師從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普裏戈金。我們發現了經濟混沌現象,發現文明發展的道路是多種文明在競爭,而不是西方主流經濟學宣傳的向英美模式的趨同、收斂。世界各國的經濟學家請我去演講,越來越多的人感興趣的不是我們做的複雜科學,而是讓我講清楚為什麼中國會崛起。
規劃部的專家問了我一個西方經濟學家從未問過我的問題:巴西每提出一個發展規劃,還沒開始實施,西方媒體的批評就鋪天蓋地而來,破壞環境啊、政府扭曲市場啊。但你們中國怎麼想做什麼就做什麼?中國發展的秘密在哪裏?為什麼中國金融政策比日本還要獨立,中國發展政策比俄國、德國還要獨立?因為中國建立了獨立自主的科技體係、獨立的國防。所以中國才會有獨立的發展政策。如果沒有獨立的科技體係,那就隻會發展東亞模式的依賴經濟。他們非常高興,因為從來沒有聽過這樣的回答。
02
三個例子
中國和西方其他大國競爭到底是處於優勢還是劣勢?我給大家講三個例子。
我曾在美國第二大州的德克薩斯州住過,它比四川麵積還要大。因為隻有貨運而沒有客運鐵路,他們當時提出要建一條輕軌來連接幾個主要的城市。公民民主投票投了多少年?投了20年,到現在還在紙上。
為什麼呢?因為資本主義製度下利益衝突太多。修條輕軌誰不高興?航空公司不高興,因為人都跑到輕軌去了,它的利潤受損;旅館業也不高興,你坐了輕軌當天就到家了,我的旅館收入就要下降;沿線居民也不高興啊,噪聲增加,我的房地產貶值;稍微遠一點的居民高興,地價增值,但再遠一點的居民不高興:這和我有什麼關係啊?憑什麼我要交稅呀?所以在西方要修鐵路高鐵,選線、設站都成了問題。
隻有在中國,在政府的推動下,讓中國一下子變成高鐵長度全世界第一的國家。所以現在很多國家,包括美國英國要學中國造高鐵,但他們的製度成了製約。印度要征地,私有製又征不下來;美國和德國要選線,就會利益不均。所以中國第一條優勢:社會主義大協作。這種協作模式超過西方製度下的分工加市場交易。
第二個故事是《紐約時報》調查得出的。《紐約時報》總想不明白,美國科技先進,怎麼中國發展老比美國快呢?後來調查出來一個秘密。
喬布斯把新研發的蘋果手機和鑰匙放在同一口袋裏,鑰匙把手機的塑料麵劃痕了。下月就要上市了,喬布斯就想一周內要換成玻璃的外殼。開會的副總裁立馬就急了,還沒散會就坐飛機到深圳去了。為什麼?在美國你單單聚集工人要多少時間?9個月。然後美國的工人周末要度假,要看球賽。而中國的工人,高管電話一打,24小時內就來上班了。需要配件、螺絲、電阻,都在隔壁和對麵,深圳是產業集聚的、世界最強的加工陣地。
蘋果手機50%以上的利潤都被蘋果公司的股東賺走了,中國拿到的收入隻有5%都不到。
但以今天特朗普的邏輯,是中國贏了還是美國贏了?是中國贏了,因為中國贏得了就業、贏得了發展。美國被蘋果解雇的那些高技術的工人失業了,回來隻能測試被退回的蘋果機,工資下了一大截。所以美國主導的全球化,原來想的是美國一定贏,結果發現中國才是大贏家啊。
第三個故事,中國研發不如美國,經濟發展為何有那麼大動力?一年春節,我餐宴上遇見了微軟的高管,他告訴我一個從未在經濟學文獻中看到過的數字。他說美國現在保持著研發優勢,產品研發出來,從投資到設廠到美國經過議會修改法律標準,到營銷,把錢賺回來的周期起碼要十年以上。歐洲比十年還要長,但中國平均23個月。你說美國怎麼和中國競爭?
當西方大談中國經濟要崩潰是,日本有名的管理學家大前研一卻看好中國經濟。因為他認為中國人學習能力太快了。
他說1970年代日本人很自信,認為美國人能做什麼日本人就能做什麼。現在,日本人說,中國人做的事情,我們日本人怎麼做得到呢?
大前研一講這話是在金融危機之前。金融危機之後,2010年2月,哥倫比亞大學請我去做金融危機演講。第二天,索羅斯請我在他的量子基金總部吃飯。他問我:西方文明的衰落看來已成大局,將來要看中國能否引領世界了?然後他感歎了一句,和大前研一的觀點相同,“中國人學得快啊!”。
我反問“您覺得為什麼中國人學得快呢?”索羅斯平時是反應很快的人,但他那次沒有回答。我說是因為中國人可以全方位的學習,科學技術可以學蘇聯、美國,工業製造學德國,管理學日本,分解房地產的使用權學香港,工業園區學新加坡,農業還可以學以色列。中國沒有意識形態的障礙,隻有中國有這個包容能力。所以到中國討論多元文化的共存和發展,我認為會比在紐約聯合國討論還要受到大家歡迎。
用三句話做總結。
第一句,由分到合,從分析科學走向複雜科學,中國整體思維有優勢。西方分析科學從希臘到意大利,一直到20世紀已經到達終點了。現在世界走向複雜科學,也就是中國人講的整體論的時代,要“合”。在“合”的方麵,中國人的整體思維有優勢。
第二句,世界發展的規律,時間上是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從空間角度看,農村包圍城市,邊緣挑戰核心。所以中國現在是邊緣崛起挑戰核心。
第三句,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中國產業技術的新陳代謝是世界上發展最快的,所以中國將會引領未來的世界發展。
(原標題:一個日本人問:中國人哪來這麼多錢?中國學者的回應令人振奮……)
(責任編輯:DF134)
最後更新:2017-09-08 15:2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