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813 返回首頁    go 人物


網友評價《爵跡》超過預期 郭敬明營銷套路玩得太熘

毫無疑問,看完電影《爵跡》後,大家更多的反應是“超出預期,短短一天豆瓣打分竟然從3.5逆襲到4.1,這讓還沒看電影的人紛紛感慨“郭敬明的水軍真厲害”。其實,這真不是水軍的功勞,因為中國商業電影最精明的套路,就屬於郭敬明。“超出預期”的“預期”,顯然是建立在預告片滿滿網遊畫風的低劣質感上。預告片放的煙霧彈,讓大家的期待值適當降低,看正片居然有“驚豔”感,這個心理戰玩得高明。

郭敬明本身就是“遭黑”體質,而且很善於借勢營銷,《小時代》係列就在一片吐槽聲中狂攬18億,雖然口碑卻驚人地低。明眼人都知道,這些票房是基於他常年累計的忠粉和片中一眾人氣明星。所以,《爵跡》的一個功能應該是“翻身仗”——郭敬明要為自己的“導演”身份正名。

這次雖然邀約的還是那一眾人氣明星,但這次是依靠全球最先進的全真人CG動捕技術,做出了華語第一部全真人CG電影,這樣一個嚐試,已讓這部電影變成了一個曆史標記。事實上,目前也確有大量影評人從這個角度定義這部電影。不得不說郭導這盤棋下得很大。

《爵跡》一直自帶話題,是郭敬明在有步驟地讓它持續發酵。6月份放出第一支預告片時,一片嘩然,許多網友表示郭敬明又“撲街”了,沒有逃脫“五毛錢特效”的厄運,大家持觀望態度。9月份,第二次發布預告片,比6月的質量好多了,但片中複雜的人物對白和場景依然讓人摸不著頭腦,大家繼續捏了一把汗。

9月30日上映,不少人看了《爵跡》長達兩個小時的正片後,深深地覺得“厲害了我的哥”。估計這也是豆瓣打分逆襲的重要原因。

你談《爵跡》他就贏了

郭敬明的套路很清晰,首先親自執導自己的作品,作品抄襲討論再起熱度;其次公布演員陣容,用液化和銳化都用力過勐的海報刺激你的視覺神經,話題性得到提升;下麵開始下勐藥,公布預告片,網友討論發酵,發酵到一定程度上再賣慘回嗆,

對了,8月的空當,郭敬明還親自與發行方樂視影業撕了一回,無辜地說樂視將他的名字從宣傳海報上抹掉了,在微博上這麼一撒嬌,於是全社會都看到郭導的努力和被欺負。可是樂視跟郭敬明的氣質明明就很像啊,樂視也曾在《太子妃》的身上采用了類似的吐槽營銷,這種宣傳方式,對於他們來說早已輕車熟路,結果當然是不了了之。

最後一步嘛,第二支預告片上路,勾起好奇心,這時電影也該上映了。怒刷存在感的郭導已經讓全世界知道,某個檔期有魚塘被他承包了,你可以選擇錯過,但很難瞄都不瞄一眼地從郭敬明的全世界路過。所以作為曾經的暢銷書作家和成功的商人,郭敬明很清楚自己的受眾心理和與自己作品相匹配的呈現方式,以及如何營銷才能觸底反彈。果不其然,上映32小時就收獲1億票房,當我們談論《爵跡》的時候,郭敬明已經贏了。

當然了,套路走得熘,《爵跡》在很多人心裏依然還是“爛片”——11名明星“賣臉”又“賣聲”,個個比例失調到腿長兩米,CG技術的不穩定,導致很多細節慘不忍睹……但可以肯定的是,作為第一個勇於吃螃蟹的全真人CG電影,注定要在吐槽與讚美聲中成長,有開拓和創新,就是進步,這是一條必經之路。

文章點評資源來自:揚子晚報

最後更新:2017-08-20 12:18:39

  上一篇:go 成龍對吳京取得成績表示祝賀,《戰狼2》或會延期兩月下架
  下一篇:go 楊冪確定將出演《曾少年》,男主未定,他在網友中唿聲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