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1
人物
廣州5月末銀行業金融機構不良率1.36% 低於全國平均水平
6月24日,在第六屆中國(廣州)國際金融交易·博覽會期間,廣州市金融工作局發布了近期廣州金融業發展情況。
廣州市金融工作局黨組書記、局長邱億通介紹,2017年廣州金融業保持穩中向上的態勢,一季度全市金融業增加值391.83億元,同比增長10.1%,占GDP的比重為8.4%,貢獻率10.2%,拉動GDP增長0.8個百分點。來源於廣州的金融業稅收收入達到86.27億元,同比增長9.6%,占全市稅收6.6%。廣州地區貸款餘額突破3萬億元;上市和掛牌企業突破500家。
前5個月金融業穩中向上
存貸款方麵,截至5月末,廣州地區本外幣各項存款餘額4.75萬億元,同比增長7.9%,存款增速位列全國大城市第二位;廣州地區本外幣各項貸款餘額3.15萬億元,同比增長11.0%,增速比上月末高0.9個百分點,比去年同期高0.2個百分點。
另外,5月末全市銀行機構不良貸款率為1.36%,與上月持平,比全省、全國平均水平分別低0.45個百分點和0.59個百分點,“廣州銀行金融機構的資產質量控製良好,我們緊緊地把金融風險的防控擺在首要位置。”邱億通說。
在發展和利用多層次資本市場方麵,截至5月末,全市證券交易額4.49萬億元,同比下降6.09%,其中,股票交易額2.10萬億元,同比下降25.24%。全市期貨代理交易額1.06萬億元,同比下降22.65%。
截至目前,廣州累計培育境內外上市企業140家,比去年新增7家,總市值2.2萬億。6月20日,廣州農商行在香港H股上市。在“新三板”掛牌企業412家,比去年新增64家,總市值1075.62億元,募資總額92.82億元。在廣州股權交易中心掛牌企業6789家(其中青創板2034項),累計融資及流轉交易總額1622.45億元。1-5月,全市直接融資餘額達1.22萬億元,在大城市中僅次於北京、上海,居全國大城市第三位。
在保險領域,截至5月末,全市保費收入638.40億元,占全省保費收入的27.71%;保費收入同比增長15.69%,增速較前期有所回落,主要原因是保險業正在調整結構,壽險正從理財型向保障型、長期儲蓄型轉變,導致壽險增速回落。保險賠付金額113.05億元(不含分保的賠付支出);保險業總資產達3542.53億元。
另外,中證報價係統南方運營中心落戶廣州,目前中證報價的融資額達7500億元,是新三板市場融資額的三倍。該項目的落地,標誌著兩所(滬深交易所)、兩係統(全國股轉係統、中證報價係統)在京滬廣深形成四足鼎立的局麵,廣州結束了缺乏全國性金融交易平台的曆史。
23家網貸平台主動退出
在金融風險防控方麵,“市屬兩家法人證券公司和兩家期貨公司淨資本/淨資產比率都在80%以上,遠高於監管要求(40%以上)。三家法人保險機構償付能力充足率分別達到346.19%、166.1%和121.89%,均高於監管要求(100%以上)。”邱億通說。
另外,廣州也開展了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摸底排查,著力規範校園不良網貸業務,成立了現場檢查組,對“涉眾人數多、資金量大、源頭在本地”的27家重點平台和機構進行現場檢查,把控、化解潛在風險。
廣州互聯網金融協會先後發文叫停了首付貸、非標資產、校園貸等高風險業務; 去年7月11日,廣州市政府辦公廳印發《廣州市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實施方案》。
“2016年,廣州共有23家網貸平台主動退出,3家平台出現提現困難,6家平台跑路。”廣州互聯網金融協會會長方頌說,盡管2016年網貸行業經曆了平台數量和平均收益率的“雙降”壓力,但廣州互聯網金融行業仍有1627億元的成交量,同比增長率118%;互聯網保險業務收入高達49億元,同比增長30%。
最後更新:2017-06-25 18: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