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773 返回首頁    go 人物


委外應急回流效應:逾400隻公募二季度遭遇高比例贖回

隨著4122份基金二季報披露完畢,公募基金在“一行三會”金融強監管時代麵臨的委外資金回流情況進一步被外界所知曉。過去一段時間有為數不多的幾隻基金淨值暴動折射出了零星贖回跡象,實際情況較之更嚴重一些。

然而,基金高比例贖回現象絕非中國公募基金發展的主流,二季度公募資產規模再創曆史新高。基金業協會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5月底,109家基金公司及14家有公募牌照的其他金融機構管理的公募資產合計9.62萬億元。

上海一家大型公募基金副總經理對第一財經記者稱,資本市場始終是資金對流的市場,在一批基金遭遇高比例贖回的同時,另一些基金則迎來了大額申購,尤其是在收益率高企的當下,貨幣基金淨申購現象頻繁出現。與此同時,從月度基金發行數據來看,二季度委外定製型基金就未曾斷檔過。

高比例贖回接連發生

委外也就是銀行委外業務,它是指理財資金、銀行自營、私人銀行資金直接申購委外資管產品,標的主要有基金公司資產管理計劃、券商資產管理計劃、信托計劃、保險計劃成為委外投資主要形式。有券商人士測算,銀行理財資金委外規模為3萬億~4.5萬億,銀行自營委外規模為5.5萬億~6萬億,私人銀行資金(剔除理財)委外規模不足1萬億,三者合計約10萬億元。

在資產配置荒時代,銀行通過同業拆借等渠道低成本融資,借道資管產品投向以固定收益為主的低風險品種,從而間接完成類似於套息交易的投資行為。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這種模式被認為行之有效,但在經曆逾30個月的債券牛市的“狂歡”後賺錢效應則大幅收縮。在賺錢效應式微之後,贖回情況則變得頻繁。

據統計,495隻開放式基金(A、B、C等子份額分別統計)在二季度淨贖回份額超過了自身規模的50%,其中的112隻基金份額贖回比例超過90%,更有方正富邦鑫利寶等4隻基金遭遇贖空,28隻基金所剩份額不足1萬份。

上述副總經理稱,總體而言,委外資金的贖回力度並不大,很多是到期不續,另一些是為了應對年中考核需要資金回流。

分類來看,債券基金成為了高比例贖回的集中營,206隻債券型基金被贖回比例超過50%,占據了上述493隻基金中的近半壁江山。混合型基金緊隨債基其後涉及數量191隻,另有40隻貨幣基金遭遇高比例贖回。

從單隻基金的贖回規模來看,貨幣基金的贖回額度較高,某銀行係貨幣基金單季淨贖回213億份,另有博時現金收益B、興全貨幣A淨值分別淨贖回90多億份。債券基金中百億巨無霸工銀瑞信恒豐純債份額劇降74億份至二季度末變為28.83億份。

從基金公司來看,2016年以來的一些委外業務大戶成了本次高比例贖回的重要來源。其中博時基金旗下23隻基金贖回比例過半;除了前文提到的博時現金收益B,還有博時穩健回報A、博時雙債增強A、博時聚潤純債、博時安譽18個月、博時安榮18個月贖回規模較大,分別淨贖回20.15億份、66.475億份、19.98億份、23.15億份、20.91億份。另一些委外產品大戶同樣遭遇了較大的贖回壓力。大成基金旗下10隻基金在二季度贖回比例超過50%,工銀瑞信9隻、廣發基金15隻、華夏基金15隻、鵬華基金21隻、天弘基金15隻、招商基金20隻。

強監管效應

基金大比例贖回情況接連發生之際,正值貨幣政策收緊、金融監管異常強化之際。自今年一季度開始,央行將商業銀行表外理財資產增速納入廣義信貸增速考核,以約束銀行表外資產的擴張速度,這構成央行宏觀審慎管理評估體係(MPA)的重要組成部分。而進入二季度,MPA的考核壓力絲毫沒有放鬆,各家銀行更是提前備戰年中考核,使得在年中考核提前一個月的時間,資金利率紛紛上升。

實際上,不光是央行的監管,今年以來“一行三會”對金融行業進行了協調監管。其中,從3月23日到4月10日,銀監會連續下發8項文件,矛頭直指金融風險防控。文件思想是對銀行業內存在的風險進行摸底排查,引導行業支持實體經濟的發展,並對下一步的監管工作進行部署。強監管牽一發而動全身,一定程度加速了委外資金對資管產品的贖回。

最早被市場所見識到的是一些基金淨值的暴動。二季度,8隻基金淨值漲幅超過20%,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的相關公司人士均稱其間基金遭遇了大額贖回,因產生的贖回費計入基金資產或者基金淨值保留小數點最後一位“五入”等問題使然。此外,另有15隻基金淨值漲幅達到了15%,而多數基金遇到了大額贖回。

東北證券債券分析師張亮曾在4月中下旬時發布研報解釋稱,由於監管文件多要求銀行在 6 月中旬之前上報自查報告,銀監會也會進行“上對下”抽查,因此銀行尤其是大銀行不得不主動收縮委外規模,近期工商銀行建設銀行興業銀行等都開始出現規模性的委外贖回。一方麵,大行贖回委外會對市場形成示範效應。另一方麵,經過去年年底的債券市場調整之後,很多委外處於浮虧狀態,大行贖回委外再次導致債券市場劇烈調整,委外再次麵臨跌價風險。因此,銀行為了避免虧損擴大,也會被迫贖回委外。

委外並非單向回流

資本市場向來是一個資金對流的市場,當一批基金遭遇較高比例的淨值贖回的同時,也有一批基金遭遇了大比例申購。

據統計,截至二季度末,有346隻份額超過5000萬的基金在第二季度中出現了50%以上的體量增長。其中,工銀瑞信添益快線一個季度內,基金份額增加了647.1353億份,博時合惠B增加239.2589億份,華泰柏瑞貨幣B增加了194.5514億份。而出現百億份淨申購的有21隻。

委外資金大戶同樣也是淨申購集中營,並推動其規模和排名穩中有進。博時基金13隻產品累計獲得613.84億份淨申購;工銀瑞信7隻產品累計獲得648.5234億份淨申購。截至二季度末工銀瑞信基金總資產淨值6987.9億元,博時基金資產規模3765.23億元,位列國內第二、第四大基金公司。

另從基金發行數據來看,二季度委外定製型產品發行從未間斷,拚單定製和發起式單一定製均有出現。而貨幣基金收益率的走高,同樣促使大量資金前去申購。

從官方最新披露的數據來看,截至5月份公募體量高達9.62萬億元,距離10萬億門檻僅僅是一步之遙。

(原標題:委外應急回流效應:逾400隻公募二季度遭遇高比例贖回)

最後更新:2017-07-24 09:04:55

  上一篇:go 中國首次在電動汽車發展指數排名中取得全球第一
  下一篇:go 監管函數量反超問詢函 業績預告披露差異、違規減持、治理紕漏受處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