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285 返回首頁    go 人物


釣魚人最討厭的大肚魚,最初為消滅蚊子引進,現成南方水域生物災難

經常有去釣魚的魚友都知道有一種非常煩人,那就是大肚魚,口小貪吃易上勾。農村生活的人一般也不吃這種魚,常常放走或者拿回喂雞鴨!

大肚魚最初是因為能夠消滅蚊子的幼蟲而被引進到國內,不過由於生長太過迅速,現在已經成為生物災難(被列入世界百大外來入侵物種之一)。

大肚魚,學名食蚊魚,又稱柳條魚,是一種矮胖的小魚,嘴巴略朝上,原生於北美洲東部和南部的淡水水域,從美國新澤西州南部到墨西哥,從印第安納州中部到伊利諾伊州南部的密西西比河盆地,都有它們的身影。

成年食蚊魚一天能吃上百條蚊子幼蟲(孑孓),不過孑孓們並不是食蚊魚的單一食物,各種浮遊生物、甲蟲、蟎類和無脊椎小生物等都是食蚊魚的口糧,一天的進食量可達其體重的42%~67%,是個不折不扣的“吃貨”。

食蚊魚從1911年被引入台灣,上世紀20年代引入內地後,已經在珠三角地區繁衍生息,站穩了腳跟。正所謂請神容易送神難,食蚊魚的生長比黃魚快,食蚊魚性成熟懷卵量70~200萬粒,每尾雌魚每年能產200~300尾。對當地浮遊生物、昆蟲和甲殼動物的結構造成了影響。食蚊魚還是一些蠕蟲的潛在寄主,這些寄生蟲可能被傳染給當地的魚類。在國外,食蚊魚被引入澳大利亞後收獲很多惡評,被視為有害生物。

在華南人類活動區,食蚊魚已取代了本地的青鱂和弓背青鱂,成為低地水體的優勢種,危害到這些青鱂的生存。甚至會影響當地蛙類、蠑螈等兩棲動物的生存。

現在有些市民會把食蚊魚養在家裏魚缸或水培植物中,建議不要把它們放生。

最後更新:2017-08-26 21:51:46

  上一篇:go 夜釣最好十二點前回家,她在家釣老“鯉”就不好!
  下一篇:go 各位釣魚人,野釣中的這些有毒、有刺的淡水魚,你們見過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