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405 返回首頁    go 人物


首批8家個人征信牌照恐再難產 阿裏騰訊等籌備“信聯”

首批試點的八家個人征信機構或又麵臨難產,取而代之的是多家企業效仿第三方支付“網聯”,成立個人征信界的“信聯”。

中新經緯客戶端從多家企業機構獲悉,包括首批8家個人征信試點機構中的芝麻信用、騰訊征信、前海征信、考拉征信、鵬元征信、中誠信征信等,以及百度、網易、360、小米、滴滴、開鑫金服、宜信等行業相關機構,已倡議共同發起成立一家個人征信機構。

目前,多家參與方已經簽署投資意向書,機構籌建已進入實質階段,機構名稱、公司章程等內容已基本明確,但具體並未透露。

知情人士透露,“信聯”是按照央行相關精神部署,由央行授意組織。這個聯合機構將效仿第三方支付“共建、共有、共享”原則的“網聯”模式,目的是在傳統金融之外,實現對互聯網金融和小微金融個人征信的全麵覆蓋。

2015年1月5日,央行要求芝麻信用、騰訊征信、考拉征信、前海征信、中誠信征信、鵬元征信、中智誠征信、華道征信這八家機構做好個人征信業務的準備工作,準備時間為六個月,但時至今日,尚未發放一張個人征信牌照。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征信機構的“第三方獨立性”存在問題。

央行副行長陳雨露4月在個人信息保護與征信管理國際研討會上強調,個人征信業務活動中,征信機構應堅持三方麵原則,首先便是第三方征信機構的“獨立性”。

“征信機構在公司治理結構和業務開展上應確保獨立,防止利益衝突。開展業務要客觀中立,不能受信息提供者和信息使用者等其他主體的支配。征信產品和服務的使用不能與征信機構股東或出資人的其他業務相捆綁,不能成為股東或出資人謀取他利的手段。”陳雨露說。

央行征信管理局局長萬存知此前在談到8家征信試點機構存在的問題時指出,一是8家都想形成自己的業務閉環,二是業務或者公司治理結構上不具備或者不具有第三方征信獨立性,三是對征信的基本理念和基本規則了解不夠,而且也不太遵守。

“由第三方機構牽頭,很多有共同意向的機構聯合起來,共同申辦個人征信公司是可行的。”萬存知指出。

蘇寧金融研究院互聯網金融研究中心主任薛洪言表示,從監管層的多次表態來看,非常看重第三方征信的獨立性,相比單家機構主導,多家聯合發起、股權分散的類銀聯和網聯模式,顯然更加符合監管的要求,也更加契合征信機構的半公共產品屬性。

“信聯”的參與方之一,開鑫金服總經理周治翰表示,“信聯”的成立將極大的推動我國個人信用體係的建設,通過聯合體,可以實現各個機構之間的數據共享,統一標準,得出更客觀真實的個人征信報告,打擊多頭借貸這些行業不良現象,為消費金融、網絡借貸健康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持。

值得一提的是,隨著“信聯”的籌建,原先做準備的8家征信機構的個人征信牌照恐怕將再次麵臨難產。上述八家機構之一的一位征信人士表示,未來還會不會發也說不準,主要得看央行,不過我們也已經加入了“信聯”。

(原標題:首批8家個人征信牌照恐再難產 阿裏騰訊等籌備“信聯”)

最後更新:2017-06-23 22:58:02

  上一篇:go 中信證券上海淮海中路營業部搶籌萬科A 買入逾2億元
  下一篇:go 萬達公司債大跌引擔憂 機構稱提防流動性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