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8
人物
比亞迪能否演繹新能源王者歸來

在比亞迪今年半年報股東名單上,一眼就能看到BERKSHIRE HATHWAY ENERGY這個名字,其中文名為“伯克希爾哈撒韋能源”,是巴菲特旗下伯克希爾哈撒韋的控股子公司。
伯克希爾哈撒韋能源為比亞迪第四大股東,持2.25億股,自其(當時名為“中美能源控股公司”)在2009年以每股8港元入股比亞迪,靜靜地趴了8年,一股未動。包括2010年比亞迪(H股)最高飆升至88.4港元,2011年跌至10.92港元,巴菲特權當沒看見。
如今,比亞迪(H股)股價重回70港元之上,摩根大通更預測其將創曆史新高,升至100港元,而僅僅在1月之前,該機構的預測價還在58元。比亞迪似乎正在演繹新能源王者歸來。
新能源車業務保持增長
據比亞迪今年半年報顯示,該公司主要從事二次充電電池及光伏業務、手機部件及組裝業務,以及包含傳統燃油汽車及新能源汽車在內的汽車業務,並通過跨座式單軌“雲軌”產品積極拓展城市軌道交通業務領域。
今年上半年,其細分產品的營業收入情況為:汽車及相關產品為231.89億元,占比51.49%,同比增-4.15%;手機部件及組裝等為182.35億元,占比40.49%,同比增10.09%;二次充電電池及光伏為36.13億元,占比8.02%,同比增-13.43%。
分產品來說,報告期內,比亞迪新能源汽車業務整體收入約人民幣157.69億元,同比增長約1.97%,占公司總收入的比例增至35.01%,成為公司收入和利潤的重要來源。
據相關排名統計,比亞迪新能源汽車今年上半年共銷售4.69萬輛,占全國總銷量23.3%,銷量大幅領先排名第二北汽新能源的3.61萬輛。不過,比亞迪董事長兼總裁王傳福提供的數據是近4萬輛。乘聯會的數據為3.46萬輛,排名仍為第一,第二名北汽新能源為3.01萬輛。
比亞迪汽車銷售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趙長江表示,比亞迪新能源汽車2017年總銷量或將突破10萬輛。
據中國汽協轉載文章顯示的數據,全球範圍內,今年前7月,電動車累計銷量比亞迪排名第三,排名第一和第二的分別是特斯拉和寶馬,累計銷量分別為5.19萬輛和4.88萬輛。不過,7月份電動車全球銷量頭名為比亞迪,達1.12萬輛,同時,該月比亞迪宋插電混動版注冊量達到5069輛,上市僅4個月便拿下“全球最暢銷電動車”稱號。
但是就單個車型來說,今年前7月累計銷量排名,比亞迪的車型最高也隻排在第10名左右。
作為全球新能源汽車領頭羊之一,比亞迪在新能源汽車的技術和產品迭代方麵走在行業前麵。該公司純電動大巴K9和純電動出租車e6已在全球6大洲、50多個國家和地區、超過200個城市成功運營。
但是,在全球新能源汽車時代加速到來的現在,比亞迪要同時麵對多方強力競爭,包括特斯拉為代表的其他全球新能源汽車巨頭、迅速轉型新能源汽車的以寶馬為代表的傳統燃油車企、以知豆為代表的意圖從新能源微型車及小型車市場彎道超車的後起之秀。
針對當前局麵,比亞迪努力補足自己的短板。比亞迪在今年半年報中稱,未來將推出新款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在保證性能優勢的同時設定富有競爭力的價格,實現對傳統燃油車的直接競爭。
從目前比亞迪的操作來看,其還通過自有“雲軌”產品在二、三線城市推廣時捆綁銷售比亞迪新能源汽車。
今年8月的消息稱,2018年比亞迪將會重點發力10萬元以內區間的新能源微型車及小型車市場,多款電動化新車型將會推出。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認為今後這種車型會占整個純電動車銷量的75%。
與戴姆勒的競合迷局
市場爆發時,先發者最大的優勢就在於可以迅速搶占市場。拓展地方城市以及推出微型車,或將是比亞迪或將是比亞迪搶占市場很有用的措施。
與此同時,比亞迪需要打造能與全球新能源汽車巨頭比肩的品牌。高手過招,最終製勝還是在品牌,而樹立強大的品牌的有效方式就是發展高端車。
據悉,未來三年,比亞迪將征戰高端市場,推出比肩特斯拉的新能源產品。對於與戴姆勒合作的“騰勢”品牌,比亞迪也計劃加大投資力度。
騰勢新能源是比亞迪汽車工業有限公司(“汽車工業”)與戴姆勒大中華區投資有限公司(“戴姆勒”)於2011年2月16日共同出資設立,雙方持股比例各占50%,重要財務和經營決策需要兩家股東共同批準。騰勢由戴姆勒提供整車製造與設計,比亞迪配套電池技術和驅動技術動力係統。
今年6月,戴姆勒與汽車工業各自對騰勢新能源增資人民幣5億元,增資後持股比例不變。騰勢新能源投資總額已由38.6億元變更為48.6億元。
目前,騰勢售價超過30萬,整體業務量還不大。今年上半年末,比亞迪對騰勢新能源銷售商品、設備和提供勞務的應收餘額為8.3億元,對騰勢新能源采購商品和接受勞務的應付餘額為4.39億元。2016年,騰勢淨利潤為虧損13億元。
戴姆勒在與比亞迪攜手開發新能源汽車的同時,也在尋找與其他廠商的合作機會。今年7月,戴姆勒與北汽簽署框架協議,宣布將共同投資50億元人民幣,在北京奔馳建立純電動車生產基地及動力電池工廠,生產梅賽德斯-奔馳品牌的純電動車產品。業內因此一度猜測戴姆勒將放棄騰勢。
但近日,騰勢已被發現入駐奔馳4S店,與奔馳、smart品牌比肩,戴姆勒大中華區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兼CEO唐仕凱近日也表示,“不會放棄騰勢,未來還會繼續投資。”未來有可能從技術合資層麵升級為全麵合資,成立“真正的合資公司”。
唐仕凱雖表示,戴姆勒的新能源產品將堅持走“雙軌發展路線”,北汽與比亞迪是並行的兩條線,但他也表示,“我們最大的合作夥伴在中國依然是北汽集團。”2015年,北京奔馳的汽車產量約為25萬輛,銷量相當於梅賽德斯-奔馳在華總銷量的三分之二。
即便“雙軌發展”,也會有親疏的。更重要的是,還要看戴姆勒自身發展戰略,在全球汽車迅速轉型新能源的過程中,掌握和掌控包括動力電池等新能源關鍵技術應為其核心訴求。比亞迪深耕動力電池已久,不排除戴姆勒將電池技術學到手後慢慢疏遠騰勢。
既然戴姆勒可以與別人合作,對於比亞迪來說,做好獨自或另尋他人打造高端品牌的兩手準備也是必要的。
(原標題:比亞迪能否演繹新能源王者歸來)
最後更新:2017-09-24 05:0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