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2
人物
央行金融研究所:逆周期宏觀審慎管理措施回歸中性
中國人民銀行11日表示,已將外匯風險準備金征收比例從20%降為零,並取消對境外金融機構境內存放準備金的穿透式管理。央行金融研究所所長孫國峰表示,此舉是考慮到當前市場環境已發生較大變化進行的必要調整,前期的逆周期宏觀審慎管理措施相應回歸中性。
近日,人民銀行調整了外匯風險準備金政策和對境外金融機構境內存放執行正常準備金率的政策。孫國峰表示,這兩項政策都是在前兩年人民幣匯率出現波動、資本流動呈現一定順周期性的背景下出台的宏觀審慎管理措施,考慮到當前市場環境已發生較大變化,上述兩項政策有必要進行調整。
2017年以來,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簡政放權、創新驅動戰略等深化實施,我國經濟結構加快調整,發展新動能增強,經濟增長的穩定性、協調性進一步增強。同時,國際市場美元對主要貨幣持續走弱。
孫國峰表示,匯率根本上是由經濟基本麵決定的,短期可能受部分因素擾動從而與基本麵有所偏離,但最終還是會回歸經濟基本麵。今年以來人民幣對美元匯率整體呈現升值態勢,對一籃子貨幣基本穩定,這主要是我國經濟持續向好等基本麵因素在匯率上的反映。當前,無論是學界還是業界都普遍認為人民幣匯率已比較充分地反映了經濟基本麵,匯率總體處於合理均衡的水平。
“在人民幣匯率水平趨於均衡的同時,市場預期趨於理性,跨境資本流動和外匯供求都更加平衡。”孫國峰認為,在市場環境已轉向中性的情況下,有必要調整前期為抑製外匯市場順周期波動而出台的逆周期宏觀審慎管理措施,也相應回歸中性,以強化外匯市場價格發現功能,提高市場流動性,更好地服務於實體經濟,促進經濟持續、協調、平穩發展。
最後更新:2017-09-11 18:1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