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18 返回首頁    go 人物


平安銀行利潤支柱反轉!零售利潤占比達六成 真要對標招行?

換帥後大刀闊斧進行零售戰略轉型已有大半年之久,平安銀行的業績支柱陡然反轉——零售利潤占比從去年同期的29%竄升至64%,對公利潤占比由60%跌至22%。

兩塊資產的盈利能力懸殊讓人瞠目:零售5906億資產創造106億利潤,對公1.8萬億資產僅創造36.3億利潤。

“以後大家看平安銀行的報表,要用不同的視角”, 平安銀行董事長謝永林對記者說。在謝永林的邏輯裏,這個資產規模剛達到3.09萬億的銀行,會繼續調整資產結構,進一步縮減對公資產規模、增加零售資產投放,以零售端的高定價資產來彌補淨息差的收窄。

零售對公,驚人反轉

平安銀行正在不斷深化其傳遞給外界的零售轉型烙印。

在半年報“業務結構全麵優化”的章節裏,平安銀行用了“突破”、“快速發力”等字樣來描述零售業務,並詳列了零售客戶數及增幅、零售AUM(管理客戶資產)及增幅、零售存貸款餘額及相應增幅、零售營收和利潤占比,外加信用卡流通卡量、單月發卡量、總交易額等十餘個能表明零售業務迅速增長的指標。但相較零售的濃墨重彩,該行半年報對公司業務的篇幅顯得略為寡淡,偏向闡述“行業化”、“雙輕”等發展理念。

事實上,零售和對公的陡然倒掛在財報得到了充分體現:截至六月末,平安銀行的對公業務營收297.6億,同比減少67億元;支出60.84億,減值損失200.5億,利潤36.27億,貢獻利潤占比隻有22%。反觀零售,其營收217.7億,同比增加57.4億元;支出75.84億,減值損失35.9億,利潤高達106億,貢獻占比高達64%。

進一步分析存貸款指標,可以看出平安的對公業務增長相對乏力:企業存款較去年末減少了525億元至1.6萬億;而個人存款上半年增加430.5億元至3120.7億元。貸款方麵,企業貸款為9372.5億元,上半年增量僅約24億元;而個人貸款(不含信用卡營收賬款)達到了4491億元,增量892.2億元。

這就不難解釋為什麼平安的零售對公業務會出現反轉。平安64%的零售利潤占比,甚至還高於“零售之王”招行,因此有業內人士驚唿“這還真就要超招行了?”(平安之前數次表示要在零售業務上趕超招行).

至於對公業務,平安銀行行長胡躍飛表示要全麵向“輕資產、輕資本”轉型。他介紹到,這已有成熟落地案例,比如醫療、健康、文化、旅遊等板塊在平安銀行的資產規模已達幾百億,近年來大部分業務都走 “雙輕”道路,平安銀行以“真投行”模式介入,參與企業IPO等關鍵生命周期的綜合金融服務。

下一步仍將加碼零售高息資產

招商證券金融組用了“樂見其成”為題,來點評平安銀行的中報業績。該團隊分析,平安銀行零售條線盈利水平提高的原因有三:

首先,零售條線成本繼續壓降,該行今年上半年的零售條線成本收入比同比大幅下降15.5個百分點至34.8%。原因是集團與銀行間客戶遷徙,以及業務渠道和流程的“智能化”,使得平安銀行在零售端的獲客成本走低;

其次,該行上半年零售條線中收收益率同比提高5個BP至3.32%,中收業務ROAA同比增54個BP至2.16%。該團隊還預計,隨著平安集團與該行間協同作用進一步提升,零售的中收貢獻將進一步加大;

最後,零售條線不良請款好轉帶動信用成本下降:截至1H17,平安銀行零售貸款(不含信用卡)不良率較年初下降25BP至1.32%,因此,零售條線信用成本較年初下降16個BP。撥備反哺利潤是平安銀行零售條線平均資產收益率上半年提高的核心驅動因素之一。

但如果我們把分析再做深一點,細化研究上半年兩季度的情況,會發現平安銀行的零售存款成本正在提高。換句話來說,如果平安的企業存款繼續掉,平安就要在零售端發力。而即便目前零售業務的勢頭好像很勐,但平安銀行不得不靠提高零售存款的成本來提升負債規模。

半年報顯示,該行今年二季度吸收存款的平均成本率環比提升11個BP至1.92%:其中二季度的零售存款成本一下子較一季度末上行了27個BP至1.78%,企業存款成本環比提高了9個BP至1.96%。

負債成本的提升自然一定程度上促使了淨息差的收窄,該行二季度末的淨息差為2.38%,比一季度末的 2.53% 收窄15個BP.

但謝永林表示,他有信心平安銀行的淨息差還是會維持在一個行業領先的水平,並且不擔心付息成本的上升。

“我們目前的資產端更多的是高收益率資產。如對公貸款的利率在5%左右,但新一貸、信用卡分期等利率最高達18%。我並不擔心付息成本上升,我更多考慮資產結構的調整,減少對公資產規模,加大對零售資產的傾斜”,謝永林表示。

高企的同業負債

在回答券商中國記者的提問時,謝永林坦言,平安的同業負債成本,確實在一定程度上對平安的淨息差造成了某種“拖累”。

分析半年報可知,平安銀行今年上半年發行的同業存單日均餘額為2971.04億元,相較去年同期的2291億有所上升。而同業業務及其他的日均餘額飆升得更為明顯,由去年同期的3950億元,飆升至6338.4億元。

就在今年一季度,平安銀行的同業存單日均餘額還達到3176.05億元, 或許是由於二季度開啟的“三三四”專項檢查等因素,平安銀行壓降同業存單發行規模,二季度的同業存單日均餘額降低至2768.3億。但同業業務負債已然高企,日均餘額由一季度的5850億元上升至6821.8億元。

平安銀行表示,受同業業務市場利率上行等因素影響,2017年上半年計息負債平均成本率同比提升,存貸差、淨利差、淨息差相應下降。

不過,謝永林表示,這相比去年10月的同業規模高位,已經下降不少。“去年10月的時候,我們就判斷利率會走高,所以我和何之江(平安銀行副行長)在當時就主動大規模壓降同業規模。而且,我們的同業利息收入是增長的,那是因為我們在比較好的點位抓住了同業存單的投資機會,進行同業存單存放的管理,在整個規模合理配置下,獲得了較好的收益”。

(原標題:平安銀行利潤支柱反轉!零售利潤占比達六成,真要對標招行?)

最後更新:2017-08-13 22:32:24

  上一篇:go 恒大在銀行業又邁一步 恒大金融董事長邱火發進入盛京銀行董事會
  下一篇:go 方大炭素擬豪擲60億理財 年內A股公司理財規模超6000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