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5
人物
山西省七大煤企去年虧損麵收窄 負債仍居高
從2016年開始,受益於供給側改革政策,止跌回升的煤價為不少煤企的業績帶來回升。盡管如此,山西七大煤企2016年的業績仍為虧損,虧損麵有所收窄,與此同時負債仍在上升。
近期山西省屬七大省屬國有煤炭集團——同煤集團、山西焦煤、晉能集團、潞安集團、晉煤集團、陽煤集團、山煤集團陸續發布2016年年度財務報告等重大信息,通過梳理統計,2016年山西七大煤企總營業收入9365.04億元,較上年的10893.47億元減少14.03%;淨利潤總額為虧損34.60億元,較上年的56.12億元減虧21.52億元,同比降低38%。
其中,同煤集團營業收入與淨虧損額雙高,分別為1702億元與9.93億元。
而在資產負債率方麵,截至2016年底,七大煤企總資產合計15252.46億元,負債總額約為12601.88億元,總資產負債率82.62%,較2015年的82.20%高出0.42%。
其中,陽煤集團、山煤集團與晉煤集團資產負債率位列前三,分別為85.89%、84.99%、84.95%。在七大集團中,僅有山西焦煤和晉能集團的負債率在80%以下,為78%左右,而其他五大集團的負債率均在80%以上。
融資方麵,去年,山西七大煤企的總融資金額為2386.94億元。其中,晉能集團的融資金額最高,為660億元,其次是陽煤集團的590.39億元,隨後是山煤集團的584.28億元。
從2016年下半年始,煤炭市場有所複蘇,但是七大煤企的資產負債率不降反升,據梳理,2017年一季度七大煤企總體資產負債率達到了82.7%。居高不下的負債率也與受益煤價上漲業績回暖的其他煤企形成了較為鮮明的對比。
“山西這幾個煤礦的資產負債率遠高於全國工業企業,更超出了大多數全國煤炭企業,因此財務費用難以在短期內降低;此外,山西煤企社會成本高,社會成本轉移困難,總體負擔未減輕;另外,前期的欠薪、降薪、欠繳社會保險的量較大,正在逐步補齊,一定程度影響業績;前期部分煤企通過內部關聯交易做大營業收入,存在虛增利潤的情況。”煤炭科學院戰略規劃院副院長吳立新對第一財經記者分析:“上述問題都會對這些煤企的經營狀況造成影響。”
在中央財經大學中國煤炭經濟研究院煤炭上市公司研究中心主任邢雷看來,這些問題存在多年,頑疾待解。“山西煤炭國企相對於民企,主要問題在於冗員多,包襖重,企業辦社會,還有一個重要問題是融資成本高,財務費用很高,另外,眾多的稅費也對企業利潤造成侵蝕。”邢雷指出。
上述企業遇到的問題在某種程度上也折射出行業的現狀。
根據煤炭科學研究總院煤炭戰略規劃研究院近期發布的《中國煤炭行業供給側改革關鍵問題研究》報告(下稱“《報告》”),截至 2015 年底,全國煤炭企業應收賬款已經達到 3900 億元的高位。產能過剩引發 PPI(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連續 40 多月負增長。
《報告》指出,根據中國煤炭工業協會統計數據,2015 年已有 90% 的煤炭企業處於虧損狀態,大量煤炭企業出現了減發、緩發工資的現象。截至 2016 年 5 月底,我國規模以上煤炭企業負債總額 3.64 萬億元,平均資產負債率達到 67.7%。
2012 年 6 月,煤炭行業主營業務收入占全國工業的 3.9%;利潤占 9.5%,虧損僅占全國工業的 2.5%,隨後幾年煤炭企業在全國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及利潤總額的占比不斷縮小,虧損額卻不斷加大,截至 2016 年 6 月,隻占全部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比重 1.9% 的煤炭企業虧損額卻占到了全部工業企業的 9.4%,接近十分之一,利潤僅占全國工業的 0.3%。
與此同時,過度投資加重負債,抬高了企業的杠杆。在 2012 年至 2016 年四年時間,煤炭行業資產負債率從 53.6% 上升至 70.1%,上升了 16.5 個百分點,而同期工業企業平均的資產負債率僅上升了 1.2 個百分點,煤炭企業負債水平上升非常快,遠遠超出工業平均水平。
“前幾年煤炭發展非常快,過度的投資增加了煤炭企業負債率。另外,杠杆的依賴度非常高,我們的很多方麵都是靠滾動貸款,用新債還舊債,用貸款發工資,所以欠款也非常多,很多企業都是20億以上。因為貸款非常多,資金鏈斷裂和債務違約風險非常大。”吳立新表示。
在這種情況下,產能過剩嚴重、負債盈利能力弱、環境問題嚴重、能源轉型壓力大等問題成為煤炭行業需要麵對與解決的遍核心問題。
而為了緩解山西七大煤炭集團麵臨的問題,吳立新表示:“國家取消礦產資源補償費和可持續發展基金,山西也已加大清費力度,出台脫困措施,暫停提取煤炭企業礦山環境恢複治理保證金和煤礦轉產發展資金,煤企通過各種手段降低材料費、工資及福利,進一步降成本空間。另外也可正在通過市場化債轉股,降低企業杠杆。”
對此,邢雷表示:“首先,該由政府負擔的社保醫療等由政府負擔;其次,社會服務部門交給地方政府;再次,國家加快金融改革,降低企業融資成本;最後,應”放水養魚“,進一步清費利稅,但這些措施效果的顯現還需要一些時間。”
據了解,為降低融資成本和財務成本,可以通過剝離、處置無效資產來增加現金流,減員節支增效; 通過“債轉股”模式緩解債務壓力,變債主為股東,節約利息支出。金融企業建設利率市場化環境從而降低企業財務成本。
去年7月13日,為了緩解資金壓力,山西省副省長王一新就已帶領山西七大國有煤炭企業和兩家民營煤炭企業在北京進行路演推介。
最後更新:2017-07-18 07:1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