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300 返回首頁    go 人物


曹操如此多疑 司馬懿如何獨善其身、最後還奪了曹魏政權的?

三國時期,群雄割據,各個小國之間鬥爭不斷,爾虞我詐都跟家常便飯似得,在這亂世的潮流中,英雄出現了一批又一批,更替的速度之快,人們都沒來得及記住他們,他們就消失了,不過,還是有些厲害的人物,在時間的滾滾洪流中屹立不倒,這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司馬家族了,而這司馬家,最厲害的莫過於司馬懿。

(圖一:司馬懿)

今天我們就來看看司馬懿是怎麼在亂世中獨善其身的。

三國三國,顧名思義就是三國割據天下,這三個國家分別就是魏國、蜀國、吳國。這三個國家中,當屬魏國最強大,從占據的土地麵積上看,魏國領土最廣,吳國第二,蜀國最小,從占據的地理位置上看,在魏國的領地中,有秦朝的都城鹹陽,還有漢朝的都城長安,可以說魏國占盡了風水寶地,就衝著這些風水寶地,魏國取得的最終勝利的可能也別其他兩個小國大。

巧的是,司馬懿正好就是魏國人,而且司馬懿自始至終都在魏國效力,沒有像當時別的謀士那樣,寧當雞頭不做鳳尾的選擇去一個小國,這不得不說,司馬懿的眼光是很長遠的,他不僅看到了自己的前途,還看到了自己國家的前途。

(圖二:三國割據圖)

雖然在魏國,他不一定最受寵,但是反過來說,魏國也正會因為人才多,取得更好的發展,自己的國家都蒸蒸日上了,自己也在競爭中變得更優秀,他司馬懿沒有理由跑去一個終將會滅亡的小國,當一個叛徒外加未來的亡國之徒。

所以學習司馬懿的第一條就是要有長遠的眼光,要選擇有發展有前途的公司還有項目。

司馬懿的成功還離不開他選人的眼光,他選對了最後的贏家。司馬懿的才華是公認的,他年輕時就有相當的名氣了,風頭正勝的司馬懿碰到了求賢若渴的曹操,曹操當然不願意錯過這個人才,就想招攬司馬懿來自己手下做事。

(圖二:曹操)

可是那時候的曹操還在跟袁紹互懟,一時間難分高下,司馬懿看不清誰是最後的贏家,也不敢貿然站隊,就決定以不變應萬變,死活不答應曹操,正好還能擺擺自己的架子,等到最後曹操鬥過了袁紹,再來請司馬懿時,司馬懿就順著這個樓梯下來了,開始為曹操做事。

聰明的司馬懿自然看得出來曹操多疑,於是除了曹操,他還找了個備胎,這個備胎就是曹操的兒子——曹丕,以防在被懷疑之時,還有個人能幫自己說話,也為自己在曹操離世之後不至於被打入冷宮,能夠繼續活躍在朝堂之上打個基礎。

(圖三:曹丕)

除了找對主子,司馬懿做事也是勤勤懇懇兢兢業業,從不出差錯,後來曹丕稱帝,司馬懿也是鼎力相助,因此司馬懿深得曹操曹丕信任。

從司馬懿選立場,在朝堂的小心機,我們不難看出,做事還是要未雨綢繆的,對於不確定的事,還是要多多觀察的好,在立場確定之後,那就是要堅定的頭也不回的走下去,做出成績來,畢竟有誰不喜歡有能力的員工呢?

除了這些,司馬懿還很注重很朝野大臣的關係,在官場上十分吃得開,不少朝廷重臣都與他關係不錯,所以在後來的政變中,司馬懿二話不說就能拿下國之大權。

(圖五:司馬懿和他倆兒子)

司馬懿也明白,自己一個人的能力終究是有限的,一個人也撐不起整個司馬家族,所以,他從小就悉心培養他兩個兒子,好讓他的兒子能代他完成魏的統一,結果也沒讓他失望,他的兩個兒子完成了他的心願,所以司馬懿在人才的培養上,也是十分有心得的。

如果隻看這些方麵,司馬懿的確有不少值得我們借鑒,畢竟能在三國亂世中屹立近百年,這個司馬家族,的確不簡單。

最後更新:2017-08-20 12:55:04

  上一篇:go 王健林下了一盤大棋,官方點名表揚,賈躍亭成反麵典型
  下一篇:go 李易峰少了耍帥的鏡頭,但是這哭戲讓人稱讚,離影帝又近了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