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2
人物
馬雲紐約最新英文演講:我不是政治家,也不是科學家,我是……
編者按:2017年9月20日,阿裏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雲在彭博世界經濟論壇上發表演講。以下為演講全文。

馬雲:
克林頓總統先生、邁克爾、各位閣下、朋友們,早上好。
先前他們聯係我說,紐約有一場論壇,讓我們分享對未來的想法和思考。我感到非常興奮和榮幸。
我不是政治家,也不是科學家。我是個商人。作為一名企業家,我非常高興地在此分享我們從生活中學到了什麼,我們應該以怎樣的態度麵對未來。
作為一名企業家,我們非常清楚地知道,如果我們失去領導力,失去想象力,我們的公司將沒有前途。在我的公司還非常小的時候,我們每天都尋找機會壯大自己。現在,我的公司變得很大,我每天都擔心有什麼其他的風險,有什麼其他的事情將阻礙我們前進,變成公司的毒瘤。
我們在摸清這些問題時,必須思考一件事:該如何把這些問題轉化成機遇?在這個世界上,絕大多數人相信眼見為實,但隻有那些偉大的領袖,才有能力看清未來的真相。
現在人們擔心的事情很多,但我認為我們嚴重低估了技術革命將帶給世界的重大影響。我們進入了一個充滿機遇和挑戰的世界,像這樣的時代我們很少遇到。在過去300年裏,隻有過三次。
當今的問題如此嚴峻而複雜,沒有哪個政府或者企業能夠獨力解決。所以,我們必須合作。否則的話,我想這個世界將變得更加艱難,更加令人沮喪。
世界正從IT轉向DT。很多人不知道什麼是DT,就像很多人不知道什麼是IT一樣。IT,也就是信息技術,正在向DT,也就是數據技術變遷。這不是關於技術升級,而是關於一種思想,關於我們做事的方式。
這個世界曾經隻關心一種“二八結構”,即很多金融機構專注於支持20%的大公司,這些公司賺取了80%的利潤。
但今後的世界屬於“八二結構”。我們應該關心屬於那80%的小企業,屬於那80%的年輕人,屬於那80%的發展中國家。世界正在尋求一個更加包容、可持續、幸福和健康的環境。
我認為,世界不隻需要G20和B20,還需要G200和B200。我覺得年輕人也變了。他們不想當看客,他們想參與進來。
在過去200年裏,我們人類總是希望利用知識預測未來。但現在,我們進入了一個新的世界,沒人能看透未來。我們對數字時代的了解非常有限。所以我認為,我們進入了一個人人都開始擔心的世界。
現在,那些說自己相信未來的人,他們被視為瘋子。人們擔心大數據、人工智能和雲計算,諸如此類。我覺得這些擔心是正常的。
200年前,蒸汽機出現時,人們擔心蒸汽機將搶走很多工作。100年前,當電力出現時,人們也擔心電力將搶走很多工作。但我相信,人類會找到解決辦法。就算我們找不到,我們的子孫也會找到。
五年前,我們注意到公司內部在激烈爭論一個話題。我們認為,網絡購物、電子商務正從PC轉向手機。那時候沒人相信,因為大多數人說:“喂,馬雲,用手機怎麼買東西?屏幕那麼小。”但事實證明,現在我們網站上87%的訂單都來自手機。不是因為屏幕太小,而是因為我們眼界太小。我們老了,年輕人沒老。
我們總是習慣於等待政府尋找解決辦法。但實際上,辦法無處不在,人類的智慧無處不在。我認為,人類應該對自己有信心。新技術將摧毀很多工作崗位,但也會創造很多。
當我們開始失去憧憬,當我們開始失去想象力的時候,我們就開始擔憂。我認為,正是由於我們失去了對未來的憧憬,失去了想象力,我們才開始過於擔心未來。
現在我們知道,蒸汽機為世界帶來了很多工作,電力為世界帶來了很多工作。DT數據技術也將如此。問題在於,我們是否做好了準備,我們是否能勝任這些新工作。
現在很多人在談論製造業,但我覺得製造業再也不會帶來很多工作崗位。在過去200年裏,製造業確實創造了很多工作。但現在,由於人工智能,由於機器人,製造業不再是主要的就業引擎。服務業將成為創造就業的主要推動力。
所以在談論製造業的時候,我們不應該談論中國製造或是美國製造。那將是互聯網製造。大多數小企業將強大起來,大多數小企業將走向全球。在過去30年裏,是那些隻占到全球企業6%的大公司受益於全球化。
在今後30年裏,我相信至少占到六成的小企業將走向全球,將受益於全球化。全球化不是壞事。我們需要促進全球化,我們需要確保全球化具有包容性。
人們擔心機器將控製人類。我覺得,人類應該有自信。人類有智慧,而機器沒有。我認為,我們不應該用“人工智能”這個叫法,應該叫“機器智能”。很多科學家開始試圖讓機器像人腦一樣思考。可我們對人腦的了解還不到10%,如果我們想讓機器像人一樣思考,我們將遇到大麻煩。
很多科學家和工程師所說,說商業大佬們在嚇唬大家,導致大家不敢接納新技術。這個說法我不喜歡。我本人不是搞技術的,我對電腦的認識僅限於收發郵件和上網,我不懂編程,但我們照樣可以引領技術。
在過去30年裏,我們使人像機器。在今後30年裏,我們將使機器像人。但機器應該像機器,人應該像人。
關於機器的討論,將是它會不會比人類更聰明或者更強大?在過去300年裏發生過這樣的事情。機器總是比人類更快、更強壯。在設計電腦的時候,我們必須確保機器比人類更聰明。它們記憶力強,因為它們從來不會忘記。它們從來不會疲倦,從來不用睡覺,從來不用喝水。
那麼,技術是否勢不可擋?我們應該知道,機器沒有心,沒有靈魂,沒有信仰。人有靈魂,有信仰,有價值觀。我們富於創造力,我們確信自己可以控製機器。
我們手裏沒有關於未來的答案。然而,未來確實有答案。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應該停止爭鬥,要通過合作來解決問題。那麼,那些挑戰的解決方案是什麼呢?
我認為,我們應該改變自己,擁抱未來。尤其是那些總是在擔心明天的人,那些成功的人,那些年齡超過50歲的人。這個世界上最難的事情就是去改變一個獲得了成功的人,實在太難了。
還有就是,我們的年輕人從不感到憂慮,而那些50歲以上的人則總是憂心忡忡。年輕人從不擔憂未來,他們擔憂的是我們,他們擔憂我們製定錯誤的政策,做出錯誤的決定和對未來的錯誤判斷。
所以,利用技術的最佳方式是利用技術去解決問題,而不是阻止技術發展。我認為,我們這一代人是幸運的,我們已經50歲出頭了,這樣我們在未來20年不會遇到什麼大麻煩。但是,我們不應該給兒孫輩製造麻煩。
對於年輕人的問題,我們必須特別關注教育係統。每當我去不同的國家,跟那裏的政治家和政府官員交談,我都唿籲要關注教育。
我們今天的教育方式和教育內容會導致我們的年輕人在未來30年失去工作。因為他們學到的東西、記憶的知識和掌握的運算方法,所有這些東西,機器可以做得更好。我們必須向年輕人傳授那些機器無法做得跟人類一樣好的東西。這就是讓我感到憂慮的事情。
法國總統馬克龍談到,我們應該接觸我們的人民,為如今三四十歲的人提供支持,但我們的兒孫輩怎麼辦?所以,我們必須對教育係統進行調整,因為有人工智能,有機器學習,有計算機,我們必須改革我們的教育係統、知識體係和專門技能。
我們必須教導年輕人變得非常具有創新精神,非常具有創造力。通過這種方式,我們將能為年輕人創造就業機會。
順便說一句,我認為,世上有IQ、EQ和LQ。如果你想獲得成功,你要有EQ(情商);如果你不想很快失敗,你要有IQ(智商);但如果你想獲得人們的尊敬,如果你想一直成功下去,那你就應該有LQ。
LQ是什麼?是愛商,這是機器從來沒有的東西。
最後我要說的是,我覺得作為商人,我們是樂觀主義者,我對未來和技術抱有樂觀積極的態度。
但是,我們也必須非常非常小心,第一次技術革命導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二次技術革命導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現在,我們處於第三次技術革命,而第三次世界大戰的敵人應該是貧窮、疾病和環境汙染。
如若不然,我們人類就遇到問題了。
這就是我要說的,非常感謝!
翻譯:於波、何無魚、雁行
來源:Bloomberg.com
附讀:馬雲精彩演講:未來30年很多人人都會失業
“今天不是互聯網衝擊了你,是落後的想法衝擊了你”——馬雲。
4月23日,在河南鄭州舉行的2017中國綠公司年會上,馬雲談到了自己對未來30年技術和商業趨勢的判斷。
在演講中,他再一次提出新零售、新金融、新技術、新製造以及新能源將會衝擊各行各業,在淘汰落後生產力的同時,也會創造更多新實體經濟和新就業機會。
馬雲稱,未來三十年,整個世界的變化會超過所有人想象,而且絕大部分人是很倒黴的。如果悲觀地看,這將是一個麻煩,但任何一次麻煩和災難,都有可能誕生機會。一個優秀的CEO,既要看到未來災難,也要有從災難中發現機會的能力。
“今天不是互聯網衝擊了你,是落後的想法衝擊了你”,馬雲說,有人稱現在實體經濟不好做,在他看來,實體經濟就從來沒好做過。“縱觀全球,目前隻有中國把互聯網視為虛擬經濟,並且把實體與虛擬完全對立,實際上,兩者不應該屬對立關係,兩者的完美結合才是未來。”
“一百多年以前,中國人最恨別人說我們是‘東亞病夫’,那是身體上虛弱,今天,我們要思考我們的知識結構、文化,是不是讓我們變成了‘網絡病夫’,我們在埋怨、我們在抱怨,我們不改變自己、不學習自己,這些才是最可怕的事情。”
連西湖的乞丐都開始用支付寶乞討了,馬雲提醒在場的企業家,未來30年,世界會從“互聯網技術”進入“互聯網時代”,任何一個企業,如果不跟互聯網有掛鉤,不是利用互聯網去發展自己的業務,將會像數十年前不用電一樣可怕,甚至比沒有電更可怕。
以下為演講全文:
我覺得做CEO主要是兩件事,一是看未來的機會,二是看未來的災難。絕大部分的老板如果看不到未來的機會是沒辦法激勵你的員工,另外一個職責是看到未來有什麼災難和麻煩。如果你能知道社會一定會出這樣的麻煩,並且你提前做好準備,就會很成功。
所以我自己覺得,作為CEO有兩個職責,全體員工以及所有的人都開始提心吊膽,都未來沒有信心的時候,你必須看到希望所在。所有的人都在暢想未來的時候,你必須看到災難所在,任何一個災難和麻煩,都有可能是巨大的機會。
我自己不斷講一些自己的觀點看法,在座有很多年輕人,我父親是一個很普通的職工,但他對文藝的愛好一直努力,後來做了曲藝家協會主席,我媽更是普通的人。像我們這些年輕人沒有有錢有勢的父母,沒有有關係的舅舅,我們沒有昨天的積累,沒有今天的資源,唯一要做的事是對未來的判斷。
而未來的判斷至少是十年以後,你認為這個會有這樣的問題或者機會,你堅持往這個方向走十年,也許你就會贏得機會。我們不能跟別人拚昨天,也許沒辦法跟別人拚今天,必須要對未來有一個判斷。
我對未來30年整個世界的變化會超過大家的想象,未來30年社會矛盾的經曆,各行各業都會受到巨大的衝擊,對你來看,如果你感到悲哀,它永遠是個麻煩,如果你覺得是個機會,它會你不可多得的機會。
因為我是老師出身,從來沒有想到自己會當CEO,今天我接觸了世界上這麼多優秀的人,我覺得我有這個責任把這些想法跟別人分享,不是我多願意講話,但是我覺得這是一個擔當,這是一個責任,你必須要去思考。
其實很多人在罵我們,部分企業說我們把他們的超市、商場搞掉了,但是我自己覺得15年以前我在世界各地講過兩三百次這樣的演講,提醒大家互聯網、電子商務對各行各業的衝擊。今天既然已經有這樣的資源,還是要告訴大家,未來二三十年這個世界的變化超過所有人的想象力,而且絕大部分人是很倒黴的。
我首先要講到的是任何一次技術革命50年,前20年一定是技術公司的事情,後麵30年一定是技術的應用,從過去的20年從互聯網技術將會進入互聯網時代,未來30年任何一個企業如果你不跟互聯網有掛鉤,如果不利用互聯網去發展自己的業務,就會變得比100年以前或者幾十年以前缺乏電一樣可怕,甚至比斷了電更可怕。
我還認為,今天不是互聯網衝擊了你,是落後的思想似乎想保留昨天這種想法,不擁抱技術的思考衝擊了你,全世界實體經濟越來越難做,我認為實體經濟從來沒好做過,中國多少企業在努力,剩下了這麼一點點企業家,他們付出的辛苦是超越常人的,全世界隻有中國把實體經濟和虛擬經濟完全對立起來。
我經常聽網上有一句話叫實體報國,我總覺得這句話非常別扭,實體和虛擬不應該對立起來,這樣的完美結合才是未來真正的經濟,也隻有中國把互聯網經濟稱之為虛擬經濟,虛擬經濟在歐美主要定義為金融機構,在中國是沒人敢批評金融機構的,因為批評金融機構你就貸不到款。
實體經濟的真正定義有兩個重要的組成部分,一是生產製造,二是流通,生產製造過去的30年中國取得了重大進步,但是流通環節我們做得不行,正是因為這樣,我們今天出了大量的問題,包括庫存、積壓和產能過剩,因為我們對市場根本不了解,還是按照想當然在這裏做。
特別是在美國,經濟受到衝擊以後反思一個問題,為什麼沒有抓住互聯網這一撥,而我們這裏似乎人人覺得批評互聯網是很光榮的事情,這世界上沒有人想故意害你,而且也不是實體經濟都不好,也有實體經濟好的,特斯拉不好嗎?蘋果不好嗎?所有的企業今天已經到了這個時候,你還在怪一個技術的時候,那隻是你倒黴。
我那次在深圳互聯網IT領袖峰會上也講,100多年前別人說我們是東亞病夫,那是身體上虛弱,但是到今天我們要思考知識結構文化讓我們真正變成網絡病夫,我們在埋怨、抱怨,不學習,這是很可怕的事情。所以我們要改變適應未來,如果不能創造未來,至少要做到適應未來。
我講了很多遍,還是要想未來在中國十年到二十年以內,五個新一定會衝擊各行各業。
第一是零售出現新零售,我的觀點是線上線下物流數據必須結合起來,打造新型的零售體係。互聯網企業從來沒有覺得打敗超市是光榮的事情,超市也不要覺得打敗互聯網是多麼值得驕傲的事情,未來零售行業要學習的不是怎麼賣東西,而是怎麼服務別人,學會服務是不管你是互聯網電子商務,還是線下零售也好,最重要的事情。
一切不是以企業為本,不是以成本為本,不是以資源為本,而是以人為本。
所以零售行業啟動了第一撥衝擊剛剛過去,第二撥衝擊是新製造。原來製造行業以標準化、規模化、低成本這些我們聽得最多,所有的MBA都是這樣講,這一套東西很快會全部被個性化、定製化、智能化取代,以前我們希望買的東西越來越標準,今後一定是個性化。
如何把個性化的東西標準化,把標準化的東西個性化,我也想告訴大家,出現大數據以後,未來巨大的變革對中國製造業的衝擊遠遠超過零售行業。我現在提醒大家,在廣東地區原來我們以流水線為作業的很多單位,這些衝擊在十年到十五年以內會非常令人恐怖和擔憂,一切機器設備會越來越機械化。
手機本來是一個普通的電話,加入了操作係統和移動係芯片以後,打電話隻占20%的功能,80%跟打電話沒關係。手機成為了人身體中的一部分,手機是陪伴你時間最長的,因為世界會變得越來越移動,陪伴你超過了你的父母和老婆。未來的汽車如果加上操作係統,交通功能最多不會超過40%,將來隻要通過電的東西都會智慧化,所以新製造的衝擊很快就會來臨。而且你如果不去做這個準備,我覺得麻煩的一定是你。
還有新金融。我理解的新金融最大的變革是由原來的二八變成八二,原來金融機構隻要服務好20%的大客戶就行了,服務好國有企業,服務好跨國企業,服務好有錢的企業,然後賺80%的利潤,他們是服務20%的客戶賺80%的利潤,日子過得非常好。
但是未來的世界一定是八二,也就是你必須要服務好80%昨天沒有被金融機構服務的東西,未來的金融必須是普惠的,未來的金融必須是每個人有公平的套路。如果你今天不去思考80%沒有被服務的,你不去思考金融是讓每個人擁有公平的權力,你沒辦法做,如果你不去思考如何讓金融變得普惠,你不會取得很好的發展。
曾經有人問我,馬雲,你覺得未來支付寶怎麼掙錢以及未來的發展是什麼?我說我沒有想象怎麼掙錢,就是一個要求,我希望支付寶能夠讓任何一個老太太的權力跟銀行董事長的權力是一樣的。剛好那一天我隔壁有一個老太太說晚上回家晚了,那天斷了電,電費忘了交,老太太大清早起來到銀行門口排隊繳費。那些大行長、大銀行家們叫秘書們去付了錢,我覺得如果手機上按一下,不管是什麼長,按一下手機都可以付掉,這個叫新金融。
當然也有人講,微信支付和支付寶競爭得很厲害,我覺得多好,支付寶打了幾十年,所有的政策跟銀行爭,結果人家順水而上,我說很好,隻要有人參與,能夠把二八變成八二,這個社會進步,我們都有好處。
另外一個,什麼是新技術?技術在未來的發展也遠遠超過之前三十年,PC芯片、路由器等等,這個行業發展非常迅勐,使得絕大多數歐美地區和中國的發達城市充分掌握了IT技術,使得企業越來越強大。但是未來由於互聯網導致的數據技術,互聯網將成為一個最重要的基礎設施,數據將成為所有企業創新的能源。
如果這是一個基礎的話,未來在移動芯片、移動操作係統方麵誕生的操作係統將層出不窮。所以各種各樣的人工智能、雲計算、大數據,這些東西大家不要把它當概念,我這裏提醒大家,你聽不懂沒關係,但是不要去抵抗它,聽不懂唯一的辦法把你們公司的年輕人叫過來,如何支持你往前走,更何況這些技術不是要靠大量成本投入下去才能做到的,隻要今天相信未來,這樣去努力一定會有機會。
最後還有新能源,第一代能源是煤,第二代能源是石油,第三代能源是數據。第一次技術革命以煤為主的能源造成的商業模式是工廠,第二次以石油為主的商業模式技術革命誕生了公司,這一次將會以什麼樣的公司商業模式,這個值得所有在座的大小企業家思考。第三個,我認為新實體經濟將會誕生起來。
未來三十年會有很多新型實體經濟,剛才我已經講過了,實體經濟就是製造和流通,互聯網的職責就是創造更多的新實體。
實體經濟大家講,我們去救實體經濟,我覺得該淘汰的實體經濟必須淘汰掉,不是所有的實體經濟都是好的,也不是所有的虛擬經濟都是糟糕的。我們對破壞生態環境的產業必須淘汰掉,落後生產力必須淘汰,所以互聯網經濟的主要目的是能夠把虛擬經濟,把信用體係建立起來,和實體經濟互相支撐,其實新金融的第一步就是打造信用體係。
我跟金融方麵嘮了很多年,沒有過去三十年的二八理論,中國經濟不可能發展那麼好。但是事實上今天中國很多銀行放貸款依舊是靠抵押,這跟100多年以前的當鋪沒有區別。以前你去當鋪把東西給它,它把錢給你,這跟現在沒有區別,因為中國社會缺乏信用體係,沒有信用體係的社會,所有商業活動的成本是非常高的。
所以新金融也好,新技術也好,大數據也好,首先為一個社會打造一個真正的紮實靠得住的信用體係。隻有建立這個信用體係,所謂的P2P才可能出現,一定會誕生大批的新實體經濟,大家不要覺得實體經濟一定會好,未來實體經濟真正可以普惠,可以持久發展的經濟才可能好。
還有一個最近提的新機器人和人的問題,人工智能。我個人覺得,隨著數據的大量產生,對數據的利用已經變成人是不可能,現在有人說我是學數據分析,這個人將來就沒工作做了。因為未來的數據不可能用腦子去算,一定是用人工機器。大數據的大是指大計算,數據是指雲數據。很多公司跟我講,我們早就是大數據,他以為東西多就是大數據,大數據的大是大計算,數據是雲的意思,這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過去的時代,特別是過去二三十年,我們把人變成了機器,在流水線上特別明顯,未來的二三十年我們將會把機器變成人,機器將會做很多東西。未來肯定有兩個不同的方向,美國現在把AI講的是讓機器取代人能做的事情,這個我不太認同,因為美國是幾個學者提出來,這些學者確實頂尖聰明,他們看到了未來,但是缺乏實踐經驗。
我前段時間去美國跟一些學者交流以後,他們搞AI有很多是人的大腦意識在裏麵,把人腦和機器合在一起,我不太認為這是一條正確的道路。如果我們自己對大腦都不了解,你讓機器去學習,我認為是有問題的。
尤其是這兩年吹得神乎其神,人跟機器下圍棋,人輸掉了,機器跟人之間比聰明,人肯定比機器聰明,人類不要愚蠢到誰力氣大,比誰跑得快,比誰更聰明,這些你都沒機會。機器永遠記得比你牢,永遠比你算得快,永遠不會生氣,我們下圍棋的目的就是等人家下一步臭棋,所以我個人覺得機器必須要有自己的思考模式,如果汽車按照人走路應該這麼走,但是汽車是輪子走的。
所以我的看法是,一定要想辦法,機器要做人類做不到的事情,如果這麼做,才有機會讓機器永遠成為人的合作夥伴,而不是人類最大的對手。
下麵一個問題是未來三十年一個巨大的變革是所有就業會發生很大變化。大家可能在網上看到,幾個星期以前杭州有兩個搶錢犯,晚上連搶了三個超市被抓住,結果隻搶了1600塊錢,說超市怎麼沒錢呢?人家都用手機付錢。現在還有沒有人聽說去搶出租車司機的?沒有了吧,現在司機都是用支付寶和微信。特別杭州西湖邊上,有一個要飯的,前麵放了一個二維碼,現在人們出去,沒錢付了,掃一下就可以。
很多的就業將會失去掉,每次技術衝擊了就業,但是也創新了就業,大家說淘寶、天貓出來以後,對零售衝擊很大,淘寶和天貓創造的直接和間接就業機會達到3300萬人,這是一個最保守的數字,有沒有商場說我們破產了?沒有,相反原來在城市裏麵做建築工人的人,原來建築工人是很多的,突然這些人到哪裏了?送快遞了,原來的複員軍人去幹什麼了?送快遞了,就業一定會大型地轉移。
所以昨天大家看到的技術活很多會被取代,我們必須要去思考,甚至包括在座的CEO們,30年以後時代雜誌封麵的年度最佳CEO很有可能是一個機器人,它記得比你牢,算得比你快,根本不會對競爭對手生氣。
過去我們要技術,未來要聚焦文化,而且剛才我問了一個問題,人活到100歲不難,未來隨著大數據、大計算,數據能力的提升,未來我們一定能看到癌症被攻破,艾滋病被攻破,一定能看到人類活到100歲不是問題。但同樣會看到一些問題,如果沒有就業,你自己怎麼活?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十年二十年以後,人類一天工作不到四個小時,休息時間就是很多,因為原來我們一輩子隻去了30個地方,今後可能去300個地方,甚至3000個地方,這個世界非常流動。
上世紀講的是製造業,未來講的是服務業如何讓人高興,包括我前兩天去東北看了二人轉,覺得很有意思。中國人有些詞是很難翻譯的,我在美國碰到一些人是搞音樂和電視的,他們問我是搞什麼的,我說我是搞文化的,他認為我是搞博物館的。其實娛樂是真正的藝術,讓人快樂,讓人娛樂,這是多好的藝術。所以我覺得未來的世界會變得非常快,很多行業要定位清楚到底這世界能創造什麼價值。
由此可見,由於技術的發展,教育必須改革,必須發展。今天早上我跟五個大使討論未來問題的時候,我說告訴大家一個壞消息,未來三十年世界變化非常快,而且會非常痛苦。
第一次技術革命產生的結果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二次技術革命產生的結果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第一次技術革命釋放了體能,第二次技術革命釋放了距離感,這次是釋放了腦力,所以未來30年,這個世界的痛苦要比快樂多多了,因為很多問題我們碰到過。所以我覺得教育必須進行改革,我們從叫知識開始叫文化,讓孩子們要有創造力、創新力,更要有好奇心。對企業家來講,未來的30年世界不屬於互聯網公司,是屬於用好互聯網的那些公司。
所以給大家最後一個介紹,想清楚今天80後上互聯網的人是17億人,再過10年90後、2000後,這個世界有50-60億人全是互聯網的,你想一想,今天的抵觸有什麼用?所以希望大家高度關注“30”,第一關注未來30年,第二關注30人以下的企業,第三關注30歲左右的年輕人,隻有這樣我們才能對未來有希望,有期待,有準備。
提問環節
提問:希望馬總分享看您有什麼好習慣?
馬雲:我沒發現我有什麼好習慣,我自己覺得我有一件事情,我對公司的年輕人特別好,隻有聽聽他們的意見,多跟他們交流,跟他們吵吵鬧鬧我覺得很好。然後我花很多時間想未來,我這個腦袋比較小,所以裏麵的內存很少,我清理得很快,昨天的事情忘得很快,但是對未來會發生什麼,我會很關注,我沒什麼好習慣。
提問:我的問題是放眼環宇,您有沒有您看中的大學?
馬雲:我一直覺得我總在一個教書的狀態,隻要我有時間和精力我到處去講,我並不覺得我講錯了,這是我的思考。我自己也辦了湖畔大學,阿裏巴巴商學院,現在我在做一個幼兒園、小學、初中的學校,幹好以後也許我又有機會吹牛了,讓大家去學。
提問:馬先生,您開始在創業的時候,有很多人不相信你,現在你成功了,我們想在創業的時候給你反映一些問題,希望跟您合作,您現在是什麼態度呢?
馬雲:我沒有聽清楚這個問題的意思,我剛開始創業沒有人跟我合作,沒有人相信我,現在你想跟我合作,我比較難合作,是不是這個意思?沒有人跟你合作,沒有人相信你,這不是壞事情,別人不跟你合作很正常,別人跟你合作才不正常,別人憑什麼要跟你合作?其實我們在公司裏也一樣,你要想說話,把自己的活先幹好。
所以你今天要跟阿裏巴巴集團合作,有很多渠道,上網開店,你要直接找我合作,確實有點難,因為我每天隻有24小時,我見的人很多很多,我認為有我很重要的事情,隻要你做到足夠大,坐到前麵一排的時候可以跟我合作,我也是實事求是講。說實在一點,反對我的人、恨我的人,覺得我講話不靠譜的人很多,我認為這個很正常,這世界的五彩斑斕就是每個人都不一樣,所以我覺得人家討厭我也挺好。
提問:如果你現在還是那個一無所有的創業者,並且處在互聯網已經很發達的時代,你還會選擇互聯網嗎?
馬雲:我會不會選擇互聯網這個行業去創業未必,但是我創業一定跟互聯網有關,這是肯定的。第一,我自己覺得我還是一無所有的人,不管大家怎麼看,覺得你很有錢,我也沒時間花錢,我也不覺得錢對我今天有多重要,當年的錢對我很重要。
事實上花錢是門大學問,我們絕大部分的人,特別是像我們這樣的人,我們都不知道該怎麼花錢,這個錢不是花在自己身上,這個錢要花在未來,花在孩子,花在社會和年輕人身上,我們這些企業家隻會想辦法積累。創業真的如果讓我重新開始,今天也許我未必會衝個互聯網幹互聯網的行業,因為互聯網這個行業裏聰明人太多了,今天進入傳統的實體其實機會最好,既便宜,成本又低,而且隻要把它們跟互聯網接在一起就很有可能成功。
今天如果我重新來過,我一定衝到線下去,以前是大家不相信網絡,我衝進了網絡,現在大家都覺得網絡很重要,我認為線下很好,那邊你可以一馬平川,真的是這樣。這個世界永遠不缺機會,大家千萬不要覺得今天網絡已經是很發達了,那是缺乏想象力,未來的三五十年網絡對社會和每個人帶來機會,而且這種機會是想象力出來的,現在已經進入想象力經濟,我也希望大家千萬不要覺得這活都被馬雲這幫家夥搶掉了,我們當年也想過,都被比爾蓋茨和巴菲特搶掉了。
誰知道我們這些公司明年會如何,後年會如何,每個人想明白這幾個問題,你有什麼,你要什麼,你放棄什麼,我不知道我可以爬到7000米高空,我在山下的時候向往山頂的風景,越往上爬的時候才發現,哪有什麼心情看風景,估計屍體都找不到。所以每個人要想清楚,你到底有什麼、要什麼、放棄什麼,隻有這樣我覺得未來的企業有一點可以肯定,在座所有做企業家的人,上世紀以企業大為牛,本世紀是以企業好為牛,兒子不在於有多少,不在於長得多高大,而是好兒子最重要,有兩個倒黴兒子夠你喝的。
所以我是覺得每個人要活好,最後我講兩個故事。一個故事是我那一年到日本去,有個日本小店門口掛了小牌子,說紀念本店145周年,我就跑進去看,一對老夫妻在做糕點,說我們這個店已經做了145年,日本天皇的親戚到我家買糕點,我們兩個夫妻做得很好,讓人覺得無比羨慕,他們講的時候充滿著快樂。現在我們的大企業有這種快樂嗎?沒有。
另外一個故事是星巴克的創始人跟我講,他有一天到倫敦最貴的街上看,最熱的小街上有一個小門臉在賣奶酪,這怎麼賺錢?他跑進去看有一個老頭幹幹淨淨在做奶酪,他問我想問你一個問題,你這個房租付不付得起?老頭說先買20塊錢再說,他就賣了20塊錢的奶酪。那個老頭說,年輕人看看這條街的這頭到那頭都是我們家的,我們家祖祖輩輩賣奶酪,都在這條街上,我們就能做奶酪,我也不會做其他生意,就買個門店租給別人,最後這條街都是我們的,我還在賣奶酪,我的兒子在郊區賣奶酪。如果你能堅持去做自己開心的事情,有一天你也會擁有這麼個東西。
謝謝大家!
| 大 | 額 | 寶 |
您 的 定 製 理 財 專 家
文章保留三天 若需查詢過往
最後更新:2017-10-08 19:04:18
上一篇:
楊冪1尺6蜂腰輸給趙麗穎?花旦裏腿最粗的竟然是這個街拍女神?
下一篇:
楊冪為啥這麼紅,因為人家懂得怎麼給自己加分
汪涵介紹潘粵明,卻遭沈夢辰搶話宣傳新電影,汪涵直接懟她毫不留情
韓雪怒噴攜程,沒想到恰到好處,親子園事件再次發酵!
周星馳成為票房冠軍喜劇之王的秘訣隻有兩個字,卻被諷刺人品差貪財
馬雲一出手網宿科技遭遇5年來大潰敗 高管掀起減持比賽
馬雲越南煲雞湯;搜狗昨晚紐交所上市;攜程給家長兩周帶薪假
謝娜張傑深夜與友人聚會,娜姐孕期未改愛玩天性,準媽媽過渡期太過煎熬
與金馬獎影後搭戲 吳昕評價他“有一顆老人的心” 如今終於火了
除了高曉鬆這些明星也曬早餐,吳昕爺們陳赫接地氣最後一位才叫奢侈
謝娜懷孕3個月出門逛街,網友:和賈玲有的一拚!
就在剛才,馬雲哽咽了,今年這個雙十一,估計他的夢想要破滅了,但葉縣人民沸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