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826 返回首頁    go 人物


次新股業績分化 牛散趙建平三季度加倉電子和醫藥

次新股三季報業績分化明顯。中國證券報記者根據東方財富Choice統計,2016年三季度以來上市的495隻新股中,首份三季報中出現營業利潤同比下滑的企業137家,占比達28%,其中14家業績同比下滑超過50%。與之相對的是,所有次新股中有53家三季報營業利潤同比增長超過100%。

華創證券策略組分析師張峻曉表示,次新股業績分化,逢新必炒邏輯失去市場,投資需要更加關注基本麵。市場人士認為,概念稀缺、增長確定性強且有業績支持的次新股將成為投資熱點。

業績加速分化

張峻曉表示,部分企業會粉飾報表,這是導致部分次新股業績變臉的重要原因。此外,隨著新股不斷發行,次新業績分化是必然趨勢。

次新股中,有色金屬、傳媒和交通運輸行業業績平均增速最快。根據華泰證券統計,次新股三季報中,有色金屬三季報淨利潤平均增速為125.51%,傳媒行業為80.01%,交通運輸行業為74.61%。

其中,有色板塊的寒銳鈷業前三季度營業利潤同比增長717%,在次新股板塊中表現第一,交通運輸行業的秦港股份三季度業績同比增長670%。此外,機械、電子、計算機等板塊業績表現同樣突出,在營業利潤同比增速超過100%的53家企業中,上述兩個行業總計占有12家。

從板塊上看,非銀金融和家用電器整體表現較差,華泰證券的統計中,11隻家用電器次新股平均淨利潤下滑8.01%,非銀金融行業同比下滑10.35%。新材料等行業受製於原材料成本上漲等因素業績也差強人意。

個股上,樂心醫療、絲路視覺和古鼇科技業績下滑最為明顯。古鼇科技前三季度扣非淨利潤虧損1021萬元,同比下滑184.19%,古鼇科技在業績預測中表示,基於《人民幣現金機具鑒別技術規範》金融行業標準的具體管理辦法尚未正式執行,商業銀行對於公司產品的采購量減少,以及公司產品降價等原因,推斷2017年業績可能發生重大變動。

調倉換股邏輯隱現

中國證券報記者梳理次新股三季報發現,從機構的持倉和調研情況來看,次新股的投資邏輯逐漸向“稀缺性”和“確定性”兩方麵同步演進。

所謂“確定性”是要求股票業績表現出色,並且具有長期盈利的可能性。

明顯的趨勢是,機構持倉較多的次新股大多業績表現出色。根據東方財富Choice數據,機構持股比例在20%以上的次新股有48家,多家為三季度新增持倉。業績上,上述48家中隻有4家三季報淨利潤同比下滑,其中科達利營業利潤同比下滑超過20%,即使扣除業績同比增速高達7倍的寒銳鈷業,剩餘47家的三季報營業利潤平均增速也逼近75%。

張峻曉表示,2016年以來,機構投資風格整體偏向業績和價值,這樣的操作風格在次新股的體現也相當明顯。張峻曉認為,機構價值投資的邏輯會持續加強。

此外,投資者開始加倉一些業績增長好,股價相對低估的次新股。中國證券報記者發現,牛散趙建平三季度共在10家去年12月以來上市的次新股中露麵,涉及行業半數為電子和醫藥生物,且業績方麵,也僅有1家出現淨利潤下滑的現象。

上海一家大型私募的研究總監表示,電子和醫藥是目前市場認為確定性比較強的兩個板塊,特別是醫藥板塊今年以來漲幅較低,明年初市場進行估值切換的時候獲得超額收益的可能性較大。

“稀缺性”是公司處於A股相對稀缺的行業,且市場空間較大,公司是增長確定性較強的行業龍頭。機構調研情況反映了對於一些“稀缺性”股票的追逐。市場普遍認為,A股普遍缺乏上市公司的行業有新材料、芯片設計、體外診斷、體育和家具等,這些股票是“稀缺性”標的。

事實上,機構調研也大多集中於上述行業,比如家具行業的尚品宅配今年獲得了488家機構調研,在次新股裏被調研次數最多。上市不足兩個月的光威複材,因為被認為是A股第一家純碳纖維概念股,目前已經接受了超過90家機構的調研,國內最大的鋰電池精密結構件供應商之一科達利有168家機構調研。11月3日,科達利還接受了包括中歐基金、安信證券、中金證券等多家大型機構的集體調研。

上述私募研究總監表示,這些企業共同的特點就是所處行業比較尖端,A股沒有或者很少同類可比標的,企業本身也擁有比較深的“護城河”,且為政策鼓勵培育新興產業,所以受到更多關注。

(原標題:次新股業績分化 投資新邏輯隱現)

最後更新:2017-11-13 08:18:55

  上一篇:go 日經225指數開盤跌0.33%
  下一篇:go 國際油價創兩年來新高 相關產業鏈投資機會逐步顯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