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578 返回首頁    go 人物


穿透式監管下資管新趨勢 高端製造等成投資主題

在強監管風暴和“大資管統一監管”的影響下,銀行業資產管理出現了一些新的變化。同業規模尤其是同業理財規模大幅萎縮,資產管理與財富管理業務趨向融合,高淨值用戶的資產配置也開啟了新格局。

在10月31日舉行的“2017中經財富管理高峰論壇”上,來自銀行資管負責人與財富管理公司就穿透式監管下,資管行業新變局以及資產和財富管理新機遇展開討論。隨著宏觀經濟企穩、企業業績好轉,權益類資產配置比例提升較快,資產證券化也備受銀行青睞。與此同時,高端製造、新型製造及傳統產業的優化升級將成為機構投資的主題。

同業理財規模仍在下降

2017年,隨著係列強監管政策的密集出台,資管市場正在經曆著大規模的結構性調整。

寧波銀行資產管理部副總經理任思恩表示,從同業存單到表外理財再到委外投資,近年來整個金融業杠杆持續提升,而今年以來金融監管也主要是從遏製同業存單、表外理財及委外投資三類業務方麵著手的,相應投資領域對上述三類市場也產生了一定影響。

6月份以來,整個同業存單存續規模高速增長的局麵有所緩解,其價格也趨於穩定。據上海清算所公布數據顯示,截至9月末,在上海清算所托管的同業存單總量為8.326萬億元,比8月份減少了1269.4億元。

任思恩稱,今年上半年同業存單的利率要比同期限的債券利率要高,這也導致了上半年同業存單成為了很多金融機構配置的重心。“隨著監管層對同業存單發行監管的加碼,預計這一趨勢會有所緩解,這種價格扭曲的機製會逐漸恢複正常。”

與此同時,隨著金融去杠杆、脫虛向實等係列監管政策的落地,資管市場中規模最大的銀行理財受影響,出現了產品增速和餘額均下降的現象。

對此,任思恩表示,今年上半年整個表外理財的增速規模是明顯下滑,其中同業理財降幅最大。

據銀行業理財中心最新發布的《中國銀行業理財市場報告》數據顯示,2017年6月末,理財餘額規模為28.38萬億元,較年初下滑6700億元,較4月末下滑1.9萬億元,同比增速降至8%。

浦發銀行資產管理部副總經理張文橋認為,今年強監管是一大背景,銀行資管整體規模中同業理財的規模呈快速下降趨勢,而且這一趨勢還在持續。“但從銀行財務報表來看,各大銀行的資管總規模基本上卻處於持平狀態,有些銀行規模較年初下降,有些則略有上升。”

在他看來,之所以出現同業降低但總規模卻相對穩定的情況,主要是銀行業調整經營策略,大力發展零售及對公業務所致。“而這也導致了今年的零售市場上資金爭奪異常激烈,因此各機構最基礎的資金來源成本上漲很快。”

資產證券化比重提升

債券一直是資產配置的主體之一。但今年以來,債券市場動蕩不安,債券配比也開始出現波動。

任思恩表示,雖然整體債券的配比並沒有明顯下滑,但仍然可以看到一些變化。“今年動蕩的市場下,債券市場要獲取一些交易性的波段機會還是比較難的。相應為了控製風險,銀行資管在配置債券上更多會傾向於短久期高評級的品種來進行配置。”

不過,任思恩也指出,盡管債券市場動蕩,但權益市場整體向好,很多金融機構在權益市場都取得了不俗的回報。

張文橋也表示,從下半年開始各銀行對權益類資產的管理也在提高。除了權益類投資外,“今年的投資市場比較強調資產證券化,無論是將自己的資產進行流動化,還是對市場上各類品種的資產進行投資,都是重點。”

相較於傳統的債券產品,資產證券化產品溢價優勢更加明顯。目前美國一半以上的住房抵押貸款、四分之三以上的汽車貸款是靠發行資產證券提供的。

專家認為,股份製銀行、城商銀行等非標轉標的需求旺盛,資產證券化是非標準化債券向標準和債券轉變、實現直接融資的重要手段。

“金融去杠杆環境下,表內證券化成為一個新的機會。”任思恩表示,“資產證券化無論是從供給還是需求層麵,都可以滿足監管機構的要求。一方麵銀行可以通過資產證券化把持有的一些存量資產進行再利用;另一方麵,市場上也有非常多各類品種的資產來作為投資來源,滿足客戶需求。”

製造業和產業升級有機遇

隨著監管形勢和經濟環境的變化,資產管理與財富管理業務的融合發展成為趨勢。

信和財富副總經理謝偉指出:“目前,中國投資人的需求是多樣性的,應根據客戶的實際情況給予客戶最合理的資產配置建議。為此,機構的財富管理端和資產管理端應加大合作力度,資產管理端不要閉門造車,財富管理端要將對的投資方向推薦給對的人,否則容易造成不合理的資產配置風險,給客戶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而在穿透式嚴監管的背景下,如何尋找新的機遇,做好資產配置,滿足投資者多元化投資需求是資產管理麵臨的一大挑戰。

“隨著中國製造業的崛起,未來是中國製造,資產管理在這一領域將會有新的發展機遇。”光大銀行資產管理部副總經理酈明如是說。

酈明認為,《中國製造2025》戰略的實施,為中國製造業發展打開了新的局麵。中國市場很大,消費需求更大,吸引了很多海外實體企業在華投資。“我們比較看好的是醫療行業和高端製造、新興製造業,包括高鐵、TMT等。我們希望通過創新產品投貸聯動和二級市場的投資,更多地伴隨客戶和企業成長,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

服務實體經濟、回歸本源是2017年金融監管的主旋律。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下一步將繼續深化體製改革,著力發展實體經濟,推進結構調整、產業優化升級。

麵對新的經濟形勢和發展環境,張文橋表示,未來比較看好產業升級和進口替代,接下來的幾年,這方麵將是中國經濟發展增長的一個大主題。

(原標題:穿透式監管下資管新趨勢)

最後更新:2017-11-05 06:18:46

  上一篇:go 短期或迎震蕩 長期向好趨勢不變
  下一篇:go 1800億養老金勾畫A股版圖 16個養老金組合打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