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2
人物
敢為天下後,OPPO屢獲佳績究竟靠的是什麼
每當有調研機構發布手機市場數據時,總是能發現OPPO身影。這個時候就有疑問了,“為什麼會是OPPO”,相信很多人都想知道答案。
回首過去的兩年,OPPO攻勢淩厲,數據表現也非常亮眼。根據的IDC的數據顯示,2016年OPPO在國內手機的出貨量達到9500萬,拿下了國產手機的第一名。跟2015的數據相比,OPPO增長率高達122%。而今年OPPO成績同樣非常出色,根據Strategy Analytics發布的數據來看,OPPO在2017年第二季度的出貨量為2950萬,市場份額增至8.2%。這些數據都是對OPPO自身實力的很好證明。
對於OPPO成功的背後,外界將原因更多的歸為渠道和的品牌,然而這並不是答案的全部。
今年年中時,吳強在接受訪問時被追問“OPPO的定位年輕人,對於其他目標客戶如何規劃。性格溫和,不善言辭的吳強在連續追問下脫口而出:“還會有下一批年輕人。”而在事後,他反思回答欠妥。其實在事實上,用戶在成長,OPPO也跟著不斷成長。
“OPPO挖掘不出驚天動地的故事,就像滴水穿石,很平淡。”不單單是吳強,跟OPPO內部任何一個聊,都能感受到他們的內斂和低調。這本身也是OPPO的行事風格。作為CEO的陳明永,近年來鮮在公開場合露麵,但是卻幾乎每一天都會在公司出現,還會去辦公區域轉悠轉悠。跟OPPO合作了6年之久,高通高級銷售總監盛況在跟陳明永談合作的過程幾乎都是在喝茶和散步時候交流,很少出現在談判桌麵上。“OPPO的企業文化是“本分”,盡管聽上去有些寡淡無味。’這也是陳老師教給我的東西,盛況說到。
回歸原點
“滿足大多數人的需求”是OPPO對產品的要求之一。早在2013年,OPPO推出了搭載旋轉攝像頭的N1,但是吳強認為N係列過於強調創新,隻獲得了少數用戶的認可。於似乎在2015年,OPPO主打的R係列,定位就是年輕的消費群體。雖然同時期小米和華為都在推多產品線。但是吳強則認為要抵住誘惑。而R9成為了2016年的爆款機型,也是證明了OPPO戰略正確性。
對於影響用戶的核心需求,OPPO會加大力投入,例如閃充和拍照技術。“充電五分鍾,通過兩小時”是大家最為熟知的OPPO廣告之一,背後的支撐點就是VOOC閃充技術,由OPPO獨立研發,可提供快4倍的充電速度。最先搭載在Find 7上。雖然當時上遊供應商也有快充方案,但是為了用戶體驗和構建專利壁壘,OPPO選擇了自己的方案。
對於拍照,今年新推出R11率先搭載的高通驍龍660 就是OPPO與高通深度合作的一款芯片,首次采用800係列的拍照技術跟600係列的CPU相結合。而隨後vivo X20、小米note3都是使用了這款芯片。而OPPO等國內手機廠商跟三星國際品牌角力的過程在供應鏈這裏有一個很好的體現。在以前,高通的人來亞洲,先去的公司都不會是國產手機廠商,但是對與現在而言,或許會先到OPPO等國內手機廠商,接而到下一站。
盡管當初雙方的合作並愉快,但是在2012年10月,OPPO高管攜帶當時的最新款手機Finder飛美國拜訪高通公司,從本質上改變了雙方關係,為雙方此後進一步合作打下了堅固的基礎。現如今,高通在OPPO的出貨量較6年前已經翻了幾十倍。
此外,對於產品定位,OPPO也十分明確。去年下半年三星Note7爆炸事件導致在國內銷量一路下滑,華為成為最大接盤俠,但是OPPO則顯得很淡定。吳強認為品牌定位需要堅持。OPPO的品牌形象是年輕時尚,如果推出商務係列,用戶會模煳OPPO品牌的概念。當用戶有向上遷移的需求時,OPPO也可以提供更好的產品。
不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2013年前後,小米互聯網品牌擾亂了其他廠商路線,但是OPPO和小米有本質的不同,各自擅長的領域也不盡相同。OPPO也曾踏入完全陌生的領域,但是經過探索,OPPO回到擅長的領域,開始了更為聚焦的戰略。
OPPO有一個員工和高層交流的平台——“享問享聽”,由員工提出疑問,陳明永等高層定期回複。而在回答“公司是否會拓展新業務”時,陳明永給出的答案是“敢為天下後”對於OPPO而言,不會貿然進入到一個全新的領域。“我們不會為了爭第一而盲目向前衝”吳強解釋到,而一旦被證明行得通之後,則會做到“後中爭先”。而在時下非常火爆全麵屏市場,去搶也表示會觀望。
當然也不是說一點風險都不會冒,而是將風險控製在可控範圍之內,在OPPO進入手機行業前,也曾嚐試過平板電視業務,隨後發現並不適合OPPO的發展,所以停掉了。“發現錯誤的時候及時止損,再大的代價也是最小的代價。”吳強說,這是公司的共識。
“OPPO能走到今天,企業文化是最核心的競爭力“,而OPPO企業文化的核心就是本分。“善戰者,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不可勝在己,可勝在敵。”
最後更新:2017-10-18 17:1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