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8
人物
中級調整期間適度介入題材和低位藍籌
本來打算承接上期做一個老戰士看市場係列,不期然間發現老戰士說,老司機告訴你已然不少。近來看張五常、熊秉元經濟小品散文,平易中有曲盡其妙的效果,看後決定放棄原主意學習先進,爭取用平常的題目說清楚我們觀察到的翩若驚鴻、宛若遊龍(既無限神秘又充滿魅力)的市場。
筆者認為近期的市場是中期調整,慢牛行情還有待持續,就是說隨後還有創新高的能力。而隻要慢牛行情繼續延續,主流熱點很難改變。
大盤處於中級調整期
我們現在已經來到了一個市場中期節點上。11月中旬以後市場出現了兩輪下跌,下跌幅度超過了今年以來其他時期,不僅高估值的創業板綜合指數最大下跌了10%,而且原來表現最強勢的上證50指數也下跌超過6%,個股十來個交易日下跌10%—20%的比比皆是。以貴州茅台為例,下跌幅度超過了100元(從719到613元),於是懷疑行情結束的人數開始激增。
至於下跌的原因眾說紛紜。
有人說是“從嚴的資管政策和私募基金購買者條件變化”,其實筆者考察後發現其實變化不大,以發展時間短但最近規模早超越公募的私募基金相關規定而言,隻是個人金融資產數額稍有提高但就實際收入而言反而從年均50萬減成了40萬,影響應該不大。有人說是年底了要平倉,那就徹底把股市變成了財政年度的翻版,要知道一旦按這麼簡單的認定去做了,跨年度行情就絕對不成立了,以往無數的實例已經證偽了。還聽人說這是慢牛行情,所以一定不能快。“快了就要慢下來”,聽得有道理。其實這是一個先有蛋還是先有雞的悖論。
可以說下跌與這些因素都有關係,但單獨一個因素都不起決定性作用。
筆者認為下跌的原因如下:
一、這是一個很重要的中期周期節點。從年初低點到見到本月中的高點,這段時間是一波中級行情趨勢慣常的周期時間長度,也就是說無論漲了多大幅度,時間夠了。具體數字就像一層窗戶紙一捅就破,有心的人自己數一下或用軟件劃拉一下就能統計出來。從理論上講,周期律屬於自然主義流派,就像經濟有周期,行業有生命周期一樣,股市尤其是中國股市的特有周期率也是不可否認的,這一點已經在敝人過去的文章中有不少次的論證;
二、從博弈的角度看,市場主流品種累積的獲利盤到這個地步出現了不穩定。換句話說,就一般市場和個股而言,每一個人的盈利預期都是不一樣的,市場總是不斷演化以下循環:在絕望中見底,在懷疑中加強,在狂熱中死亡。實際上中間有一個比較細致的環節,即在漲升到一定幅度或群體累積了一定獲利盤後,市場會有一段相對一致的行動,那就是集體的賣出兌現,兌現會導致急速調整,但隨著新的資金在調整低位再次進場,市場會逐漸重新獲得活力,而市場的成本重新計算了,盈虧狀況重新計算,直至市場上升後再次陷於崩潰的邊沿。
另外一個很有意思的例子是,紅黃藍幼兒園的股票在遭遇事變後出現大跌,然而眾人的嚴厲譴責聲言猶在耳,在美上市的這隻股票的股價卻出現了大幅反彈,因為這無關企業盈利模式也不會退市,資本逐利的特性推動股價反彈,可見博弈的特征中外股市皆然。
慢牛延續的經濟基礎
其實我們最關心的是經濟有沒有出現問題。
首先,國債利率升到4%是一個危險信號,要密切關注政策麵有無進一步收緊資金的信號,資管新規對規範杠杆率保持平穩意義重大。
其次,是不是像很多人說的第四季度起經濟會滑坡,價格的啟動隻限於上遊,中、下遊根本啟動不成功。幸運的是2017年11月30日星期四公布了PMI等經濟數據。數據顯示:11月官方製造業PMI為51.8,為今年次高點,連續16個月位於榮枯線上方。 並沒有延續10月份的回落態勢反而略有回升,顯示製造業PMI指數目前相對平穩。結構也在改善,反映出傳統的上遊的原材料企業盈利是放緩的而終端的麵向消費的領域是提升的。PMI裏麵進口指數和新出口訂單都在增加,反映需求旺盛,直接抵消了供給側改革造成的上遊行業產能下降的不利影響,中下遊產業盈利狀況也在繼續好轉,上下遊的傳導比較順暢。就業率在傳統製造業下滑的同時新興產業增加更多,經濟學家厲以寧老師說,在諸多宏觀經濟目標中,充分就業是應該更加重視的目標。
我們再看看黨的十九大報告關於經濟的要求: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增長階段,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可以說現在正在向這個目標邁進,沒啥特別值得憂慮的。十九大報告表明對現在經濟政策及供給側改革的肯定。值得關注的是,本月開始,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近期首次對外發布一項新指數——全球製造業采購經理指數(CFLP-GPMI),此前該機構主要是采集、分析和發布中國製造業PMI數據。此次公布的數據顯示,10月全球製造業PMI為55.1%,較上月回落0.8個百分點,但連續三個月保持在55%以上的較高水平,顯示全球經濟延續去年下半年以來穩定向好的基本態勢。
在慢牛基礎上,再走近了看市場。具體而言,雖然跌到前期貌似山頂的3300點支撐後(阻力變支撐)反彈力度弱不說,成交量也不配合,但3300點也是今年這波行情的成本支撐,有一定支撐力度,即使不成功,現在大約回調了本波漲幅的三分之一,估計回調一半左右應該是最大目標。時間上應該不超過2016年2638點見底以來的曆次中級調整4~6周的調整時間。
綜合來看,今年的年振幅遠低於曆年幅度,所以這次應該是一次中級調整而非徹底結束,也就是說隨後還有創新高的能力。慢牛行情還有待延續。而隻要慢牛行情繼續延續,主流熱點很難改變,上期我們從估值等角度也重點做過論述,在此不再贅述。從統計上看,2013到2015年中小創行情也持續了兩年多,而本輪價值投資行情才不過延續一年左右,金融和可選消費等主流品種繼續的可能性很大。
適度介入題材和新的低位藍籌股
基於上述邏輯調整震蕩時期個股操作策略要防止踏錯節奏。一般而言行業板塊還會趁機活躍但持續性不一定強;可以先減持部分炒高的主流品種,但對一些中小創個股加倉仍需謹慎,耐心等待主流調整到位重新企穩都不失為一種操作方法。即使經過較長時間和較大幅度調整後風格有階段性轉變,也最好減持高位股,適度做活躍股,但對全麵換入低位中小創個股最好放在調整結束後而分成兩步進行。
在大盤震蕩期,板塊個股會出現一些新特點。今年下半年在主流品種繼續表現時周期股階段性表現很好。我們陸續梳理的行業板塊中,5G、醫藥等行業已經有所表現,的確表現了更大的彈性。現在看來還有兩個行業近期也逐步呈現小荷已露尖尖角的態勢。一個是半導體行業,這個電子行業中的子行業由於其重要性和國家的大力支持,年均複合增長率高達20%,同期全球增長率僅為4%,而2016年我國芯片進口金額為2270億美元,具有巨大的進口替代潛力。前一段時間已收購國外同類先進企業的同方股份和國產集成電路設備龍頭的北方華創反複活躍,預期不會有所表現,與此類似的尚有網絡安全類個股,路子很相像。
另外有不止一家券商判斷明年是房地產的大年,原因是在大的打壓政策諸如房產重稅不敢出台前,被壓製的需求會集中釋放出來。君不見港股市場的地產龍頭甚至今年已有幾倍的漲幅,恒大集團許家印甚至憑此新晉首富,本月以來保利地產、金地集團為首的龍頭企業已經顯示了一定的逆勢風範,後期表現仍值得期待。實際上仔細考察這些企業發現,它們都是低估值藍籌企業(啟動時PE10,ROE15%左右),由此別的一些行業如航空、傳媒中的這類個股其實也具備了類似潛力,值得重點挖掘。
(原標題:中級調整期間適度介入題材和低位藍疇)
最後更新:2017-12-03 18:2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