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7
人物
國土部:我國宅基地將“三權分置” 政府將不再壟斷住房供地
【我國宅基地也將“三權分置”!】國土資源部部長薑大明今天表示,我國將探索宅基地所有權、資格權、使用權“三權分置”,落實宅基地集體所有權,保障宅基地農戶資格權,適度放活宅基地使用權。他強調,這是一項重大理論和實踐創新。但城裏人到農村買宅基地口子不開,嚴禁下鄉利用宅基地建別墅大院、私人會館。
【住房供地,政府將不再壟斷!】國土資源部部長薑大明今天說,我國將研究製定權屬不變、符合規劃條件下,非房地產企業依法取得使用權的土地作為住宅用地的辦法,深化利用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建設租賃住房試點,推動建立多主體供應、多渠道保障租購並舉的住房製度,讓全體人民住有所居。政府將不再是居住用地唯一提供者。
【延伸閱讀】
國土部年末突擊大檢查 閑置地王加速入市倒計時
土地閑置問題雖曆經多年執法風暴,但至今卻難以徹底根除,與此前不同,越來越多的高價地王也被加入閑置行列。
2017年年末,各方加大了閑置土地處置力度。《華夏時報》記者查閱國土部網站獲悉,該部近日發布一則通報顯示,為進一步落實最嚴格的節約用地製度,必須一以貫之加大閑置土地處置力度。
事實上,為催促高價地塊入市,2017年9月下旬,國土部便開始開展住宅用地出讓合同執行情況檢查,要求於11月30日前完成檢查、提交報告。此次檢查內容包括2013年1月1日以來住宅用地出讓合同執行情況,重點查處是否按時開工、竣工情況和出讓價款繳納等情況。
2017年11月,住建部會同國土部和央行召開部分省市房地產工作座談會,會上指出,要切實防範化解房地產風險,堅持調控目標不動搖、力度不放鬆,不能有任何“喘口氣、歇歇腳”的念頭。這意味著,將繼續保持調控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引導市場預期,防止土地市場出現大起大落。
各地年末突擊
在現實中,一方麵是土地資源稀缺,無法滿足居住需求,另一方麵大量供應的土地被閑置,至少目前有很多地王寧願閑置也不入市。
“近5年內,全國閑置土地達105.27萬畝。”經濟學家馬光遠撰文稱,每次調控周期,都會對閑置土地進行督查,但結果卻沒有多大的改觀,風暴之後土地閑置依舊。
但歲末,上述情況有望得到根本改變,各省市土地市場頻傳對閑置土地處理的利好消息。
記者查閱發現,太原市國土局2017年12月1日發布閑置土地處理結果公示,2016年太原市全年土地閑置情況為零,2017年情況尚待發布。
記者隨後了解到,太原自2012年7月1日開始專門針對閑置用地進行清理整頓,嚴管土地閑置。“隻要被認定為閑置的土地,便無法轉讓、出租、抵押和變更。”太原國土局相關人士介紹,按照政策規定,未動工開發滿一年的閑置土地,國土部門將征繳20%的土地閑置費;未動工開發滿兩年的閑置土地,國土部門一旦下達《決定書》後就會無償收回。
瓊海市國土局2017年12月25日公告:該局已向瓊海市光華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送達一份閑置土地調查通知書。該通知稱,你司1宗麵積為892.8平方米的土地,未動工開發超過2年,認定為閑置土地。
湖南省永州市人大常委會主任高建華近日透露,該市兩年前確定全市閑置土地624宗,麵積15026.14畝,2017年該市已依法處置閑置土地586宗、14136.76畝,占比達94.08%。
河北省近日公布的閑置土地清單顯示,包括石家莊、唐山、秦皇島、保定、廊坊、邯鄲、邢台、張家口、承德、滄州、衡水11個市區轄縣在內1033宗閑置地塊,共計2788.5068公頃。
“要集中把閑置土地用起來,不能讓這些土地再繼續長草、放羊、曬太陽。”國土部部長薑大明早在2015年就明確表明。
在盤活閑置土地上,西南地區的昆明近日出台了推進閑置土地轉讓交易的新辦法。其明確:屬於政府原因造成閑置的土地,轉讓所獲增值部分由政府和土地轉讓方按5∶5分成。也就是說,“企業獲得回收資金的同時,政府借此盤活閑置土地。”昆明國土局的工作人員說。
在全國各地眾多的閑置土地處理辦法中,北京采取了激活企業自有土地的做法不僅盤活了土地,更與共有產權房掛上了鉤。記者注意到,北京市規土委2017年12月27日掛出兩宗招標出讓土地公告,首次以企業自有用地向社會提供共有產權房建設項目。
“企業自有用地也是一塊閑置的土地,但因手續不齊全,企業不能隨便開發,但招標出讓後就會盤活這部分土地。”北京某國有房地產企業負責人告訴《華夏時報》記者,很多企業持有很多的“自有用地”,激活企業自有土地,就是盤活了存量閑置土地。
“相比過去的土地招拍掛,增加企業自有土地上市,的確盤活了企業手中的閑置土地。”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表示。
地王被閑置
記者調查發現,現在,很多一二線城市的“高價地王”不經意間淪落為閑置土地,其命運頗受關注。
眾所周知,2016年是高價地塊產生的高峰期,當年全國產生了350宗高價地塊,且絕大部分都集中分布在一二線熱點城市。克而瑞地產研究中心選取了50個典型高價地塊作為樣本進行研究,發現至今僅有7個項目進入了開盤階段,而43個項目閑置時間超過一年以上。
地王頻出的這些城市恰好是2017年政府控房價的重點區域,若此時入市則無利可言。
麵粉貴過麵包。“2016-2017年購入高價地塊的企業,按照正常周期都會在2017年入市,但全國嚴格的限價政策,導致大部分項目處於停滯狀態。”張大偉認為,特別是從2016年下半年集中出現的部分高價地塊,恰好分布在調控最嚴格的15個核心熱點城市。
2017年以來樓市調控不斷升級,對即將入市的高價地塊項目衝擊不小,在企業看來一些高價地塊選擇延遲入市則是他們保利的權宜之策。
這其中,合肥葛洲壩中國府項目便是一個典型的案例。據查,合肥葛洲壩中國府項目當時的拿地樓麵價為22103元/平方米,但目前周邊項目在售均價為22000元/平方米,二者差距甚微,如入市則會陷入虧損的尷尬。
中原地產統計顯示,2015年以來,全國50宗高總價地塊中,有32宗地塊產權在拿地後出現了變動,占比高達64%。比如,華僑城、華潤、招商這3家地產央企組成聯合體於2015年11月以83.4億元的總價競得北京豐台一塊高價地塊。由於地塊的最終成交價格超出授權價格,這三大股東陸續退出該項目,最後轉讓給北京僑禧投資有限公司。
“預計後續還有更多的項目會出現股權變動。”張大偉分析稱,從當前政策來看,房企融資難度越來越大,各種疊加的調控政策導致過去兩年拿地過於激進的企業隻好選擇賣股求生。
事實上,“當前,高價地王入市難已成為一個普遍的現象。”2017年12月28日,北京某地產公司一位副總經理接受《華夏時報》記者采訪時說,他掌握的情況是,全國有多宗高價地塊閑置期超過一年,2年、3年的也不少,當然除入市政策調控是主要原因外,也有開發商自身的一些原因,總之地王被閑置的情況很複雜。(來源:華夏時報)
最後更新:2018-01-15 19:0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