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784 返回首頁    go 人物


王俊凱的床不能坐,​吳京的戰狼不能罵,小心被網友的口水淹死

點擊播放 GIF/469K

文 | 小她

昨天她寫了一篇關於“網絡暴力”的文章,我看完心裏感到非常無奈和難過。

今天分享這篇文章給你們,希望看完之後能夠引起大家的重視,在網絡上保持獨立冷靜清醒的思考,不隨意跟風,不被帶節奏,不做“鍵盤俠”。

兩天的熱搜看得小她心裏怪不舒服的。

首先是成都的鄧女士因為出門遛狗沒有牽繩,而她6個月的金毛狗狗嚇到了便利店門口的小孩子,於是孩子的爺爺奶奶驅趕並踹了狗幾腳,鄧女士發現之後便和老人起了衝突。

點擊播放 GIF/1493K

隨後事情不可控地發展了起來,鄧女士和孩子的家人爭執不下動起了手,結果鄧女士渾身傷痕累累,臉上的傷勢尤其嚴重。

點擊播放 GIF/1068K

可關鍵是,鄧女士的職業是出鏡主持人,臉上的傷給她的職業生涯帶來非常嚴重的後果。

於是她在自己的微博講述了事情的經過,並曬出了自己的傷情,以及醫院驗傷的結果。

然而鄧女士並沒有得到支援,還遭到了大批網友的diss,大家都說她活該,誰讓她帶狗出門不牽繩,嚇到孩子非但不道歉還“惡人先告狀”。

有人說她“對狗比對親爹都好”。

有人說“主持人了不起?活該”。

更有汙言穢語,上升到人身攻擊的。

但也有不少網友認為,鄧女士雖然是有錯,孩子的家長對她大打出手問題更為嚴重。

當然也有較為理性的網友表示,兩方都有錯,輿論太可怕。

由於事件發酵的速度遠遠超過了鄧女士的預期,麵對大批網友對她的聲討和謾罵,她做出了一些過激的回複。

尤其是這條回複,引起了網友們的出離憤怒。

怕動物的人和養寵物的人一直以來都是兩個對立的群體,兩派一直以來都各執一詞。

怕動物的人說社會畢竟是人的社會,不能因為少數人愛狗而對多數人造成不好的影響。

而養寵物的人,則認為萬物皆平等,沒有誰比誰更高級,生命都該被尊重。

無法說哪個觀點就是絕對正確的,這個世界也並不是永遠非黑即白。

然而,這件事最後的結局,卻讓人感到有一絲的無奈,鄧女士刪除了長微博,並發布了道歉說明。

這件事情,小她不想站任何一方,我注意到的是,所有網友都對這位遛狗不栓繩的鄧女士罵之而後快,相關言論都充滿了“活該”“怎麼沒被打死”“狗粉綠茶婊”這類詞匯。

遛狗不栓繩的鄧女士確實有過錯,過錯還不小,是不是真的“活該”被打成那樣呢?

作為被打的一方來說,鄧女士自然認為自己是受害方,那麼想通過網絡維權就是“綠茶婊”行為?

目前這一事件隻有距離較遠的監控攝像頭影像證據,以及鄧女士單方麵的供述,事件的真相是什麼,我們無法得知。

然而小她圍觀了各個不同平台網友的評論,清一色的一麵倒。

在大家的口中,這個從客觀事實上來看,90斤的鄧女士,被形容成了“心機婊”“想紅想瘋了”“惡人先告狀”“鬥毆輸了上網博同情”“蛇蠍心腸”。

事實是怎麼樣,已經沒人在意了,所有人都沉浸在對鄧女士的口誅筆伐之中,熱情極其高漲,腎上腺素激增的過程中,他們忘了理智是什麼。

無獨有偶,前兩天開學季,熱門微博又“出事了”。

北京電影學院開學,TFboys 成員王俊凱的宿舍號被爆出,有一位美拍紅人作為家屬送弟弟去北影報道,恰好弟弟的宿舍就在王俊凱隔壁。

於是她興高采烈地和小凱的床位合影,並興高采烈地發在了自己微博上。

然而因為在照片中透露了小凱的宿舍房號,而且發布了微博故事,並在視頻中和弟弟調侃“大明星的床不敢坐”,迅速被粉絲攻上了熱搜。

小凱的粉絲們紛紛表示該網紅“蹭小凱熱度”“曝光小凱宿舍號沒道德”“戲精上身”“不經允許隨便坐別人的床沒禮貌”。

被小凱粉絲炮轟之後,她回複了幾條,大概意思是粉絲們有點大驚小怪了。

這條微博一發,評論裏就翻了天了,小凱粉絲列舉她的“劣跡”,說她的行為和“私生飯”沒有區別。

當然,最後結果是這位博主刪除了微博,關閉了評論功能,並發布了道歉聲明。

到目前為止這條道歉微博還有2w多的評論。

雖然前幾天小她也寫過私生飯的可怕,但理智來說這行為並不能算是“私生飯”行為,當下小凱並沒有來報道,那張床也隻是一張空床位,說她曝光小凱宿舍號,可宿舍分配表最開始北影官方發出來的呀。

而她的行為不妥的地方在於,在微博故事裏調侃“大明星的床不敢坐”,有種“嘲諷”的意味,這就不太合適了。

然而這也不應該是網友對她進行網絡暴行的理由吧?不知道打出汙濁不堪詞匯的那些網友,屏幕背後又是怎樣的一個人?

自從互聯網飛速發展以來,“網絡暴力”的現象也層出不窮,從平民到明星,從老百姓到政治人物,人人都可能是“網絡暴力”的受害者,但沒人知道施暴者是誰。

網友們可以隨意去“人肉”他人,將TA 原本屬於隱私的信息公之於眾。

也可以因為一個可能片麵的事件,對TA 罵出世界上最難聽的髒話。

吳京導演的《戰狼2》熱映,獲得了55億票房的好成績,這原本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情,可網友卻因此要求他在四川九寨溝地震時給災區捐款。

還有網友堂而皇之地說:“我覺得吳京最起碼應該捐3個億”。

這就有點莫名了,且不說吳京已經給捐出了100萬,就算他一分不捐,這也不是什麼違反道德的事情吧?

賑災捐款本來就屬於個人意願,就算他賺了再多錢,那也是他自己的,憑什麼別人“認為”他應該捐款,他就非得捐款?

還“首先聲明這不是道德綁架”,請問這不是道德綁架這是什麼?關切的慰問嗎?

哦對了,關於《戰狼2》還有一種“網絡暴力”:有位中戲老師評判《戰狼2》中無謂的血腥暴力鏡頭太多,沒有電影的美感,然後就被網友噴得體無完膚。

似乎一旦有人表示出對這部電影有任何不滿意的想法,就會遭到無數抨擊“不愛國”“你行你上啊”“你這種人放到過去就是亡國奴”。

EXO me?每個人對電影的欣賞和見解不同不是在正常不過的事情了嗎?為什麼覺得不能覺得拍得不好?表達自己的看法就是“不愛國”?

而且,沒拍過電影就沒有資格評論這部電影了嗎?我要說一個電冰箱不好用,我還得去學習一下製冷原理?

小她建議那些認為自己躲在屏幕背後就可以不負任何責任地抨擊別人的人,去看看柳俊烈的成名作《社交恐懼症》,看完就知道網絡暴力有多麼可怕。

《社交恐懼症》劇照

我們怕的是什麼?是害怕有一天自己也可能成為網絡暴力的受害者,眼睜睜看著各種可怕的話語出現在自己的名字前麵。

社會和科技讓我們有了自由言論的權利,但也會因此而留下各種證據,外表文質彬彬的人,可能晚上回家坐在電腦前,就是活生生的“噴子”。

而且,讓人感到無奈的是,大眾仿佛失去了獨立思考的能力,總會被“大部分聲音”裹挾了思想,別人的看法很容易就影響到了自己。

古斯塔夫·勒龐的《烏合之眾》書裏寫到,人一旦從個體變成群體,因為某件事或某個觀點集合在一起,個體的性格就會漸漸消失。

無論構成這個群體的個體是誰,無論他們的生活方式、職業或智力是否相似,一旦他們形成了一個群體,就獲得了一種集體心理,使他們的思想、感情和行為都趨向同一,並且會變得與他們獨自一人時截然相反。

互聯網上的言論,已經形成了這樣的慣性,當大部分人都持有相同觀點時,人們就會被這個觀點影響,當另外一批持相反觀點的聲音越來越大,人們又會一窩蜂投向這個觀點。

有沒有發現,雖然如今人們的受教育程度普遍提升,所接受的新思想也越來越多,然而還是有非常多的人很容易被他人的想法、觀點所影響。

就像文章開頭小她提到的那兩個事件,一開始是覺得事情遠沒有大家說得那麼嚴重,然而負評看得多了,我竟然發現自己好像有點動搖了。

另外,《烏合之眾》還提到,“群體”的特性是衝動、易變、急躁的,而且“群體”的情感是極為簡單而誇張的,而且這種誇張的情緒極易傳播。

這就是為什麼,當類似遛狗不栓繩嚇到孩子這類事件發生之後,會激發出怕狗人群和養狗人群的情感共鳴。

因為一旦有一個人表現出了強烈的情緒,其他有過類似經驗的人就會蜂擁而上,將這個情緒越拱越大。

可是為什麼“群體”很難會接受理性的思考和觀點?

因為能夠被群體接受的觀點有兩種:一種是時髦的,一種是簡單粗暴的。

網絡上那些簡單粗暴的觀點,被相信被傳播的頻率也更會更高一些。

類似“狗和孩子怎麼能一樣”“網紅就是想蹭熱度”“明星賺的錢多就應該多捐款”這類一加一等於二的觀點,也更容易被群體接受。

“從眾心理”有時候挺可怕的不是麼?

古話說,“三人成虎”。群眾的力量確實是偉大的,但群眾的力量也可能是一把割斷受害者喉嚨的利劍。

不期望所有人都能擁有獨立思考的能力,保持理性的態度,隻是希望在盲目站隊之前,能夠思考一下這樣的自己是否變成了網絡暴力的助燃劑呢?

點擊播放 GIF/135K

表達自己的意見看法並沒有任何問題,可因此上升到人身攻擊、無理謾罵就有些不太合適了,因為無形之中,這種行為和你所不齒的人沒有什麼區別。

理智些難道不好嗎?因為得到片麵的信息而對一件事情過度解讀,這不是在進步,甚至是某種意義上的倒退。

網絡暴力何時能停止,我們不得而知,或許社會和個人都還需要努力。

但如果人人都能做到不輕易被帶節奏,保持獨立清醒的思考,那麼每天給我們帶來信息和快樂的互聯網,或許會變得更有價值一些吧?

看有趣的娛樂時尚,做有意思的美人兒

看明星追熱劇,就來她讀

長按並識別下方二維碼

關注她讀

最後更新:2017-10-08 12:06:49

  上一篇:go 陳小春發了一條動態,快被網友玩壞了,你看他凶不凶?
  下一篇:go 吳奇隆太寵詩詩了 劉詩詩敗家2億縮到140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