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959 返回首頁    go 人物


監管層吹風嚴管 上市公司“現金貸”成色待考

近日,“現金貸”等網絡小額貸款成為上市公司關注重點。僅10月以來,就有多家上市公司公告通過自建、收購等方式切入網絡小額貸款業務。

隨著趣店上市引起的對“現金貸”的道德拷問並未結束,監管風向漸趨嚴格。針對現金貸規模擴張迅勐,央行金融市場司司長紀誌宏28日表示,下一步將按照實質重於形式的原則,實施穿透式監管。

“‘現金貸’利潤太豐厚,很多公司看他們賺得多也很羨慕。”上海高級金融學院副院長、金融學教授嚴弘表示,引起監管部門警覺是一件好事。

積極入場

趣店上市引起大眾關注前,多家A股上市公司已悄悄潛入網絡小額貸款。

其中的典型代表當屬二三四五。根據二三四五的三季報,公司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8.99億元,同比增長97.59%;扣非後淨利潤2.55億元,同比增長154.76%。二三四五預計,2017年歸屬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變動幅度為50%-80%。若剔除子公司股權轉讓事宜,2017年度淨利潤變動幅度約為75%-110%。

二三四五在公告中透露,公司業績變動的原因之一是,公司“2345貸款王”金融科技平台業務繼續保持快速增長。公告介紹,“2345貸款王”是一款純移動端APP.

高額收益引起諸多上市公司關注,更多上市公司開始抓緊機會投身其中。10月28日,寶鷹股份發布公告,公司作為主發起人擬與佛山市聯瀛金卡網絡有限公司、陳旭共同發起設立佛山市聯瀛互聯網小額貸款有限公司,公司擬以自有資金出資4.5億元,占注冊資本的90%。

同日,康旗股份公告,旗下全資子公司上海旗計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擬與南昌金開資金管理有限公司等共同投資設立網絡小額貸款有限公司。旗計智能擬出資3億元,占注冊資本的60%。

一位“現金貸”行業從業人員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現金貸”在小額貸款中門檻最低,獲利最快,上市公司小額貸款業務大多會做“現金貸”。中國證券報記者梳理了多個有上市公司背景的互聯網小額貸款產品,發現大多涉及“現金貸”類產品。

中央財經大學科技與金融法律研究中心主任董新義認為,上市公司蜂擁“現金貸”,本身就是一種不理性的經營行為,“看到一個商業模式能賺錢,不管有沒有條件就一擁而上,這很危險。”

監管吹風

“現金貸”近期引起大眾關注,主要是此類業務背後蘊藏著利率畸高、暴力催收、監管缺失等諸多風險,上市公司紮堆“現金貸”,對上述風險就不得不防。

10月28日,央行金融市場司司長紀誌宏的觀點引起市場關注。董新義認為,這是監管層對此前加強互聯網金融監管相關政策的又一次重申。

今年4月,銀監會發布的《關於銀行業風險防控工作的指導意見》提出:“做好‘現金貸’業務活動的清理整頓工作。”

意見要求,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應依法合規開展業務,確保出借人資金來源合法,禁止欺詐、虛假宣傳。不得違法高利放貸及暴力催收。

隨後,一些地區相繼發文要求整頓“現金貸”業務。“‘現金貸’作為金融服務的一種,納入監管是應該的。”嚴弘表示,“現金貸”隱含的暴力催收、高利貸等風險已越過法律底線,需監管部門和執法部門共同梳理找到解決辦法,“利用市場化機製,利用監管威懾力量,使其服務向正規化、合法化方向轉變”。

董新義認為:“‘現金貸’滿足一部分無法直接從傳統金融機構獲得貸款的借款人的需求,存在一定創新的部分,應在加強監管基礎上留給優質公司發展空間。”

網貸之家聯合創始人石鵬峰建議,監管可參照英國等國家做法,限製借款人借款總成本上限,防止借債成本無限滾動增加。

“‘現金貸’麵臨嚴峻的競爭和轉型壓力。”石鵬峰表示,“現金貸”具有小額、短期、無場景特點,隻是網絡消費金融領域一個很小的部分。相關業務因門檻較低,所以競爭相當激烈。預計一年之內,就會出現很大的競爭瓶頸。

石鵬峰說,“對‘現金貸’行業發展來說,所有從業機構要麵臨轉型或重點轉移的局麵。從小額短期的‘現金貸’,轉向消費分期或大額長期貸款,這個轉變不太容易。”

上市公司注意到“現金貸”所具備的風險,在相關公告中將經營風險、政策風險等風險提示進行羅列,但是,公司對這些風險到底具體做了多少準備,外界尚不得而知。

(原標題:監管層吹風嚴管 上市公司“現金貸”成色待考)

最後更新:2017-10-31 05:48:53

  上一篇:go 三季度社保基金加倉幅度達20% 減持漲幅過大個股
  下一篇:go iPhone X銷量火爆 港股蘋果概念股集體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