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2
人物
新時代新引擎 高端製造成中國經濟靚麗風景線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建設現代化經濟體係是跨越關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國發展的戰略目標。”中國的經濟正在朝這一方向大步前進。
在高端裝備製造業領域,中國不僅在航天、大飛機、高鐵、數控機床、新能源汽車等領域取得了一係列重要突破,還在高附加值行業的國際份額上不斷攀升。在前沿製造領域,中國企業打破國外壟斷,5G應用、超級計算機、無人機,一批新產業集群正在崛起。
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11月份,中國裝備製造業和高技術製造業PMI分別為52.9%和53.2%,持續高於製造業總體水平,對經濟增長的引領作用不斷增強。
高端製造業
為實體經濟注入新動能
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必須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促進我國產業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培育若幹世界級先進製造業集群等。這一係列戰略布局與我們企業發展息息相關,提出了具有極強指導性的政策方向。
“高端製造業自身就是實體經濟的核心,是實體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蘇寧金融研究院貿易金融中心主任黃誌龍近日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高端製造業對於我國經濟的貢獻,至少有以下三方麵:一是高端製造業發展程度是一國實體經濟特別是製造業國際競爭力的象征;二是高端製造業一般附加值較高,單位勞動力、資本投入創造的產出也較高,是提高資本回報率、勞動力工資水平的重要渠道;三是提高經濟的抗風險能力,例如德國高端製造業極為發達,在金融危機之後實現率先複蘇,並保持持續的競爭力。
值得關注的還有,日前,國家發展改革委產業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發布的《中國產業發展報告:2017》指出,目前中國擁有了比較完善的工業體係和強大的製造能力,是全世界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完善的工業體係有利於中國產業在邁向中高端過程中高效便捷地實現產業配套,提高生產效率,減少配套成本。
對此,專家認為,我國製造業已經有了非常好的基礎,開始向製造強國邁進,但與此同時,服務製造的服務業與製造強國的要求還不相適應,為此我們將立足實體經濟,以發展智能物流為突破口,打造集物流服務、信息化和智能化、金融服務為一體的現代供應鏈體係,助推中國製造走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服務。
機遇與挑戰並存轉型升級任務緊迫
《中國製造2025》戰略全麵實施,吹響了我國向製造強國邁進的號角。對此,業內普遍認為,縱觀國內外形勢,中國製造既迎來了寶貴機遇,也麵臨著新的挑戰。
當今不管走到世界哪個角落,走進哪家商場,稍不留意,買到的商品往往都是“Made in China”(中國製造)。製造業總量“全球第一”是中國綜合國力的重要指標,也是中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源。然而,這一讓人感到自豪的事實背後,另一個嚴酷的現實是中國製造業的利潤率屈居全球最低之列,我國製造業的投入與產出嚴重失衡。
相關數據表明,2016年,美國名列世界500強中的製造企業平均利潤率高達12.2%,法國雖不屬先進行列,但也達到了7.1%。中國是世界第一的製造大國,占據全球製造的25%,中國同時也是世界最大的消費市場,然而中國500強企業中的245家製造企業,平均利潤率僅為3.3%。
對此,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近日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我國製造業雖然門類齊全,但是在很大程度低水平的重複較多。並且,我國處於世界先進水平的個別領域,大多是依靠國家支持,並不是完全依靠市場的力量做大做強的。因此,我國製造業的發展方式需要轉變。由從過去投資驅動,轉為創新驅動;由人海戰術,轉向提升我國的非價格競爭力,從而在國際中形成品牌優勢,技術優勢。
同時,白明還指出,我國製造業發展的基礎與發達國家仍存在差距,因此我們要對標國際市場的先進水平,在我國製造業在重點領域集中優勢力量,形成內生動力。還要積極引進國外先進技術,通過消化、吸收、創新,提升我國製造業的二次創新能力,拉近我國與發達國家的差距,站在更高的跳板上,觸摸發達國家的核心技術。此外,還應“走出去”,加強國際合作,提升我國製造業在國際中的站位,利用外資與國內內生動力相結合,形成良性互動,通過優勢互補,做大蛋糕。
加強創新驅動新經濟增長點加速形成
從試飛成功的C919大型客機到商運速度世界第一的“複興號”高鐵,再到即將領跑世界的5G……當前,電子信息、軌道交通、通信設備等產業通過創新驅動蓬勃發展,為我國產業邁向世界價值鏈中高端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十九大報告指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當談及下一步高端製造業可以從哪些方麵進行創新,黃誌龍表示,一是,高端製造業企業加大科技研發投入,不僅要麵向國內市場,更要麵向全球市場的競爭,培育全球領先的競爭力和科技創新能力;二是,政策層麵各級政府要提供高端製造業的有利政策環境,比如在稅製上進行改革,加大科技研發投入的抵扣力度;比如盡量讓企業實現自主經營,給予高端製造企業員工提供子女教育、醫療等保障;三是,培育高端製造企業的企業管理能力和全球市場開發能力,隻有好的激勵與約束機製並行的企業管理製度,才能使高端製造企業保持長久的競爭力。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經濟研究部副研究員劉向東近日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要推動高端製造業發展必須依靠科技創新,特別是新技術研發、新工藝設計、新產品研製、新模式應用等,而高端製造業的核心在於新技術的研發,因此研發投入和專利質量成為競爭的關鍵。
“未來製造業高端化的方向是向智能化、綠色化和網絡化,因而重點領域包括機器人、3D打印、可穿戴設備、智能家電、智能汽車等智能終端產品,也包括新一代信息技術、增材製造、新材料、生物醫藥等現代化產業領域。”劉向東強調。
(原標題:新時代新引擎 高端製造成中國經濟靚麗風景線)
最後更新:2017-12-26 07:51:33